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通货膨胀的两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居民生活成本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两大特点:私人产品效用缩水致使隐含性通货膨胀;公共产品成本溢出致使渐显性通货膨胀。针对通货膨胀两特点,提出涨价不增居民生活压力;政府恰当进退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省物价已温和上涨,是近几年涨幅较大的阶段,为了解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有多大影响,通过抽样调查有些城镇居民家庭认为这次物价上涨对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就对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生活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指出此次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有利也有弊,同时指出今后存在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为稳定物价,避免恶性通货膨胀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姜诚辉 《今日科苑》2009,(22):91-91
第一章序论1.1论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1998—2002年,人民银行连续5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并将这一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到2004年10月。但是从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严重,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反映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不断创出新高。出于现实的考虑,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5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新一轮加息也是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泛滥,以原油、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各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越南等小型新兴经济体爆发了明显的通胀,物价难以控制、本国货币持续贬值、外资出逃严重,在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下,如何真实反映跨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已切切实实摆在了会计从业者的面前。笔者拟以此文,对恶性通货膨胀下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文玲 《科技广场》2014,(3):118-122
我国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通胀压力不容小觑。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4年74个宏观经济的月度数据,通过VAR框架进行实证检验,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探究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诱因。结果表明,输入性因素已成为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天柱县在湘西黔东的结合处,素来有“黔东第一关”的美称,自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县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境内重晶石储量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重晶石之乡”。近年来,天柱县开展了无公害养猪技术项目的推广实施,主要把良种繁育、饲料兽药和疫苗的使用以及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集成、组装配套成生猪健康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就天柱县情况探讨了无公害养猪的意义及建立无公害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的发生会带来福利成本,这一成本究竟有多大,这是学者们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2—2014年我国GDP、货币供给量M1和名义利率的相关数据,通过参数估计获得我国半对数和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消费者剩余模型估算不同货币需求函数形式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并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双对数形式货币需求函数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大于半对数形式下的福利成本,而且通货膨胀率越大,福利成本也就越大,所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是提高我国福利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钱彦敏 《预测》1989,(4):38-41
近儿年,货币供给连续出现了超高速增长势态,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本来就处于供给短缺的宏观经济格局严重化,产生了通货膨胀的现实和强大的潜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刚刚迈步的价格改革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治理,很难设想,在供给短缺、需求膨胀的运行格  相似文献   

9.
闫祥 《科技风》2011,(18):240
汇率是影响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关键变量。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走高,汇率波动幅度亦日渐放大。另一方面,国内物价水平却持续上升,呈现通货膨胀的特征,造成了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现状。人民币升值是否对国内通货膨胀情况起到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如何?基于存在以上的问题及思索,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汇率和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研究并运用简单二元回归计量方法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情况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的通货膨胀存在着抑制作用,但是作用比较小,抑制效果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一直有增无减.2008年1-4月份的CPI指标同比都在8%以上,尤其在4月份更是高达8.5%.达到了12年来的最高峰.尽管5月份的CPI回落至7.7%,但通胀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切实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通过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形成原因的分析.寻求运用综合的治理手段来防治当前的高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价格水平持续走高,了解通货膨胀机理是政府决策的关键。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是通货膨胀的主流观点;中国政府也采取了控制信贷减少货币供应量和对煤炭等资源实施价格管制,以限制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学界也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是通货膨胀原因。针对上述各类观点本文运用VAR、VEC等方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本轮通货膨胀缘于世界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外能源等资源定价差异。这种差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艰难,中国经济结构和通货膨胀之间、国内外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之间以及他们与中国的PPI之间、PPI和出口之间、PPI和货币供应量M2之间、PPI和美国货币供应量M2之间等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①无须因为PPI而紧缩信贷和使人民币升值;②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调控通货膨胀,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③上调农产品和能源等资源价格却恰恰是控制中国PPI上涨的最好方法,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规模不断扩大的外汇储备引发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局面。我国货币政策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从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缺陷及存在问题: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准备金利率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利率调整工具效果不佳。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总体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而高效的创业时期。这就是我所说的中国的“第一次起飞”。这次起飞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牢靠的现代物质基础,这是很有意义的,但与要成为强国富国的宏伟目标对照,还只是开了个好头。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许多事情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来做。对中国的整体发展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战略问题仍应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创新;要实现产业创新,我认为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通胀压力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入手,结合我国通胀的背景和成因,从稳健的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稳定物价等三个方面对我国政策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宋昱雯 《科技与管理》2002,4(2):59-61,64
通货紧缩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其治理的难度绝不亚于通货膨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1998-1999年产生通货紧缩的原因与目前中国经济现状对比分析入手,阐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仍不免存在着通货紧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员工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一点在青年员工中体现得比较明显。为此,笔者以现代供电企业青年员工的工作压力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压力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为减少青年员工心身压力,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电力企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当前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尤其需要注意,受全国大范围自然灾害的影响,后半年农业形势不容乐观,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可能增大。但总的来看,后半年价格上涨压力会减弱,价格涨幅会减小。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货币政策节奏放慢、力度减弱的效应会逐步显现,产能过剩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固定投资增速会进一步放慢,房价涨幅会出现回落,最低工资上调对价格上涨没有多大影响,输入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徐连仲 《预测》1995,14(3):1-6,17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析徐连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与抑制通货膨胀的矛盾199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超过10%,最高的1993年高达13.5%,同时.物价水平自1992年以来也持续上升,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19.
赵琳 《内江科技》2010,31(8):144-144,156
本文通过对201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分析,指出我国目前依然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进而对通胀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减轻通胀压力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与应对资产泡沫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目标。文章分析当前我国实际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研究预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为经济转型和控制通货膨胀预期提供相关的政策启示。运用Eviews软件,对近5年的季度CPI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