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颜雄心 《教师》2010,(23):104-105
声乐教学往往是一种心理引导、心理调控的过程。教和学之间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理解和外形上的模仿,造成许多理论上的误解和形式上的隔阂。教师强调“感觉”,学生努力学习“感觉”,而感觉是一种潜意识的、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如何让声乐课看似无形,实则有形,本文从几个“效应”中来阐述,让声乐教学的方法更加明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声乐教学强调感性特征,在教学中常常偏于找"感觉",这种找"感觉"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师生之间存异求同,能够综合艺术整体形象.由于教师过于强调同一性致使许多矛盾被掩盖,因此用辩证法来认识和解决声乐教学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周艳琴 《文教资料》2009,(7):142-143
初级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自身的歌唱听觉,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中教师对"感觉"的描述,认真体会并从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感受,抓住这种瞬间的感觉,加以提炼,从而达到驾驭"感觉",使歌唱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是现代富有创意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案,在教学效果上受到广泛认可,被誉为"最成功的教学策略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即"合作教育引导",小学声乐课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组成部分,小学声乐教育是基础理论教育,培养目标不是音乐家,而是让学生认识音乐的艺术规律,提高基本的声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小学声乐课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声乐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普遍存在的教学盲目性,出现了在声乐教学中”找感觉”难的现象,本文以声音为线索,用生理和心理的方法对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歌唱的意识和感觉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职声乐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声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职教育.本文从目前高职声乐教学的基本情况、高职声乐教学特点、丰富学生多元化的音乐知识结构、加强音乐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说明"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以树立正确的高职声乐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歌唱活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还是人的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所以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研究.在声乐教学中侧重学生演唱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准确、协调的动作训练来达到训练声音的目的.声乐演唱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必须让学生达到下意识的状态,才能在实际演唱中游刃有余.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和与其相关的发声器官.基于这些特点,声乐教学中可采取心理调节法、直观对比法、启发想象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法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成果的巩固,重视信息的反馈.  相似文献   

8.
声乐演唱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声乐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必修的学科知识。声乐演唱的生理动作必定受到心理的控制,与此同时还受到意识的支配。声乐教学与艺术实践充分证明,心里学理论在声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声乐教师在掌握了声乐教学的心理教学法之后,可以运用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意识、想象、感觉、情感等心理手段,对声乐歌唱与发生的生理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在声乐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尽快地度过"不自然阶段"达到科学的"自然阶段",以及如何解决歌唱的呼吸与共鸣问题,笔者总结出启发式教学,赏识性教学,感觉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性与共性教学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声乐教学,通过实践使声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关注度主要集中在对自我内心的感受、体验和记忆上,对技术细节的关注和内在体会是主要的心理投放点且具有明显的反复性。声乐舞台表演的心理关注焦点已主要转移、投射到声乐技术成熟度的外向表现上,教学中对技术的注意已转为意识内的潜在性活动,成为主体的一种整体综合性外在表现且具有时间上的唯一性、不可逆性。同样是声乐活动,主体心理上的侧重点已是截然不同。这种心理的内向性与外向性间的转换也常常令声乐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和较少参加声乐演出者陷入相当的失措感甚至是一种无措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消除疲惫,感觉轻松.课堂上使用幽默的手段和语言,能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可一旦幽默有悖于教学规律,背离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形成了"负幽默",将会对课堂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就得不偿失了.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探索声乐教学心理因素与心理状态,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一门科学.因此声乐教学中如何应用声乐教学心理学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声乐教师应该予以思考的课题.首先应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探讨声乐教学心理,并抓住其心理的有效因素与特征来促进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联觉"?心理学上,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过程或心理机制称为"联觉"(Synesthesia)。"联觉"在生理学上称为伴生感觉或共感觉,也译成"通感","感觉挪移"的意思。"联觉"的思维方式是让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注重训练形象思维,围绕音乐作品有效、合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一门靠演唱者思维操作和控制的艺术,歌唱"感觉"体现在歌唱者对嗓音的把握和对音乐的体验。声乐教学是技巧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一种歌唱美感创造的心理过程,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感觉参与,歌唱感觉是全面艺术修养的体现。声乐教学需要培养歌唱者对声音的审美观,才能获得完美的歌唱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声乐教学,首先必须以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根据,不应当小视知识的重要作用,单凭所谓"艺术感觉",反对理性知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各领域无不以丰富扎实的知识为智力支撑与动力保证,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也毫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声乐论著早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说法.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都在心里有意或无意对演唱技法和歌唱情感进行控制.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对学生进行声乐心理训练,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调整的方法,以保证演唱水平的发挥,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声乐教学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部出色的声乐乐谱不仅需要其详尽的内容,更需要声乐演唱者的情感演绎.只有声乐演唱者将其自身的心理成分掺杂进去,才会在乐谱当中体现出人类情感的细微变化和色彩差异.  相似文献   

17.
声乐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探索声乐教学心理因素与心理状态,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一门科学。因此声乐教学中如何应用声乐教学心理学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声乐教师应该予以思考的课题。首先应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探讨声乐教学心理,并抓住其心理的有效因素与特征来促进声乐教学。1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声乐学习的前提保证每一位声乐教师都知道:学习声乐的需要和学习声乐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他们是学习的始动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本身也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声乐动机和学习声乐兴趣等因素,是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方式。学习声乐动机作为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因素,是一种满足个人知识需要和情绪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声乐的心理状态。声乐认知的需要是一种以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和解决歌唱技巧为目标的需要,即一种求知的欲望。这种内驱力主要通过学生对歌唱艺术特别感兴趣、喜爱、想学、想唱的内因驱使需要了解声乐知识,如学习歌唱发音技术、歌唱发音技能、歌唱发音技巧等以及如何掌握、处理音乐表现的各种心理因素的表现。这种认知是具有潜在的动...  相似文献   

18.
发声训练"三二一原则"是指发声时,由人直接产生的声音效果、内在感觉、体外特征这三者,二者决定另一者的因果关系的训练法则;改善嗓音"条件"应遵循"三二一原则",针对扩招后所谓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的声乐教学,纠正学生发声时错误的"体外特征"和单长音练声是关键,当嗓音调整成为好嗓音后再结合常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宋红柳 《文教资料》2008,(18):213-215
高师的声乐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声乐教师目的,这与音乐学院培养声乐演员的方向是不同的.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演唱基础,还需要有一双善于区别声音的、敏锐的"音乐的耳朵",和较广泛深厚的音乐理论修养、文化素养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声乐教学的研究.这就决定了高师的声乐教学相比音乐学院需要更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合理利用声乐课程的多种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喉咙问题有多种表现,一直困扰着声乐界,成为声乐教学的一大难题。"遗忘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喉咙问题的困扰,经由"遗忘",将注意力从喉咙转移到其他部位上,把着力点从喉部转移到两肋和腰部周围,在遗忘旧感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吸气状态和用气息支持声音的感觉,最终从错误的方法中解脱出来,转移到正确的方法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