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多年,活动范围甚至远达中亚、欧洲,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游牧王朝的民族,兴起于战国,衰落于东汉,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余年。其社会文明创造对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祖源之一,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
冒顿单于是匈奴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所创立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匈奴以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冒顿生逢匈奴变乱之世,在南有强悍的秦朝,东西有其他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局势下,冒顿稳定了匈奴内部局势,消灭或削弱了其他势力,使匈奴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其历史贡献是有史可鉴的。  相似文献   

3.
习习 《档案》2014,(4):34-36
正柔然中国历史上络绎不绝的和亲之举,不光有一个个汉家公主嫁到边陲胡国,也有胡地女子嫁到中原王朝的。譬如柔然国王阿那瓌的女儿郁久闾氏,就曾作为和亲公主远嫁到中原。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和亲公主带来的复杂故事吧。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的雄强民族之一。当时,与其并存的还有敕勒。柔然的强盛期,正处于中国历史上大混乱时期的余波上,即五胡十六国争强、南北朝对峙之后。柔然是在乱华五胡之后又崛起的一个部落。这个产生和崛起都充满神异色彩的民族,具有刚劲韧性的特性,他们逐水草而生,并有着为其扩展武力而不断提供锐利兵器的较高水平的冶炼锻造技术。柔然最盛  相似文献   

4.
走遍了南北西东不乏壮怀激越,也到过大漠水乡曾经击节吟诗,却总也抵不过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热土,光影掠过看不够唱不尽都是家乡深情的歌。3月19日,山西晋中人赵永胜推出了历经2年精心创作的《晋商老宅摄影系列集》,全部用黑白影调诠释了他对晋商文化的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河陇屯田的原因古代河陇地区,从地理上看,处于内蒙古与青藏高原、中原与西域之间,是其周边民族角逐的场所,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西汉建立之初,西北仅控制着陇有的部分地区,战国秦长城是它的西北边塞。其北由匈奴占领,匈奴骑兵曾多次突破这条防线,骚扰陇西、北地、上郡,甚至进入三辅地区,威胁着京都长安。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由于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发动了对匈奴的长达10余年的战争。截止元狩(前122-前117)年间,汉军不仅收复了战国秦长城以北的“河南地”,而且渡过黄河,向北攻占了阴山以南,向西攻占了河西走廊地区。战…  相似文献   

6.
姜一春 《兰台世界》2012,(19):82-83
清代封建王朝时期,各少数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活动异彩纷呈、妙趣横生,为中华体育文化活动增添了浓郁醇厚的文化韵味。一、蒙古族的体育活动蒙古族居住的区域地处大漠南北,由于他们喜好游牧生活,因而其参与的体育活动通常都与游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赛马、摔跤、射箭作为蒙古  相似文献   

7.
大漠采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仿佛置身于苍苍茫茫的大漠,意境无限。今年七月,我跟随全国记工作会议代表团沿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采访,真真切切观望了大漠里的孤烟、长河、落日。同时,也看到了西部大开发的春风、热潮、气浪……  相似文献   

8.
祁连影像     
祁连山,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绵延在青海和甘肃的边界上,早在秦汉以前就已载入文献。起初月氏部游牧于此,后迫于强盛的匈奴远迁至中亚,继而西汉王朝与匈奴在此多次激战,名将霍去病马踏祁连,终将匈奴势力逐出河西,大大扩张了西汉的版图。当时匈奴人不禁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夺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室衰微以后,有党项、突厥、吐蕃、回鹘、蒙古诸部族先后在祁连山下建立牙帐,共筑五彩缤纷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匈奴与鲜卑、羌、羯、氐各少数民族,史上并称为五胡。现存于毛乌素大沙漠南沿的古城遗址——大夏国都统万城,是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意欲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历史见证。根据史籍记载,最后一个匈奴或许并不在陕北,匈奴人的血统或许不只在赫、郝二姓后代中流传!匈奴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原是内蒙古阴山一带游牧的  相似文献   

