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西蒙德.波伏娃透过人类文明的表象发现文明的男权性质。认为女性缺失、男性书写的文明从道德、伦理、文化、心理、宗教等各个方面对女性进行强塑.使女性在生理、心理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失落了主体的地位。同时.由于被拘囿于家庭.她们失去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机会.失去了把握世界和创造自我的实践能力.至此.女人成了次于男人的人.成了第二性。  相似文献   

2.
正苏童是当代小说界的瞩目人物,他的小说以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先锋化的写作姿态,赢得文坛的一片喝彩。但最为令人惊叹的是他对于女性异乎寻常的关注和想象,苏童从女性的视角,用女人的心理去写女人,通过对女性世界、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理的描摹,在小说里汇聚了许多文学作品中未曾有过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形象,因此被小说界戏称为"红粉杀手"。身处男性中心文化中的女性,被  相似文献   

3.
班级文化是指班内所有成员的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它渗透并影响着班内所有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它是班级无形的指挥棒,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作者从班级文化的涵义、内容、作用等方面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作品以良家妇女覃晓雅看似荒诞"出轨"的决定和经历为故事主线,写了两个女性生命的共振:当时间缓缓夺走青春,而为生活和工作操劳,奔波于压力中的女性慢慢失去了性别,她们想重新活成一个女人,但那从来就只是她们自己的事情。七十多岁的单身老女人兰姨,曾经的副市长,生命结束前最想得到的是男人的拥抱,可是,没有人愿意拥抱这个垂死的老女人,哪怕她花钱买也买不到。  相似文献   

5.
红粉——苏童笔下的女性绣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童的一系列的红粉作品 ,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 ,它们淡化或虚化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物质外观 ,凸现了潜藏于外部生活之下而少有变化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 ,以女人、女人的对立来结构小说 ,实现了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红粉不仅仅是红颜风尘女子的别名 ,而有一种类的意义 ,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一种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6.
苏童的一系列的红粉作品,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它们淡化或虚化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物质外观,凸现了潜藏于外部生活之下而少有变化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以女人、女人的对立来结构小说,实现了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红粉不仅仅是红颜风尘女子的别名,而有一种类的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是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海玲的大量特区题材小说,以描写特区人的生存、奋斗和自省为主体,但是《热屋顶上的猫》却以大胆前卫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在特区的以性为生存资本的另类知识女性的情与性。小说中以丽莎为代表的三个女人,她们不同于生活在婚姻围城中的传统女性,在特区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其情爱和性爱心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经历着一场痛苦的嬗变。本文试图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对比性地审视这一特殊人物群体从爱情的失落到最终失去自我,完全沦落为"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胡笳 《文教资料》2010,(11):71-73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向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的转型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不同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春晚这一现今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综艺节目出发,通过分析当中不同文化要素和特质发生的碰撞,引申出当今中国社会在重大转型时期国内的文化模式或文明精神之间形成的对抗状态.即深层次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0.
苏童的一系列的红粉作品,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障,它们淡化或虚化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物质外观,凸现了潜藏于外部生活之下而少有变化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以女人,女人的对立来结构小说,实现了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红粉不仅仅是红颜风尘女子的别名,而有一种类的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11.
王红丽 《文教资料》2009,(32):106-107
清末,江苏女学兴起,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女子学校.使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男女平等观念、文明礼仪与生活习俗等在女性群体中广泛传播.女性思想观念日渐变化.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诸如婚姻、缠足、溺婴等方面的陋习.社会风俗得以更新,从而推动了江苏近代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共同的蓝天--关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批评在倡导女性意识觉醒与独立过程中又不自觉地陷入男权文化传统的篱,其深层原因在其无视女性形明心灵深处从古至今一直存留的光辉人性而过激地把女性在爱情与家庭上的困惑与挣扎完全归结为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心理,进而提出女人只有做与男人同样的人才有真正的独立。  相似文献   

13.
《骑马出走的女人》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劳伦斯对“他者”文明—原始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它讲述了一个厌倦西方文明的白人女性骑马出走,投奔印第安人并甘愿献身于印第安神明的冒险历程。整个故事看似荒诞,然而实际上却承载了劳伦斯拯救人类文明之理想。  相似文献   

14.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女人似乎早已在精神层面中觉醒,期待找寻自己失去的地位;而男人,也早已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背负“英雄”的“美名”气喘吁吁走到了今天。缺少另外一片天空的繁衍发展观终于在现代被撼动了那似乎牢不可破的基石。女人,掘开历史的坟墓,撕裂宗教神权那块可怜兮兮的遮羞布,在文学艺术的层层历史尘埃中定义女性文化。1女性文化的演化过程1.1母系氏族女性文化。谈女性文化不得不谈到母系氏族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那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因性活动被与生殖割裂开来,而使男性人为地失去了“生育能力”,在强烈的生殖崇拜映射下,男性精神无法超越女性的神秘创造力,基本上未能形成独立的男性美观念,我们在旧石器时代艺术,远古神话中均未找到有关男性人体美与男性意志特殊的表现记录。然而,这种两性地位的大体平衡随着生殖女神偶像所坍塌而崩溃了。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文化遭到历史性失败的时代,从此,男神取代了女神;男性生殖崇拜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的人体美上升为超验的精神力量之美,女性人体美成为男性性审美视野中可以支配占有的“色情物”。1.2古代女性文化。可以说,女性文化与社会地位的丧失是在这一时期处于最低点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女色祸...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是对济慈的《无情的妖女》的改写,它表现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显示出福克纳对女性爱慕与恐惧、怨恨、轻蔑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女人是容易伤害男人的尤物。这种复杂的心态与他的家庭背景、他生活的文化环境、基督教传统观念以及他个人的生活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女性被认为是拥有新生力量的"圣母",是能拯救文明的天使.本文也正是从西方文化中的"天命理想"入手,具体地分析了艾略特<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本文认为,<荒原>中的女性都堕落成了毁灭文明的恶魔,唯一的天使"风信子女郎"也只不过是人们脑海里破碎而美好的回忆,于是荒原的继续荒芜成了资本主义时代人类永恒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杜帆 《留学生》2011,(3):16-17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提出:“女性开放则社会开放,女性独立则社会独立,女性自由则社会自由,女性强于欧洲则国强于欧洲,女性盛于世界则国盛于世界。”这并不是说,一个国家全靠女人去打拼,而是说,女性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结合《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括了水浒女性形象的三种类型:以潘金莲、阎婆惜等为代表的“祸水”般的女人,以孙娘子、顾大嫂等为代表的英雄化的女人,以王婆等为代表的邪恶的女人。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从对比中显现出《水浒传》作者鄙视女性的封建妇女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女性的贞操和贞洁,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女性一旦失去贞操便被视为品行不端的异类。当代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和现代毕淑敏《女人之约》这两篇小说共同关注了女性在社会现实与历史传统语境中的尴尬困境,对女性身体与精神尊严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然而,关于女性尊严的追寻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20.
在冲击“身体禁忌”的勇敢的女性学之旅上,叶梦是当之无愧的先行。女性生存的内外积压下的心理焦虑,淬砺成叶梦对人生加倍积极的担当。她细腻地显现女人身体体验的快乐,热情讴歌女性生命创造的伟大,面对生存的虚无与荒谬,她强调女性人格独立的重要,显示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