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视高校大学生科技伦理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敏 《思想教育研究》2003,(4):18-20,41
人们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 :不管科技发展如何高歌猛进、锐不可挡 ,也必须受到伦理的规范和引导 ,尊重伦理的基本价值 ,保持科技与伦理的必要张力。在科技成为强势文化的同时 ,其价值负载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当人类生存于其中的无机物和动植物之异己已不再能提供人类所需要的东西的时候 ,就会感到这个异己也有不可剥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其结论是 ,人类在经历了一个失去伦理尺度的发展阶段之后 ,必然要在政治、经济和伦理之间寻找一个新的结合方式 ,既要追求物质生活满足 ,又要使自己的精神生活过得充实 ,还要使自己真正明白生存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2.
科技伦理的存在理据及应有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伦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认真剖析科技伦理存在之依据及其内在维度,探讨如何在科技实践中贯彻科技伦理之精神,无疑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走出“科技伦理”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个体主体的头上;它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间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进步,但也令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如:科技的危险程度与其强大程度成正比,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富有挑战性的伦理问题,传统的伦理价值淡化甚至消失,人的异化不可避免,系统危险增加,等等.因此,必须全面理解科技与伦理的联系,科技与伦理相互渗透、和谐发展,推进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者必须建立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的伦理观,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然价值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使科技伦理范围内伦理范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从当代生态文明视阈出发,可知在伦理范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有配套的科技伦理机制作保证:这不仅要求科技与生态伦理进行良性互动,还必须在科技共同体中树立科学的职业伦理和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行为的伦理约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科技行为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在不断加大 。其根源在于人类误用、滥用甚至恶用科技成果。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科技负面效应,必须加强伦理道德对科技行为的约束,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伦理责任等多方面保证科技行为的健康实施,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讨论了科技发展对伦理的双重影响及如何构建新型的科技理论观,伦理对科技发展的反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的发展需要构建相应的科技伦理。21世纪科技伦理的构建主要包括构建科技伦理观和构建科技伦理的主要规范。  相似文献   

9.
生态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引起重视,生态伦理问题也被现实问题不断推进发展。提到生态伦理问题,就必须面对生态伦理中涉及到的三个维度:生态、科技与人。生态为科技所破坏,科技为人所利用,而人又必须以生态为依托而生存发展。应分别站在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生态伦理中这三者的关系,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导学生去关注科技工作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又一次全面飞速发展 ,已经深刻地引起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极大变化。它在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重大社会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思考解决。因此建立新的科学技术伦理道德观十分必要性也可能 ,应尽早建立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新科技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伦理困惑,科学研究必须受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尊重伦理的基本价值。深入探析科技与伦理的内在关联性,保持二者间的张力平衡,是未来科技发展与伦理全面进步的基础。在科技成为强势文化的背景下,尤其要强调伦理对科学研究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二是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三是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伦理难题进行界定,认为生命科学技术时代的伦理难题是善与善之间的选择,是在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的艰难选择,是现代生命科技带来的伦理空白。生命伦理难题主要表现在死亡伦理、基因伦理、生殖技术伦理、器官移植伦理等方面,生命伦理难题源于生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伦理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等。解决伦理难题,必须革新传统伦理理论,建立生命伦理委员会,确立解决伦理难题的程序,强化科学家的伦理责任,发挥政府的理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伦理”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的初衷本是为了使科技沿着健康的轨道良性发展,但最终容易导致科学技术的停滞甚至被取消;其价值取向本是为了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未来”,但结果却容易因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而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科技伦理”的价值诉求与其执行后果是正相反的。这就是“科技伦理”悖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应用中具有道德二重性 ,针对现代科技所产生的负效应提出应采取“扬善抑恶”的对策 ,即建立现代科技伦理观 ,从而保证现代科技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社会导致伦理要求和伦理准则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实现信息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培育现代道德文明和正确的信息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撇开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撇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一些论者把科技伦理定义为全体科技当事人服务于全体人类。这种科技伦理“全员”论只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等于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社会历史因素存入了“括号”之中,充其量只是谢林的“理智直观”或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产物,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超现实、超历史、超阶级、超国家的科技伦理只是一种主观的虚妄;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下的科技活动及其异化、资本主义国家价值取向的“单向度”性,决定了科技伦理“全员”论不但是“认识论的贵族主义”,而且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唯物主义的科技伦理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从科技活动的现实出发、从现存的社会历史形态出发,去说明和解释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伦理蕴含。惟其如此,我们的科技伦理学才能立足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不但帮助人们“解释世界”,而且指导人们“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将当代科学技术当作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当作造成发达工业社会及其思想文化单向度的根源,当作工具理性和实证主义思想基础加以批判,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剖析科学技术的消极社会功能为着眼点的科技一社会伦理观。马尔库塞认为,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已扩展至控制与调节系统,并创造出一些生活和权利形式,而且还导致“新阶级结构”的生成。同时这种技术理性形成了单向度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的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全面奴役和统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技发展的动力何在?对此,学界意见不一,存在多种看法,但可概括为两大派:内驱派和外驱派。前者认为科技发展的动力源于科技自身,后者则认为社会环境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事实上,这两个驱动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因此,要加速科技进步,就必须遵守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要注重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