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制定了“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其中,明确指出要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4个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际出发,特别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所提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者絮语     
《未来与发展》2006,(11):F0002-F0002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精神,对于个人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科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再是个别科学家所关注的事情,它涉及到全体公民。人才和科技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受到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期的“发展战略”栏目,刊出张平同志的文章《增强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文章从科学素质内涵及其重要性出  相似文献   

3.
彭艺  于传骏 《学会》2007,(3):61-64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快速提高为前提的,如果我们不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性任务,将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如何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新时期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亟待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从此,公民科学素质概念正式进入我国的政治、文化生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为国家行为和社会行动,我国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第一个中长期规划,这一天,离这个行动计划开始酝酿已有将近7个年头。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包括诸多成分的复杂系统,如何促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动用、协调诸多的社会资源,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中分阶段一步一步实现。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判断一个科学素质促进计划是否妥当,社会资源是否得到有效调动,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否得到了切实提  相似文献   

6.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要求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将《纲要》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各级科协作为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这是在新形势下承担的由党委政府直接赋予的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赵静 《今日科苑》2011,(5):87-89
<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公民的科学素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3.27%,较2003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最近一次调查数据表明(2007年数据),公民科学素质城乡差别巨大,城镇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6%;而占据7亿人口数量的农村居民,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仅为1.0%。这一数字意味着每100个农村居民中,仅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各项工作,努力把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加快中原崛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应有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公民科学素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程度以及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指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反映了建国以来这些因素的聚集结果。基于2010-2020年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构建“年龄—时期—世代”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世代效应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变迁的贡献情况。研究发现,世代效应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教育事业发展使年轻世代为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快速提升提供增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足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时期效应;而个体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也存在显著影响作用,青少年是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期,中老年对科学素质提升产生制约性影响。通过解析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素质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探索新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度,科学分解工作任务对于公民科学素质,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后,广州市政府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就按要求相继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协。去年初,广州市清查临设机构,市全民  相似文献   

11.
分析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物质保障和精神源泉,并从政府支持、科学普及和全民参与三个层面提出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解读国际组织有关文献、总结国际组织关于公民科学素质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研究国际组织对公众科学素质的理解。结论是:国际组织对公众科学素质的理解具有结构化的、行动的、连续的和广艾的特点,并且可以用这些特点来解释国际组织时当前科学教育缺陷的判断和他们的公众科学素质建设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浅谈科学中心的科学素质教育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个人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了解我国公民素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科学中心通过利用丰富的科普资源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推行全民科普、促进知识的正确理解、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上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不仅直接关乎能否更好地享受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还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将公众科学素养引入到科技服务业中,利用四螺旋理论构建面向科技服务业的“政府—大学—产业—公众”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型。阐述了模型中政府、大学、产业、公众与科技服务业中各要素之间的契合、互动、演进过程,并从供需角度分析模型的动力机制,为提高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欧阳建超 《中国科技信息》2011,(13):154+156-154,156
本文通过对科技信息素质与创新能力概念的简述,讨论创新能力培养与科技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详细分析以科技信息素质教育推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科学共同体本身,对于塑造现代社会、促进科技发展乃至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普适原则基础上呈现出的民族特色,无不彰显着科学文化的强大张力,进而对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家有义务着力培育并弘扬科学文化,而科学文化研究也应该适度地把学术研究与政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科技界、学术界乃至社会公众必须共同担当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7.
袁野 《科教文汇》2014,(25):96-97
科学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本文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调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的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唤醒公众的科学理性意识,促进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价值体系,是当今科普的主要社会责任。然而,在现实的科普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科普社会责任实现的状况,鉴于此,本文认为,应该在价值判断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科技内容和传播方法进行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因此,科普工作者应该具有一种评估思维,以促进科普社会责任的实现,使各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构建和谐共荣的科学图景。  相似文献   

19.
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质疑是现代风险社会危机的一种反映。科学传播作为科学与公众的沟通渠道,是化解这种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风险社会中核电科学传播不再是简单地告诉公众应当信赖的科技知识,而是要建立公众对科技的信赖,化解公众对核电科技的信任危机。信任的建立要基于公众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构建公众参与和民主的科学传播"公共领域",这是一项需政府组织、企业、科技专家、公众与大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