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文化权利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民的文化权利需要通过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体现.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其应承担的文化责任.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的活动和过程.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坚持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范式已经成为当前时期的档案馆管理范式,基于政府责任、机构责任、公民责任的视角,可以通过政府培育机制、组织培育机制及社会培育机制进行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范式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陈潇源 《浙江档案》2023,(12):39-42
公平获取档案信息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促进全民均等共享档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档案馆的内在价值目标。在对相关概念界定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档案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其中制度保障机制是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保障机制是引擎和助推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内生动力;标准规范机制是重要手段;供需信息对接机制是逻辑起点;考核评估机制是重要保障,这六个机制共同构建出公共档案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整体协同、一体化推进的实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公共档案馆是代理政府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数字时代公共档案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关涉到公共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实现和公共档案馆生态位的科学建构.提升公共档案馆服务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须根据公共档案馆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档案馆实际发展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在档案利用服务、馆藏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5.
所谓公共档案馆,是指国家所有、面向整个社会开放、为每一个来馆查阅档案的社会成员提供优质服务的档案馆.公共档案馆担负着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和为公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衡量一个公共档案馆是否具备高品位,就是看它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否占有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否具备精良的信息服务手段,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否能够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为各方面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综合这些特点和指标,联系当前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际状况,笔者认为,要把综合档案馆建成名副其实的高品位公共档案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杨婵 《兰台世界》2005,(15):28-29
"公共档案馆"的提法最早来源于英国.1838年8月14日,英国依据新颁布的<公共档案法>设立一个中央档案机构,那就是公共档案馆.成立这一机构一方面是出于实际的考虑:随着国家机构的膨胀,文件数量激增,公共文件的保存状况令人堪忧;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化方面的需要.发展到现在,英国的公共档案馆已趋向成熟,它不仅成为收藏公共档案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更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才刚起步.2004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顺利开馆,正式揭开了各省市建立"公共档案馆"的序幕.公共档案馆作为一样新事物,虽然有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供借鉴,但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档案馆需要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政策为事业发展指明方向,综合档案馆服务公共文化同样需要政策的指引和保障。美国综合档案馆从40年代起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服务公共文化,并在实践上取得显著成效;我国也从50年代起制定政策规定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但总体而言政策滞后、配套性不强、实施资金不足、实施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中美差距源于对"综合性"定位差异、管理模式差异、经济状况、历史传统差异。  相似文献   

8.
档案馆应在强化和扩展文化休闲、娱乐、消遣功能的基础上,从创新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构建档案馆虚拟公共文化空间、提供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三个方面,构建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丁宁 《档案》2014,(3):11-14
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变革,将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政府作为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责任主体,既要确立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建设指导思想,同时也需要明确应有的职责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档案馆以人为本思想是档案馆科学管理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结合的产物。档案馆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公共档案馆中以人为本管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构建。一.公共档案馆服务环境的人性化(一)公共档案馆建筑环境的人性化1.公共档案馆建筑的定位。档案馆要根据当地的人文文化、历史积淀进行建造,尤其是公共档案馆的建造,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以此确定档案馆的规模、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以结果为导向的档案馆公共价值研究,其实质上是指档案馆同时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与意义。当前档案馆公共价值缺失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规划欠科学化、人才结构欠合理化、场所配置欠规范化,导致档案馆公共价值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特殊的体制安排制约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形成和路径选择;悬殊的行业差异扰乱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再生产和运作机制;过度的经济效益优先损害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彰显和实现基础。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使档案馆公共价值得到实现:借助社会化媒体提升档案馆社会知名度;合理配置资源构建科学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以及打造多元服务链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并涉及到众多文化机构.公共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应体现公共文化诉求、发挥自身优势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应坚持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策略.分析公共档案馆所面临的环境、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等,对公共档案馆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是具有鲜明公共性、文化性、服务性的公共文化机构之一,具有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改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保证公民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王莉 《兰台世界》2020,(5):62-64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档案馆更应该顺应现代新媒体技术发展要求,做好两者融合,发挥其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展现信息服务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档案科普栏目等具体形式,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信息资源利用不足、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不足、新媒体技术应用层次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要把馆藏资源和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中进行有效融合、建立和完善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分享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档案信息文化传播影响力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傅红雁 《档案时空》2011,(12):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不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在于档案馆拥有浩如烟海的档案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横连百业,纵贯古今,具有原始性、系...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4,(S6):60-61
<正>一、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概述1.公共档案馆界定。对于公共档案馆的界定,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公共档案馆是由综合档案馆转型而来。刘金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档案馆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面向公众服务并向公共档案馆转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宗培岭认为,公共档案馆是指馆藏档案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的基本历史面貌,应该开放的信息能借助各种媒介畅通地传递,并能广泛为社会、公众利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公共档案馆职能拓展的“过程逻辑范式”及要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档案学研究》2009,23(5):22-24
强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拓展公共档案馆的职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共档案馆的管理与服务特点决定了其职能拓展的过程性.本文针对该过程所具有的逻辑架构及基本要义进行了系统剖析,目的在于明晰公共档案馆职能拓展的方向,保障提升公共档案馆社会信息服务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付亚楠 《北京档案》2023,(10):15-19
元宇宙沉浸式虚拟空间的建构技术理念与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构建存在诸多相通之处,能够高效赋能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论文在阐释元宇宙技术理念融入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设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档案馆服务流程脉络,自下而上从物理层、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四个层级,深入分析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底层逻辑,从数字赋能、协同联动、系统建设、数能培养等方面提出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的各级档案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要素的分析,就如何建构合理的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为数字时代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向需求导向型的沉浸式数字化服务转型趋向。但档案馆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尚存在对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挖掘能力不足、缺乏创意型数字文化服务、跨界协作程度有限等问题。面向未来,档案馆需坚持市场导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握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深度,倡导协同创新促进融合升级,进而全方位推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