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杨权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9-352
《杨惺吾先生年谱》是香港已故学界名宿吴天任的手笔,谱主则是清末民初的舆地、金石、目录学大家杨守敬。《杨惺吾先生年谱》围绕《水经注疏》这个学术核心,在《邻苏老人年谱》的基础上,对谱主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增订,对近世“郦学”的重要事件亦做了详细辑录,并对疏校《水经注》的多宗学术公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店出版的《四书五经(宋元人注)》是世界书局本的影印本。刘家和先生研究其中《春秋》部分的内容,认为它是国学整理社根据清朝《钦定春秋汇纂》编撰的。本文进一步探讨世界书局本的底本, 指出其《四书》部分是用璜川吴氏刊本,《五经》部分是用扬州鲍氏刊本,并非国学整理社所编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通典》以殿本系统的书局本为底本,点校者王文锦先生等认为殿本主要根据王吴本校刻,但清人对文本颇多妄改。本文探讨殿本《通典》的底本,指出殿本主要依据李元阳本,校点本认为清人妄改的内容,实际上不过是因袭李元阳本而已,并非清人所校改。通过这两个例子,本文认为人们对传统文献的认识因时代而变,其中既有有意识的变化,又有不可避免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的《水经注》,被称为"中国史上一大奇书".但由于年代久远,版本多残,于是辗转抄刻,讹误、脱落之处甚多,也因此引发后代诸多学者进行研究与校勘.在有清一代就有全祖望、赵一清、戴震在同一时期致力于《水经注》的校勘.戴书出书最早,赵书次之,全书最晚.但由于戴氏曾入四库馆校书,赵氏的《水经注》校本恰由浙江进呈到四库馆,而戴书与赵书又多有雷同之处,于是一些学者如魏源、杨守敬、孟森、王国维等人,皆认为戴书有抄袭赵书之嫌,纷纷撰文批戴,"水经疑案"便成为学术史上的一件公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私家抄书,以毛氏汲古阁为最,其数量有六百余种.这些抄本中又以影宋抄本价值最高,约有百余种,为世所珍.南朝鲍照的<鲍氏集>即是.该集之宋本早已散佚,今存毛氏影宋抄本就成为校勘诸家刻本的最佳之本.如明正德五年(1510年)朱应登刻本为现存最早刻本,影响颇大,<四库全书>用作底本,然以影宋抄本校之,讹误累累."毛抄"中类是者极多,故而毛氏抄本亟待整理与研究,以期在还原典籍原貌,尤其是在当代点校本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永吉 《图书馆杂志》2006,25(8):78-79,77
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同治五年金陵书局刊本为底本点校,自1959年初版、1982年再版以来,屡经翻印,影响实钜。然虽号为善本,亦不免疏漏之处,自出版以来已有学者渐次指出。今就十《表》部分,在对校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和中华书局本的基础上,参考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对诸本异文细加考证,择其可以补正中华本者,录之于下。不敢望有裨迁《史》,惟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是一部由北魏郦道元撰写的以河流系统为纲的历史地理名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残缺与讹误,自明代开始就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校勘和研究。在《水经注》的研究史上出现了很多校勘成果,著名的有明代朱谋玮的《水经注笺》,清代全祖望的《七校水经注》、赵一清的《水经注释》、戴震校《水经注》、王先谦的《合校水经注》、王国维的《水经注校》;而当代陈桥驿的《水经注校证》更是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7.
1953年,毛泽东委托范文澜、吴晗组织整理、标点《资治通鉴》。1956年,《资治通鉴》点校本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毛泽东反复阅读、浓圈密点、作批写注,共达3000余处。①1958年,毛泽东又指示点校“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当年9月13日下午,范文澜、吴晗邀约尹达、侯外庐、金灿然、张思俊商讨此事。会后,范文澜、吴晗联名于10月6日给毛泽东写信:主席:关于标点前四史的工作,已遵示约同各方面有关同志讨论并布置,决定于明年十月前出书,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其余二十一史及杨守敬历史地图改绘工作,也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8.
《水经注》"自非亭午夜分"中的"亭午"是正午义,该词是由表示"停留于午时"义的"亭午"动宾短语词化而来",亭午"中的"亭"本是"停止"义。  相似文献   

