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如何“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權益,職務技術成果完成單位應對職務技術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突出貢獻人員依法給予報酬“,是中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中國目前有關職務技術成果的權利歸屬、獎勵和報酬的法律制度,分別體現在不同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從法律層面看,涉及到1993年頒佈的《科學技術進步法》、1996年頒佈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00修訂的《專利法》和1999年頒佈的《合同法》。下面對中國現行職務技術成果法律制度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完善的建議。  相似文献   

2.
近來,有業内人士建議儘快制定知識産權的基本法,對知識産權的共性問題進行規制。"知識産權基本法"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十幾年前就有學者提出。2018年在《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實施10週年評估工作中,有關部門啓動了知識産權基本法的研究起草工作,據稱目前已形成專家建議稿。我們認爲,在推動制定知識産權基本法之前,以下兩個問題尚需慎重對待。  相似文献   

3.
著名經濟學家和思想家、中國未來研究會顧問于光遠先生,1994年11月出席在廣州一肇慶召開的中國未來研究會1994年學術年會,就未來研究有關的問題作了講演。于光遠先生指出,人是為未來而生活的。馬克思曾對未來有過一個粗綫條的描述,提出了人類遥遠的目標。于光遠先生認為,社會主義是人類未來的遠大目標。共產主義是一種信仰和理想,不是目標。  相似文献   

4.
對國際戰略背景和港臺問題(涉及復雜的國際因素)作冷静的戰略性、務實性、創造性的分析和思考,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突出特點(該卷中談到國際問題和港臺問題的約佔三分之二)。歷史從哪里開始邏輯就從哪里開始,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是70年代末至今在國際國内兩個轉型期中(國際:雅爾塔體係被打破,新舊格局轉换;國内:由“以階級斗争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由計劃  相似文献   

5.
去年十月,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和全蘇政治與科學知識普及協會(以下簡稱爲全蘇協會)的邀請,組成訪蘇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學習全蘇協會傳播知識的先進經驗,並增進中蘇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代表團在訪蘇期間參觀了全蘇協會的總分支會和它的许多附屬機構,每處都舉行了座談會,職取了爲我們特別准備的專題報告,和對我们所提問題的解答。全蘇協會又爲代表團安排了周密的參觀訪問日程。參觀訪問的單位中包括蘇聯科學院、莫斯科大學、全蘇農業展覽會  相似文献   

6.
苏联 庫尼茨基著程普、鍾佐華譚 商務印書館1955年1月第一版每册0.12元很多人常常會問到:地球和其他天体是從那里來的?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宇宙到底有没有開端”这本書,对於这些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日,第53屆全國藥交會開幕的當天,威爾曼公司以侵犯其一項藥品專利權為由,請求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在藥交會展館現場查封了由山東瑞陽製藥有限公司生產、廣州白雲山科技總經銷的抗生素"百定"(其通用名為注射用派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威爾曼公司請求予以保護的專利權竟然是一件由於權屬糾紛而處於中止狀態的專利權。根據《審查指南》的規定,專利權中止後,將停止包括無效宣告請求在內的全部程序;但是,現行法律法規中並沒有對處於中止狀態的專利權的行使作出規定。筆者擬就這一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2010年審理了一大批重大疑難複雜的知識產權案件,涉及較多的法律問題。本文是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形成的新觀點和新做法的總結。同一標題原文包括48個主題的討論分析,本文彙集了其中8個主題鵝內容,並保留了原文的主題序號。  相似文献   

9.
《中国专利与商标》2020,(2):101-101
2020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最高人民法院第22至24批指導性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第22批指導性案例包含3件知識産權案例,所涉法律適用問題疑難複雜,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國内外産生重大影響,對於統一知識産權案件裁判標準、提高審判質效、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昇司法保護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都有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进化论的問題,又是遺傳学的問題。古今中外有不少的人們討論过这个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消說,摩尔根学派和米丘林学派对这个問題有不同的答案。問題的实质这个問題的实质是很清楚的,这里不是要討論現在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大家知道,現在是鸡生蛋,蛋也生鸡。这里要討論的是:地球上还沒有鸡的时候,是先出現鸡呢?  相似文献   

