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87年7月7日,我就“南京事件”会见记者,并公开了战场记录。此事一方面得到了全国赞同,另一方面也招致猛烈的非难和攻击。我收到大量的非难电话及信件(约70封)。非难攻击者都是匿名的,无论如何查询都是冒名的人,写信人用的也是假名字。我公开了住所姓名,在电视上露面,但为什么这些人却隐姓埋名呢?还有,那些自称为“赤报队”、“爱国青年联合会”的人对我的恐吓更甚于其他人。  相似文献   

2.
农民张正祥竟然入选了国家形象片!我不知道这事儿是谁"拍板决定"的,这简直是对"国家形象"的最大侮辱!如若不信,请看我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截取的一些片段: 执拗的张正祥无怨无悔,发誓要与破坏滇池的人斗个你死我活.很多人认为他是"环保疯子",孤独而穷困潦倒的日子他坚持了30年.  相似文献   

3.
三无"贼"     
时下热映的<天下无贼>我也看了,说真的,很多情节看过也就淡忘了,倒是傻根的质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能是出于职业敏感吧,我一下子想到了我们的读者.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读者不也是这样质朴可爱吗?媒体,在他们心目中,总有一种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他们常爱用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报上说的".那一刻我想到我们的读者就是傻根(没有丝毫贬损读者的意思).傻根的质朴几近于"傻","傻"得让人感动,以至于连有"职业道德"的贼都被他感化了,舍身相护,圆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觉得,有些新闻对比着看比较有意思. 其一:"天才少年"韩寒首推文集. 讲一句有点尖刻的话,现在众多"韩迷"读"韩书",其实已经陷入"粉丝"追星的怪圈.韩寒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在公开叛逆的外形、语言和文字下面,"欲擒之故纵之"这招玩得特别好,玩得特别出彩.谁都知道,现在支撑他高额赛车费用的,正是来自于他通过出版获得的天价版税.在赛车和出书之间,他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出书,也就没有他的赛车,这就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对什么都喜欢加上一个"星"字.我呢,没有住过"五星级"宾馆,也没有嫁个"三星(心)牌"老公,却找了一份"四星(心)级"工作--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12日,武汉市5141位困难家庭市民参与余家头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在摇中的124位市民中,有6人的购房资格证明编号是连号,5141人中摇出"六连号"的几率是千万亿分之一.6月22日上午,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六连号"情况.新闻发布会仅仅开了55秒钟,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短新闻发布会",也由此引发人们对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热议.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个移动硬盘,专门保留采访录音和图片. 从业近8年,我没因为稿子写作不扎实吃过官司.即使有一些人找上门来,气势汹汹地表示要起诉,但是都被我理直气壮地给挡回去了,"我写的都是事实,有录音做证据,不服的话可以法庭上见."所以,我的移动硬盘还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垃圾桶",当然我希望它永远只是一个"垃圾桶".  相似文献   

8.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9.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达到大家的期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旧时公文中常用作对人的判词.茅盾<蚀·动摇>四:"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余的事,概没提起.  相似文献   

