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19世纪末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性作品《荒野的呼唤》以其独特的动物的视角,生动再现了对动物的动物眼中的人类社会,揭示美国社会中人的本性。笔者拟对作家在该作品中的人物与动物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揭示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本性之间的互动,挖掘该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以期对进一步理解该作品的主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娄晨 《文教资料》2011,(31):82-84
《童年情景》共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生活场景,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舍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童年情景》现在经常被当做儿童音乐作品介绍.而实际上它是为成人所写,从成人的角度展开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为了在成年人心中唤醒童年的美好纯真感情.舒曼在乐曲里寄托了对爱人克拉拉无尽的思慕与爱。本文从《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入手,联系作品的背景故事,舒曼的家庭背景造就他较高的文学修养,以及舒曼钢琴作品的主要特征,选取部分段落,分别从《童年情景》的意境、旋律、节奏和钢琴演奏方面来谈谈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刘旭  卢美 《山东教育》2011,(10):31-32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在我们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刘旭  卢美 《山东教育》2011,(28):31-32
教材解读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在我们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爱     
张烜歌 《辅导员》2015,(5):50-51
辅导点拨:文章通过细致观察和真实描写,写出了爸爸简单又真挚的父爱。语言描写生动,开头开门见山,中间过度自然,结尾干净利索。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让人为之振奋。父亲的爱不像母爱那样直接,而是非常含蓄的,但也能让人感到无比幸福、温馨。  相似文献   

6.
《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同为描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动物小说,二者以狼或狗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生动地描绘动物世界的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命运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引起人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思,通过比较研究二者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作品,并感受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态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金璐 《文教资料》2014,(19):16-19
《小王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童话作品,这部写给大人的童话朴实、真挚、动人,言语充满灵性、发人深省,多年来受到广大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热爱和追捧。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象征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众生百态展现出来,细腻地讲述了人类之间的友情、爱情等,对生活具有深刻的启示性。本文正是通过对《小王子》中的象征和他们之间的联系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中所映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写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细节描写训练要经历三个阶段:追求描写的真实和生动,追求描写的典型与真挚,追求描写的理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要求明确提到“可以围绕话题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受……”因此,记叙类文章就成了考场作文中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有人据此以人物形象生动见长,有人据此以叙事曲折出彩,有人据此以描写逼真引人,有人据此以抒情真挚而打动读者。但也有不少中学生朋友在运用这类作品表情达意时由于种种原因而留下“荆州”之痛。为此,笔者就记叙类作品如何出彩提出三点忠告。一、忌脱节脱节就是文中经历、故事游离于话题之外,从而导致话题与材料严重分离。这样即使人物再生动、叙事再曲折、描写再逼真、抒情再真挚,也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如…  相似文献   

10.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童话故事。作者通过对两只田鼠娃娃矛盾冲突的戏剧性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幼儿爱吵爱闹而又害怕孤独的心理特征,揭示了同伴之间应该友好相处的道理。本文以小田鼠的形象反映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达尔的《女巫》呈现出独特的恐怖美学特征,作者十分擅长借助现实与幻想相融合、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加快节奏等多种艺术手段营造恐怖感,恐怖的制造给小读者带来了别样的快乐和勇气。《女巫》揭示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彼此间格格不入的关系.表现了对爱的永恒追求以及儿童对爱与被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无需华丽词藻,只要心中有爱(爱生活、爱人、爱物……)便会文思泉涌,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文中小鸡的外形、动作、神态描写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可见小作者对生活观察之细致。对小鸡的心理描写也恰到好处,表现了小作者与小鸡之间至真至纯的感情。读罢使人深切地感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巴黎圣母院》中通过描写三组二象对立项之间的关系,生动地诠释了美的不可抗拒和至高无上的实质。法比和爱斯梅哈尔达之间的源于本能的对外表美的无功利的爱慕,促成二人荒谬低级的悲剧爱情。加西莫多与爱斯梅哈尔达之间的爱则是丑对美顶礼膜拜,美却拒斥丑。加西莫多用生命与死亡诠释了雨果唯美思想的真谛。克罗德与爱斯梅哈尔达之间的爱,克罗德企图通过对爱斯梅哈尔达的美的占有弥合他人性的缺陷,从而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和完善。美为克罗德恢复完整人性提供了契机,却又最终因他自身而毁灭。  相似文献   

14.
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荒野的呼唤》和《海狼》以其对动物和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人和动物间的本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揭露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和变化背后的必然性。本文通过对比《荒野的呼唤》和《海狼》中的人物和动物本性,分析杰克.伦敦如何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想生动地体现于其作品中的人和动物身上。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抵爱读书的人对书都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次由《教师博览》编辑部和中国教育报生活周刊部共同主办的征文活动得到了读者朋友热情的参与。我们收到的众多应征稿件中,不少都是内容充实、文笔生动、真挚感人的好作品。遗憾的是,由于版面有限及其他一些因素,我们只  相似文献   

17.
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主要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季节工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最终梦想的幻灭。通过对小说人物群像的分析,论述作品中反映的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孤独感和对爱的渴望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好邻居日记》是多丽丝·莱辛继《老人与猫》之后,又一次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生活的关注,通过对以赫蒂和莫迪为代表的老人们孤苦无依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表现了多丽丝·莱辛对人性的哲学思考,即人在年老之后,尽管对很多事情无可奈何、甚至力不从心,但是他们渴望爱与被爱仍然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本文拟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从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种伦理关系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作品中所展示的伦理道德,即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被爱融化,人通过被爱来重新认识自我,人在社会中将爱传递,这是一种爱的回归,是作者对人性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沈石溪关于狼形象的塑造,在当代动物小说创作中占据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既展示了狼在大自然中真实的生活状态,也找到了狼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契合点。作品通过对动物的生存法则、动物间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动物之间的情感描写,对狼形象做出了全新的诠释,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状况的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