11.
Inventive progress measured by multi-stage patent citation analys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udi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constitute a field of growing importance and sophistication. In this paper we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with a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stage patent citation analysi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ventive progress. Investigating specific patterns of patent citation data, we conclude that single-stage citation analysis cannot reveal technological paths or lineages. Therefore, one should also make use of indirect citations and bibliographical coupling. To measure aspects of cumulative inventive progress, we develop a “shared specialization measure” of patent families. We relate this measure to an expert rating of the technological value added in the field of variable valve actu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n sum, the study presents promising evidence for multi-stage patent citation analysis in order to explain asp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various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in patent development, and how these relationships contribute to patent competitiveness. It takes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inventors and describes how they utilize external knowl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s.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a European telecom operator, we found interaction with R&D consortia,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to support inven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for patents and in solving related problems. In terms of patent competitiveness,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were more valuable for an operator than R&D consortia relationships, as they reduced the market and technology uncertainty related to the pat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构建企业专利威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完善专利威胁预警理论,为专利威胁预警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以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为基础,从产业环境角度辨识出能够影响企业专利威胁形成的关键因素,构建企业专利威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分析其预警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企业专利威胁预警的“E-L”模型可以从产业环境角度对企业所面临的专利威胁进行评估,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专利威胁进行识别和预警。  相似文献   

14.
刘建刚  岳成双 《科技风》2012,(11):25-26
自主开发的“信息港湾”系统,主要满足酒店、宾馆、医院、学校等行业客户的通信业务实时计费结帐的需求.该系统涵盖了固定电话、小灵通和宽带三大主营业务,实现了多种不同的话费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专利转化中的"专利沉睡"及其治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利转化率低是阻碍中国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利沉睡”是专利转化率低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认为“专利沉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制度条件的限制使专利持有人和专利需求方无法形成有效的专利转化收益预期,而且专利市场信息不完全、跨国公司的专利滥用和专利申请中的“泡沫”则进一步加剧了“专利沉睡”现象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解决中国“专利沉睡”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玲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3):546-550
从专利竞争战略的视角,引入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足够重视的专利组合理念,基于中国企业创新实践发展并完善该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专利组合-研发规则决策-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从研究方法和体系上,构建“全面专利组合管理”构架;从管理上研究适合中国企业,并与产业、国家专利战略相结合的专利组合管理策略。该体系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战略分析和决策机制,帮助企业有效实施专利R&D的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全面提高战略性专利技术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恶劣影响,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是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法/过程]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II)检索有关“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的专利,开展专利分析:(1)对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对专利公开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以及研发团队合作关系等进行关联关系分析;(3)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基于专利被引频次分析“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领域的关键技术主题,以掌握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态势。[结果/结论]全球“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的研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发展期;中国和美国的专利量领先全球,是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较多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申请了专利,且全球企业间技术研发的合作较少;“碳捕捉”的材料、设备、系统以及“碳封存”的储存罐是研发热点,但“碳捕捉”技术较多关注能源开采、发电、采矿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研发较少。从高被引专利来看,中国是该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在传统能源开采、工业生产、煤火发电等行业的碳捕捉方法、设备和系统技术研发较多;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如防爆防雷、农业生产等技术研发较少;相对于“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来说,“碳封存”技术则较为空白,这与“碳封存”技术的实现条件较为复杂以及成本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国专利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于客观看待中国专利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测度专利保护强度时结合专利立法保护强度与执法保护强度;测度执法保护强度指标中纳入专利代理人数量、专利侵权行政案件结案率、专利侵权司法判赔率、人均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以使评价指标体系更科学和符合实际。采用逐步建立多个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专利保护强度的提高能够有效解释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发现,中国专利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减弱,甚至无法产生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在尽管中国专利立法保护强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专利执法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司法侵权判赔方面。由此可见,中国专利保护现阶段应更注重对法律的执行,以更好的发挥专利制度对产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垄断与创新,这个专利系统不得不面临的悖论难题使专利的专用权存在时空范围.这一特征在以复杂产品系统和累积创新为特征的高科技产业里造成专利丛林现象和互补性问题,从而限制了竞争和创新.为弥补单个专利专有权有限性的缺陷,应对“专利丛林现象”,避免侵权诉讼,确保专利设计自由,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注的焦点从单个专利转移到专利群上,积极实施专利组合战略和专利联盟战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专利行为快速增长,如何有效平衡学术研究的公共属性和专利行为的私权属性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以2008-2017年112所“211”高校及省部级共建高校多专业科研人员的专利行为和学术影响力相关数据构建研究数据库,综合运用负二项回归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实证分析高校科研人员专利行为在“申请-授权”和“授权-交易”两阶段特征对其学术影响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高校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数量与学术影响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随着专利申请数的增加,学术影响力受到的正向影响会增加,当专利申请数达到年均35项左右时,出现负向影响;当高校科研人员采用独占许可进行专利交易时,学术影响力会受到显著的抑制效应。为我国高校专利的全过程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