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MSSM技术是一种以绘画为基础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之一。教师在高中心理课堂中可通过“交替涂鸦—意象创作—故事编写—分享反馈”三个步骤全面融入MSSM技术,指导学生以交替涂鸦再创作的方式,短时间内实现交互双方潜意识的交流和表达,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澄清自我意识发展冲突,提升自我觉察,增强人际联结,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2.
想象画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想象画以记忆的形象为基础,按一定的主题要求,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经过重新组合创作绘画。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实践研究中开发的心理绘画疗愈课程能帮助学生自我真实表达,进入潜意识,促进宣泄;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整合和发现自我能力。结合中职“9+3”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并实施了三个绘画疗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我的生命之花‘曼陀罗’”“处理生命中的那些‘黑点’”“兴趣岛上的幸福生活”。通过效果评估,发现绘画疗愈课程不仅深受中职“9+3”学生的喜欢,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儿童版画创作过程,非常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的综合化,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的课改精神.本文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定位,从绘画的来源--生活、记忆、想象、个性四个角度进行版画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师绘画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为此,要配备创作课专任教师;融创造性于基础教学之中;创作课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努力寻找艺术自我  相似文献   

6.
叶力群 《教师》2010,(14):73-73
儿童版画创作过程,非常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的综合化,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的课改精神。本文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定位,从绘画的来源——生活、记忆、想象、个性四个角度进行版画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儿童线描画是以点、线、面为绘画元素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因其具有轻松、灵活、装饰感强等特点,不仅深受孩子们的青睐,也集聚了许多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目光。儿童线描教学中,教师实施"由观察到表现"的基础策略"、由思考到创作"的构思策略、"由单一到多元"的评策略,能够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从而为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在儿童画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总是以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一味地注重绘画的结果,忽视了绘画过程的普遍现象,要改变现象一定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在美术创作中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一定的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俊英 《教师》2019,(14):81-82
独具自我个性的创作是儿童画的绘画真谛,也是儿童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和儿童特有的创造能力两者之间的结合。儿童绘画的主体是儿童,而教师只能作为儿童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能让儿童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绘画。文章基于作者的儿童创意绘画教学实践,探讨儿童创意绘画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以往,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忽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童话城堡》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创作之  相似文献   

11.
绘画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属于艺术治疗,其原理是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将混淆的思绪、困惑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绘画活动可提供一种具体而非语言的媒介,传达学生的意识或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运用美学、教育学、生理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弗洛伊德及荣格的潜意识理论,分析了心理动因、潜意识、文化等客观因素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心理结构和绘画状态对绘画过程具有直接影响。提出了解决绘画创作中心理障碍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活动理念] "生命之河"是一个可用于探索自我成长经历的技术,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潜意识的变化过程.水在表达性绘画治疗中是灵性的、潜意识的代表,绘画中水的状态表达了人内在的精神状态.通过"生命之河"的绘画,可引导学生探索内在世界的经历和变化,意识到当下的重要性,告别过去,开启新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造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版画是既能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提高儿童动手能力的复制艺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而言,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版画的创作学习,培养他们严谨的做事习惯,以获得艺术上的成就感。在教学中须注意:选材要因"容"而异,制版要因人而异,印制因材而异,还要创新作画技巧。  相似文献   

15.
王侠 《文教资料》2013,(12):86-87
绘画心理分析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绘画心理分析的原理及重要性,并通过示例分析了绘画对学生心理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6.
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绘画创作中的潜意识具有突发性、偶然性、非自觉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其情感意象本身特有的规律是意识所无法支配的。探本穷源,绘画意象的潜意识自动生成不是一种毫无前因后果的神秘现象,而是知识经潜意识积累蜕变成本能后与情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每个具体的形象都有自己的特性,都与其它事物存在着种种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某一具体形象去联想,去添画,既可加深儿童对生活的感受,又可丰富绘画内容,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先给出绘画的主体或部分形象,根据主体内容层层设问,让儿童在所提供的基础素材上展开联想,添加上其它有关的内容,从而创作出一幅内容完整、形象丰富多彩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于彤伟 《甘肃教育》2009,(12):29-29
艺术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后的再创造。儿童绘画也是如此,其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写生画教学并没有以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而仅仅是在训练一些简单的技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带着画,  相似文献   

19.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是儿童美术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儿童美术绘画能力、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教师教授能力的体现.辅导儿童绘画,要从儿童特点出发,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力,在生活中捕捉美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色彩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写实性绘画还是表现性绘画,色彩的形象塑造都是完成艺术形象的主要途径。作画者对色彩的感觉和表现,构成了色彩的内涵。在教学中要善于教会学生掌握色彩的内在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现自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