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史·李光传》及其他传世文献,对李光生平、仕历的记载多有歧误,对李光世系亦无记载。新刊布《宋故参知政事李光墓志》,为李光生平、仕历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可据以补正《宋史·李光传》及其他传世文献记载之疏失。同时,新发现浙江图书馆藏清同治本《山阴天乐李氏宗谱》,为李光世系研究提供新的李氏宗谱史料,其文献史料价值应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抱经堂文集》汇集了乾隆间著名学者卢文弨的各类文章395篇,此外不少文章已经散佚,近年来有学者先后辑得11篇。今另辑得《祁阳陈氏重修宗谱序》《关中金石记叙》《休宁厚田吴氏宗谱序》《石研斋诗集序》《注颜氏家训序》《傍山亭诗草叙》等6篇序文。  相似文献   

3.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春秋繁露》一书在《隋书·经籍志》中始见著录,且《汉书·董仲舒传》中《蕃露》与《玉杯》、《竹林》都是传《春秋》的书名,而在今本《春秋繁露》一书中,《玉杯》、《竹林》却为其中的两篇,基于此,《春秋繁露》的真实性引起了争论,《崇文总目》、程大昌等怀疑其真实性;《四库全书总目》、楼鑰肯定其可靠性,笔者在楼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春秋繁露》与"天人三策",发现了诸多相同的地方,从而论证了《春秋繁露》传本可以作为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文献,但同时指出了经过多次整理的《春秋繁露》的体例是驳杂不纯的.  相似文献   

5.
1.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准奉诏修定《诸道图经》。开宝"四年正月戊午(二十一日),命知制诰卢多逊、扈蒙等重修天下图经,其书汔不克成。六年四月辛丑(十七日),多逊使江南,求江表诸州图经,以备修书,于是十九州形势尽得之。《宋准传》开宝八年受诏修定《诸道图经》。"(《玉海·开宝修图经》卷十四) 按:《宋史·宋准传》谓"宋准字子平,开封雍丘人。开宝中举进士,翰林学  相似文献   

6.
“事势”一词,出现在西汉公文巨擘贾谊著作《新书·数宁》的开篇,意指国家大事和当前形势。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8篇《新书》(亡佚《问孝》、《礼容语上》)中,“事势”则作为一类文类而存在。《新书》的卷一至卷四(《过秦上》至《铸钱》)中,除《权重》未标类属外,在题下均标有“事势”字样,意指该文属“事势”类,共计31篇。根据《新书》内容,大体上可推断出,“事势”类多涉及对当时形势的看法.即是对时政发表见解、专论时弊的疏奏组论,故《权重》也应划为“事势”类。  相似文献   

7.
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分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Shēn)的学生记述曾参言论的。《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8.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9.
正《梧塍徐氏宗谱》重修于1946年,记载了南宋徐锢的玄孙徐千十一由浙江迁居江阴梧塍后,徐氏子孙繁衍生息的情况。在"老暘岐分南暘岐系图"中记载了第17世孙徐宏祖号霞客本人的直系谱表。从第46册起容纳的《旧传辑略》、《志铭》、《传文》、《题赠序记》等,是该谱的精华所在。《梧滕徐氏宗谱》含有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完整、详尽的家世资料,弥补了徐霞客正史无传的缺憾,是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重要资料。《梧滕徐氏宗谱》对于研究徐氏家族史的家世源流变迁,对于研究徐霞客及《徐霞  相似文献   

10.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王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王。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王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有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倘若如此,《诗》必定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可是。后来的朱熹却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倘若如此,至少《诗》中的《风》就谈不上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不仅如此,历代经师的诗说反倒阻碍了我们欣赏清新淳朴的民歌。朱熹的《诗集传》作为宋儒解《诗》的集大成之作,统治后世七八百年,为什么这位宋代大儒会主张《国风》出于民间说?为什么《诗经》乃至五经,在宋代的地位与解释路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前,见《诗集传》出了新的点校本,这些问题霎时又变得新鲜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2):F0002-F0002
礼记二十卷 宋郑玄注 宋刻本 存五卷 卷一至卷五 《礼记》是孔子后学所记有关礼的文字,西汉时戴德、戴圣删其繁复,分别选编成书。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传世过程中若断若续,至唐代只剩下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也称《小戴礼记》。东汉末年,经学家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元延佑中,行科举法,定《礼记》用郑玄注。自明永乐中敕修《礼记大全》,改用元代陈潞《礼记集说》,始废郑注。  相似文献   

14.
《新宋》这部小说首先在网络连载,创下近两千万的点击率后,2005年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2007年,改编本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再度出版,并在《文学报》等连载。2008年9月,《新宋》系列《新宋·十字》、《新宋·权柄》和《新宋·燕云》已全部面世。  相似文献   

15.
乔辉 《兰台世界》2015,(6):45-46
文章就《中华大藏经》之高丽藏本唐(释)慧苑所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中所征引《玉篇》的部分例证,来校勘今传世本《玉篇》宋本,以为宋本在用字、用词、说解等方面与《玉篇》苑本有相异之处,有待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6.
论"痴"关于"痴"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它的意思应该近于一种生理现象。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它是"不慧也",《说文解字系传》中说是"神思不足"之病,而关于"痴"字的意义演变,周汝昌先生在《点评红楼·说痴》一文中,开篇就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宋会要辑稿》礼四一、礼四四涉及不少临奠、辍朝、赙赠情况,据此可考一部分宋人的卒年。方健先生在《〈全宋诗〉证误举例》(《学术界》2005年第1期)已对其作过初步查核,从136人的卒年资料中,发现其中18人为《全宋诗》失考或有误。今笔者重作查核,共检675人,又新考出6人的生卒年,可补《全宋诗》小传之缺。《全宋诗》册一卷五五页六○一马亮。礼四一之四六载“天圣九年八月”,《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一○亦载“(天圣九年)八月丁丑,太子少保致仕、赠右仆射马亮卒”。而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宋杜大=《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相似文献   

18.
《宋史·礼志》虽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和影响最大的专篇,但其中也存在不少讹误,这自然大大影响了其可信度与史料价值。据《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玉海》《文献通考》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发现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宋史.礼志》仅职官记述讹误就多达11处,本文逐一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19.
宋鼓吹铙歌三首,见存于沈约《宋书·乐志》,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收录。郭茂倩在《宋鼓吹铙歌三首》题下加按语说: 《宋书·乐志》曰:"鼓吹饶歌四篇,今唯有《上邪》等三篇,其一篇阙。"《古今乐录》曰:"《上邪曲》四解,《晚芝曲》九解,汉曲有《远期》,疑是也。《艾如张》之解,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  相似文献   

20.
《墨子》的流传与墨家学说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汉代中期以后,墨学由“天下显学”沦为民间私学,《墨子》流传即趋于式微。从文献记载和地下考古看,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校勘的先秦竹书本《墨子》71篇,是后世历代刊行的《墨子》的最古祖本,然已非完本。其后重要的《墨子》版本有:西汉卷书本、魏晋分章本、隋唐写本、宋刊本、明《道藏》本、明嘉靖本、清经训堂本和《墨子间诂》本。明代以前各重要版本绝大多数已亡佚不传;明《道藏》本及以下各重要版本多保存完好。集众家之长的孙诒让《墨子间诂》本则是《墨子》版本中最好的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