10.
蒙古民族生活在大漠南北,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受特定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道德观念、民族风俗的影响,他们在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蒙古族服饰文化,特别是头饰,直接反映了蒙古族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变化及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代表着民族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是蒙古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较为复杂多变。本文按照汉武帝前期、中期、后期的历史顺序,概述了汉武帝和匈奴的和亲政策、图制匈奴、威震农奴、政治招抚等关系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2.
李广是汉朝抗击匈奴的著名军事将领,一生中将所有精力都献给了抗击匈奴事业,为汉朝大败匈奴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军事基础。本文结合李广生平及抗击匈奴事迹,分析了其高超骑射技艺在他抗击匈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请看这样一幅摄影佳作:在祖国北疆茫茫的巴丹吉林大漠,一队乘驼战士从沙漠深处缓缓走来。在绝漠兼天尽,交河满目寒的沙海,一碟挺拔的胡杨和边防战士相互点缀、呼应,蓝天、白云、黄沙—…·加上淡色的基调,使“蒸沙砾石燃虏云,沸浪荡波剪汉月”的浩瀚大漠充满生机。从这幅《大漠的旋律》中,我们除了陶醉于大漠壮阔的风景,更会感受到当代戍边军人燃烧着的那颗精忠报国之心。它的作者就是内蒙古军区摄影干事巫忠寿。巫忠寿,是一位不畏艰辛,换而不舍的奋进者和探索者。1980隼,还是部队一所医院照相技师的巫忠寿,随医疗队到边防巡回…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13年(戊子)——秦始皇下令焚书(医药、占卜、种树的书不烧),此即史称“焚书”事件。 公元前201年(庚子)——匈奴昌顿单于(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带兵南下,一直打到山西中部,后经多次战争,才使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 公元前33年(戊子)——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由于昭君出塞,她对汉朝与匈奴和好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公元184年(甲子)——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大沙漠里有一种树叫红柳,生命力极强,坚韧不拔。它不畏风雪严寒,不惧狂风暴沙,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如一日,深深地扎根于大漠之中。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人也喜欢把扎根大漠干事业的人比喻为大漠红柳。20年前,20岁出头的维吾尔族青年艾来提·吾买水就迈入新闻门槛,干上了省报新闻记者这一行。当时,着实令许多同龄人羡慕。而今已40岁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他是(新疆日报)常驻南疆阿克苏地区的记者。20年来,他扎根闻名世界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漠,跑遍了13万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12o多个乡场和所有的乡…  相似文献   

16.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针对性很强,那就是寻求解决匈奴问题的新策略。因此在第二次出使前明确提出"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主张。并被汉武帝及其后继者们贯彻、实施乃至最终实现。张骞的出使在汉朝与匈奴的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息是汉武帝前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附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后,仅有北击匈奴的简单介绍。本文遍考《史记》《汉书》,以及荀悦《汉纪》、司马光《资治通鉴》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梳理了李息的大致人生轨迹。重点考辨李息第二次北击匈奴的时间、卷入张汤事件的始末以及所担任的大行令之职。  相似文献   

18.
班固因作《汉书》而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家。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均颇有见地。然而在针对汉与匈奴关系上,班固的观点却颇值得进行一番讨论。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匈奴面临严重困难,故主动向东汉提出和亲要求,想借东汉的力量度过难关。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危害汉北部边疆安宁的侵扰势力。于是朝臣纷纷献计献策。有人主张乘机打击匈奴,有人主张和亲以感化匈奴。班固持后一种主张并向章帝提出了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下简称"和亲议")。在对以前历代对匈奴政策利弊进行评述后,班固曰:  相似文献   

19.
7年前,李海从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哨所,大漠官兵勇于吃苦、甘于忍耐、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了他;大漠官兵誓让戈壁变绿洲、敢叫大漠换新颜的豪情成了他写不尽的源泉、咀嚼不完的干粮。时任司务长的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大漠官兵的生活,握着手中的笔诉说感人的警营故事。  相似文献   

20.
当演习的装甲车轰然碾过西北大漠,飞鸟、野兽避之不及的时候,一只孤独孱弱的小羊竟然伫立疆场毫不畏生,触景生情的子弟兵于是到附近村庄寻找小羊的主人。在这里,电视纪录片《兵者》达到了令人感动的高潮。①这高潮既不单是大漠军事演习本身,也不单是孤独而通人性的小羊,而是演习与小羊之间的奇妙结合——将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