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一个自由创新的空间。下面,笔者就如何组织数学教材内容,谈谈自已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薛双来 《甘肃教育》2008,(15):25-25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很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跟着感觉去想去说。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发现、别出心裁的提问都是创新。教师要通过深层次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教与学共用的文本,是教师、学生沟通与对话的平台。教材提供了知识内容、思路方法与数学思想,是教与学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范例和模式。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去探索、创新,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不再拘泥于教材的一切,而是在思考与实践中用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崔巍 《天中学刊》2001,16(4):114-115
教育改革的出路在于积极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教育创新的重点应落实在教材编写之创新,教师教法之创新,学生学法之创新三个重要环节上。其中,教材之创新尤其重要,因为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它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教学要求、训练设计等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实施科教兴国和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教材应如何改革和发展,如何构建适应创新教育模式需要的教材体系,是当前教材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创新教育的教材体系,需要重视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教材内容要更新教育部长陈至立曾…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除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材内容要创新外。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印也要创新。要能够使教材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创新和课堂教学之三大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创新工作的直接完成者,是课堂创新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材是教学过程中链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学生既是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对象,也是课堂进行创新教学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我们都把教材视为《圣经》,教材上的东西都要讲,教参上的东西都是对的。曾经有一位老师,在教“认识2”时,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念“2像鸭子呱呱叫”。结果整个课堂“呱呱”地叫个不停。课后问他为什么那样上课,他说是教材安排的。在所谓“严格遵循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视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内容。从词义上来理解,预习具有尝试性、创造性,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自能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每课都应要求学生预习并加以指导:(1)教给学生用科学方法进行预习。一般…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是一门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十分重要的学科。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有创新,而忽视教有新意。在钻研、处理教材时,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眼光被教材所牵制,思想被教材所禁锢,成为教材的俘虏。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拟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   1.发动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历史教材中有关创新方面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创新使用教材是创新的最直接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学生用来学习知识的工具,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指导性蓝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和用好教材是创新教与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两种普遍存在的情况。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则大胆创新,标新立异,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提供的内容,使之在思维形式、呈现方式、探究方法等方面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处理教材内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处理教材内容的意义教材是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要求,缺乏对教材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编写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为原则,形成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不断更新完善开放的系统,要时代化、生活化、发展化,贴近应用,贴近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新,是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变换其先后顺序;可整合教材,融合成新的主题;还可解构教材,发掘其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不仅是课堂教学素材的载体,而且为教师提供了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但由于教师个人素质和学生学习能力及地域性的差异,有时教师需要参考不同的教材,对一些内容进行整合、加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创设创新的空间。一、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读懂文本、读懂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最基本环节,只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新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创造能力的发 展与教师创造能力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把教材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熟悉教 学内容(系统、重点、难点),分析联系(地位、作用、层次、脉络),组织处理(增与删、详 与略、集中与分散),更重要的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陈述内容程序化(系统化、结 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要有教师的理解与体会,这样,教学内容方可生动鲜活 ,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20.
创新意识是指个体对人类创新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创新意向。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是笔者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挖掘教材隐性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创造因素。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改变教材上传统记忆方法的教学模式,先采取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探讨快速、准确记忆口诀的“窍门”。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可以发现9的乘法口诀每句的得数与整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