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希 《科教文汇》2008,(21):214-214
艺术需要技术作为基础,而精湛技术外化为艺术的本质核心就是审美,是以审美为目的。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解读,来探讨技术、艺术、审美三者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颜海音 《科教文汇》2009,(26):263-263,277
实用音乐编配是一门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运用极其广泛的技能,涵盖了音乐基本理论课程(如乐理、中西音乐史)与作曲“四大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创作概念——音乐形象思维模式。力图据此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实用音乐编配模块,进而使得设计新理念与艺术审美价值相结合,为促进中国原创音乐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纵横 《科教文汇》2014,(3):F0003-F0003
中国传统绘㈣艺术足写意艺术,是人生理念的游戏.它是用“游于艺”的人生方式,去追求和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感受,借助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观照.通过“游于艺”的抒发方式,近乎到意、趣、戏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5.
王夏 《科教文汇》2008,(12):187-188
“韵”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更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一直得到历代艺术理论家们的的热切关注直至今日,但通过翻阅大量研究成果,发现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韵”进行专题研究的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本文仅对声乐表演艺术中“韵”的分类进行论述,并希望能成为这一研究课题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6.
动画是二维“运动”的艺术,近年来,动画电影和卡通片风靡一时,而flash动画作为独特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样式,已经成为影视艺术的一枝独秀。因此,学习有关的flash动画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掌握flash动画制作方法的前提下,要拥有自己的创意思维来体现动画的独特与可爱之处。在flash动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观赏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先“赏”后“仿”,以“赏”促“仿”,由“仿”激“创”,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使二者相互交融,有效地促进flash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陶瓷作为一种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物品,个中既体现物质文化又包含了精神文化,而中国陶艺以其特有的美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令世人为之赞叹。  相似文献   

8.
王丽 《科教文汇》2007,(8S):174-174
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了批判,他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将艺术单纯作为现实存在的反映物,更反对用阶级来评价艺术作品的优劣。他认为艺术既是对现实存在的体现,又能对现实进行超越和批判,艺术的真理存在于“审美形式”中,即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我们应从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规律和审美学的角度来认识素描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自始自终在“整体的关系”中去认识和观察对象,最后达到简洁有力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陶俊丽 《内江科技》2007,28(5):37-37
音乐艺术存在着“双方”:一方是艺术本身,即审美对象;另一方是欣赏者,即审美主体。艺术欣赏,实际上就是欣赏者与艺术创造者之间感情,思想的交流,这种交流过程中的心灵上的呼应,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感应”。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设计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兵林 《科协论坛》2007,(1):178-179
不论是远古先民懵懂的原始艺术,还是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现代艺术设计,无不来源于生活并与之息息相关。艺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设计推动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良法     
葛琳 《金秋科苑》2009,(12):17-17
良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良法是指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式推进作用的法。反之,对社会发展起消极式阻碍作用的法,就是不良之法。狭义的良法是指通常所说“恶法非法”‘指称中与“恶法”相对的法,而狭义的“恶法”则是指严重违背人类正义的法。本文对广义的良法的一般特征进行探究。从一定意义上说,广义的良法就是“真、善、美”的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设计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晶  曹英 《科教文汇》2009,(2):265-265
随着社会向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型的转变,社会进入了一种非物质化的时代。设计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争论中有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个“审美泛化”的时代,人们把“审美的态度”带到了日常生活中.非物质设计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它具有什么样的审美特点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王萌萌 《科教文汇》2010,(4):69-69,89
自然科学知识融合在鲁迅创作的艺术世界里,呈现独特的风貌。鲁迅杂文的独特在于以自然科学的理性做“底子”,来阐述社会的“飞扬”,用自然科学作为批判落后愚昧思想的锐利武器,形成以科学为底色的思想文化批判特色。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潜移默化为鲁迅的思维方式及其行文思路的展开方式,还体现所追求的独特艺术表现方式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鞠广东  修剑平 《科教文汇》2009,(29):261-261
中国传统审美艺术的最高意境是“含蓄、简练、重气韵、尚精神”,而这种中国特有的审美表达方式在现今的室内设计中依然有很广泛的影响。本文从传统审美的角度探讨,以传统纹饰和明式家具为切入点谈论当代室内设计中古朴、典雅之风的养成和对室内设计传统装饰特点做一梳理和整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能端正人们语言、思想、行为、情感等内质的高尚而伟大的活动。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架起书面语与口头语、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作品,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依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高职语文教学应强调从应用、实用的角度不断探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内质”。形成一种独特的认识社会的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高职语文教学应从美学角度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重视学生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郭丽 《世界发明》2010,(4):65-67
“艺术投资就是储蓄未来”,这曾是2006年上海艺博会的主题,但是这样的主题却在高调的呼吁下掩盖着艺术市场的几分无奈——艺术品的价值还没有被大众所充分认识。换句话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国人的生活中,艺术与审美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必需品。谁也没想到,  相似文献   

18.
张洋 《科教文汇》2009,(15):263-26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艺批评界“历史转向”的影响下,中国影视文化也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型。本文试图通过表意策略、审美定位、艺术实践三个维度来挖掘在新历史主义影片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是的,在今天,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筑价值观早已跨过了“实用建筑学”、“艺术建筑学”、“机器建筑学”、“空间建筑学”,进入了“环境建筑学”阶段,而且,在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至发展到污染破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的写作是为了应用,实用性是应用文最大特点。而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审美性,认为文学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从应用文的内容、应用文的形式、应用文的语言这几个方面谈谈应用文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是怎样统一的。应用文是在实用中体现审美价值,审美中又能使应用文更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