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学史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趑趄不前 ,有它深刻的学术史内部原因。这就是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缺乏通过内部更新来求取进步。在中国历史上 ,取用新材料以使学术得以更新和发展 ,是一个带有规律的现象。在王国维归纳的二十世纪五类新发现中 ,除内阁档案外 ,殷虚甲骨、敦煌文献、汉晋木简与中国境内之外族遗文都可归属于出土文献之列。二十世纪对学术有重大贡献的杰出学者 ,全都既注意出土文献 ,又对传统文献有精深的研究。出土文献及其研究在二十世纪学术研究的许多重要进展中 ,尤其是学术个案的解决方面 ,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是提倡重视出土文献 ,并不是说主张放松在文学史研究领域里的理论探索。文献与理论两者不可偏废 ,但文献是基础 ,尤其就目前情况而言 ,文献研究更应当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2.
自宋代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在安徽境内发现了较多的先秦有铭铜器。截至2010年8月发表资料,安徽出土先秦有铭铜器共二百四十三件,其中宋代三件,20世纪以来出土二百四十件。出土地包括寿县等二十五个地区,其中寿县出土最多。通过收集整理安徽出土铜器的文献研究资料,对安徽出土的有铭铜器进行了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3.
欣逢我国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徐维莹女士伉俪八十华诞,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协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诞庆典于2013年6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出土的大量简帛,具有较强的文献真实性。对传世文献的衍、脱、讹、倒等现象,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而《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文献分类目录。本文就从《汉书·艺文志》相关分类逐一谈谈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其著录内容的补正,以示简帛材料的重要文献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吏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张家山汉筒中《脉书》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全面系统的考察了《脉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的虚词使用情况厦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是中医文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了唐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典籍;为古医籍的校勘和辑佚提供了善本;保存了西夏本民族的医药文献,补充了民族医学内容。对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应引起中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基于百年以来出土的简牍文献,研究者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以简牍文献出土的地域为切入点,深入比较分析不同研究者对于简牍研究的主题特征,就会发现,不同地域出土的简牍文献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由于不同地域出土的简牍文献的研究侧重点存在着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简牍研究地域与主题分布的画卷。这一发现可望为简牍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中,将不同地域特征纳入其中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文》2016,(4):480
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6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研讨会不收取会务费,并承担会议期间学者的饮食费用。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现面向学术界征文。会议主题:"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具体议题如下:(1)出土文献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出土简帛文献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在近百年来大量发现,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涉及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早期思想文化开端的原始神话文献。从这些出土简帛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中国传统神话的原始面目。出土简帛文献中涉及的神话人物非常繁多,一些同时具有多种神话属性,抑或哪种神话属性都不从属。而中国古代地理参照对象的源头与变迁,利用出土文献和存世文献的相互对照,其基本脉络,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视野的开阔和观念的更新,在学术资源的利用上,近些年来的传统文史研究者瓣l已经跳出正史、政书等传统文献空间,深入到了地方出土文献、档案、方志,甚至是民间的族谱、碑刻、契约与账本等地方文献领域,史料与方法多元化的特征日益凸显,研究成果也相当丰硕。对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西华师范大学数十年稳定的学术方向,涌现了诸如赵吕甫、李耀仙、龙显昭、胡嗣坤、杨世明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学者。近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此学术领域的繁荣,本刊特专设“地方历史文献研究”栏目,诚邀海内外学界同仁惠赐鸿文。本期编发“南部档案”专题研究论文四篇,涉及清代南部县基层区划、南部县乡约的废除、清代书吏以及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相关理念等课题,欢迎学界同道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研究客体、研究方式与研究主体的和谐统一──由《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而及朱德发的学术个性臧恩钰,李春林近来,随着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出现了一些关于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专著。如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算术书》中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系统的考察了《算术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中的副词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回顾二十世纪学术界对南朝宫体诗的研究历程,着重挖掘,梳理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力求客观,真实地展示二十世纪内不同时期不同学术观点的论辨情况,以揭示南朝宫体诗研究领域学术思想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作为“新材料”的出土材料,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儒学研究亦然.2010年所发表、所出版的出土儒学文献研究成果,仍以对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为大宗,而其他出土文献研究亦陆续有新成果问世.本文以2010年为重点,对此略做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学史研究中,论选编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也体现了选编的学术眼光和治学风格。王锺陵教授以独到的眼光对20世纪中国学史研究的论进行了选编,阅读其《二十世纪中国学史论精粹》,可以引起我们对学史论集的编纂方式和特色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我们将分三次连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顾名思义,中国工农兵文艺思潮是指二十世纪中期出现的、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理论核心、绵延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它的出现,既有二十世纪初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又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既受制于文学外部种种客观条件,又决定于文学内部自律发展的种种因素;既根植于国内土壤环境之中,又存在着国外思潮的介入影响.正是在这种历史和现实的双向要求中,在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工农兵文艺思潮才得以诞生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影响了中国二十世纪中期近四十年的文学发展历程。1942年5…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下出土文献等古文字资料入手,结合传世文献对其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出土文献对我们准确掌握文字的含义、读音甚至对校正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的错误等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考古发现与《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二十世纪考古发现对于《诗经》研究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纠正《诗经》传本之误;第二,贯通《诗经》字训诂,参证《诗经》名物制度;第三,提供《诗》三百篇的社会化背景信息;第四,帮助深入全面地考察《诗经》学史。章回顾了二十世纪诸多学人以出土物校读《诗经》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结合丰富的例证,论述了古物材料对于《诗经》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吸收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促进古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出土文献研究亦应为古汉语教学提供服务和便利。首先,尽可能将出土文献与相关的传世文献加以对照。其次,尽可能将出土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字典、词典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检索和利用。最后,对大型语文辞书中的不当之处予以补正,使其更好地为古汉语教学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将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语教学结合时,要注意掌握分寸,以适度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