9.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戴震全集》,系由原徽州师专(现已改名黄山高专)主持立项,由戴震研究会、原徽州师专古籍整理研究室、戴震纪念馆联合编纂而成。该书采用1936年《安徽丛书》第六期《戴东原先生全集》所汇印的部分著作为点校整理的底本,以其他的一些刻本和抄本作为参照,并吸取了中华书局版《戴震文集》、《孟子字义疏证》、《戴震哲学著作选注》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戴震集》、朴社版胡适点校的三种戴震著作中的部分点校成果。全集一共六册,收入著作总数254万字,超过以往刊行的戴震著作总量一倍以上,其中,新收戴震未曾刊行…  相似文献   

10.
周爱萍 《湖北档案》2005,(10):39-39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问家,精于碑版学、考据学、训诂学、音韵学、舆地学以及目录之学。一部《水经注疏》使我们对他的舆地学造诣佩服不已;  相似文献   

11.
《水经注疏》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与他的门人熊会贞合作撰著的一部舆地学巨著,在我国郦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久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有关此书杨守敬始撰的起因及时间,却存在着不同说法,迄无定论。因此,值得进一步的探讨。一对于杨守敬撰写《水经注疏》的原因,学术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数说:  相似文献   

12.
郦道元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博览群书、游历大江南北,编撰了40卷的《水经注》。郦道元与他的《水经注》以其伟大的地理学成就在我国古代地理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吴兴洲  李璇玥 《兰台世界》2016,(10):144-146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该书原本仅为国家藏书,于唐末宋初流入民间,从此被广为传抄、刊刻,因此版本甚多。本文将就《水经注》现存版本做以简要梳理,以求明其源流和版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正伟 《图书馆杂志》2012,(2):75-81,74
《孟子赵注》版本可考者实始于宋,其主要有三个系统:一是经注本系统,即《孟子》与赵岐注的合本,也可称单注本或章句本系统;二是与伪孙奭疏相结合的注疏本系统;三是晚起于清代焦循《孟子正义》的新注疏本系统。经注本系统宋元以刻本为主,包括蜀大字本、巾箱本、小字本、岳氏本、世彩堂本等;明清刻本、抄本皆有,包括吴抄校本、永怀堂本、毛抄校本、何氏兄弟抄校本、戴震抄校本、孔本、韩本等等。各版本之间有较为复杂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别集《青铜自考》传世现有四种版本:北大刻本、中科院刻本、北大抄本和台湾抄本.北大刻本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刊刻后,中科院刻本后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北大抄本、台湾抄本抄录了中科院刻本并补充了部分内容.中科院刻本、北大抄本、台湾抄本均成书于康熙末至雍正年间.相比较而言,北大刻本最早,中科院刻本最精,北大抄本最全,可以弥补刻本之不足,台湾抄本以其文物价值高,且后补内容可以参校北大抄本而依然有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陈桥驿先生《水经注校证》一书是研究《水经注》的佳本,但仍有可商量之处。首先,卷四"河水"条",戎人逆芮伯万于郊"之"郊"当为"郏"。其次",献公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当做"瑕父吕甥",不应点断。  相似文献   

17.
程毅中先生以明高承埏稽古堂刻本《玄怪录》为底本,用明书林陈应翔刻本《幽怪录》和《太平广记》等书作校,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重校本《<玄怪录><续玄怪录>》.他所用的《太平广记》是明谈恺刻本,与宋原本在文字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底本为宋本的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与明刻本《玄怪录》多处相同.因此本文将探讨谈恺刻本《太平广记》、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与《玄怪录》的关系,并用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重新与明刻本《玄怪录》进行校勘,更进一步了解《玄怪录》原貌,同时为研究者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籀廒述林》是清末学者孙诒让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本文对浙江大学图书馆所藏《籀廒述林》抄本的由来、抄本所据的底本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并揭示了此抄本的文献价值和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樊川文集》常见的版本有日本枫山官库藏宋刊本(景苏园影印)、明翻宋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和四库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明刊本为底本,参校宋刊本等,点校出版了《樊川文集》,成为今之通行本。近几年又有学者关注到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以下简称朝鲜夹注本),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学者卢文弨的文章多散佚,今天传世的本子是乾隆六十年刻的《抱经堂文集》,《四部丛刊》、直隶书局影印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皆源于此本。但两百多年来并未有人为该集搜辑佚文,笔者今搜辑的卢氏序跋文五篇,爰为补辑,亦望借以引起专家学者对该文集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