10.
[开场白] "文革"中没有劳动过的人(中青年)几乎没有,可是像我这样到一百多个行业劳动过的,大概也不多. 这段特殊的劳动经历是与我在"文革"中的特殊地位分不开的.什么"特殊地位"呢?简单地讲是两点:一、我没有入派.没入派的好处是两派都不把我往死里整,坏处是两派都不会亲我,保我.二、我的年龄决定我不可能是叛徒、特务、走资派,连个芝麻大的疑点也没有.因此,我公开声称:一、我不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是"党'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权派".二、对我"不可不用,不可重用".不可不用,是因为我不是"三种人";不可重用,是因为两派都不亲我.再加上,我的处世哲学是:对两派保持距离,对两派中的个人没距离.因此,我人缘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1965年6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被留校做院刊的编辑和记者.从此,我迈人了人生的新里程."党员怎么当?编辑、记者怎么做?"这是摆在我面前需要我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在那个年代提倡:遇到问题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我真的这样做了,也确实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2.
高敏 《出版参考》2005,(29):35-36
(1992年)8月2日,我的比赛是下午3点. 所有12个参加决赛的运动员都在一起做准备活动,谁都没心情聊天,大家见面点点头,连说一声"Hi"都觉得多余,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对手们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初夏的上海,一年一度的季风还没有如约而至,汾阳路上的梧桐树已经投下了深深的绿荫,使这条马路显得格外宁静.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来上海为他改编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作推介宣传,朋友在汾阳路的仙炙轩安排了一顿午餐接风,我叨忝末座作陪.但我猜想,请他吃日本料理可能只是一个由头吧,真正用意是让他故地重游--老人都爱怀旧嘛.仙炙轩的所在,曾一度是白先勇的父亲--原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将军的府邸.长期来,人们也习惯地称这幢洋房为"白公馆".  相似文献   

14.
肖岩 《传媒》2001,(10):47-49
孟秋,我搭乘作协创联部的"客船",到黑龙江垦区采风一周. 因旧地重游的念头由来巳久,回归寻梦的愿望与日俱增,所以,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有机会踏上那块黑土地,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因此,工作虽忙、生活虽紧张,但没有任何理由能阻止我北上.当今社会,有"知青情结"的人都知道,那份感觉、那份心情是个种在心灵深处的"死结",是永远磨不烂、打不碎的!  相似文献   

15.
"牢骚"引出的采访 1989年八九月间,哈尔滨有一家大型地下商场和一栋百货大楼先后竣工和建成开业.按惯例,有代表性的工程落成要举行庆典仪式,也会请记者来采访.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我参与了这两项活动.在地下商场庆典现场,我站在台下建筑工人队伍的旁边.就在这里,不经意间,我听到了和台上"热情洋溢"的致辞不协调的"牢骚":"怎么连一句'建筑工人辛苦了'的话也没有呀!"打量说话的人,从一身施工服看,无疑是建设者中的一员.在接下来的另一场庆祝开业的仪式中,我同样也站在施工人员的一旁,又听到了类似的声音:"到剪彩的时候,怎么和我们建设工人没有关系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难道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原委?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各种"年度十大新闻"纷纷评出;"十大公安新闻"也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隆重登场了,清一色的正面新闻让我充满了疑问.也许这些新闻比那些负面新闻都来得"重大、显著",采写得也比其它的好;但是提到"公安新闻",我还是首先想到去年"警察打警察"、"警贼勾结"等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些都是过去没有听到的事情,现在一经报出,就非常引人关注,换一个角度说,采写这些新闻的难度也不会比那些正面新闻小吧?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上了年纪,虽然手中有世博门票,但不想赶此"五一"高峰去观看,有关世博的报道还是每天都关注的.五月一日当天,上海三家大报都附有<世博特刊>几个版,其中<文汇报>的特刊给人感觉更精美、雅致一些.在宣传世博时,除了给人美的享受外,还揭示了不少美的后面的故事,给人提供了相关知识.我想,即使我日后到现场去观看,也未必会看得那么细,了解得那么透彻.  相似文献   

18.
思维在对话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对话的背后是人的思维。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如果我一旦停止思想,则纵然我所想像的其余事物都真实地存在,我也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我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不少"孩子们为什么怕读鲁迅"的言论,分析为"时代距离太远",我想这不会是主要原因.这给人提供了一个信息:是对教材的反思.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章是一流的.但不一定适合上教材,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别说是中学生,甚至大学,都不可能一时半刻理解得了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看到这个话题,虽感到有话可说,可也产生某种恐慌:我能说得清新闻人承受的"恐慌"吗?能为此提出可资参考的应对之道吗?显然,"恐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啊.新闻人或多或少存在"恐慌"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只有正视它,从而克服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