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大连日报编委会于2009年提出了民生时政报道观的办报理念。今年3月1日,大连日报正式启动新一轮报改,在民生时政报道观的指导下,开始了这场生动的新闻实践,赢得读者广泛好评。民生时政报道观的核心思想是时政新闻是党报的基本内容,而民生问题是时政新闻的重要关注点。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因此,党报必须在时政报道中注重民生元素,关注民众关注,具体而鲜明地报  相似文献   

2.
王珊珊 《新闻窗》2011,(4):59-59
时政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党报发挥主要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报都非常重视。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路,如会议新闻等,很容易给人以千篇一面的感觉。从读者来说,容易造成阅读疲惫和乏味;从记者来说,  相似文献   

3.
时政报道是党报、党刊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也是党报、党刊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主打“产品”。然而,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时政报道的约束相对较多,难以创新,其老套陈旧的表现手法,枯燥乏味的新闻语言,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时政报道自有的影响力,一直为许多受众所诟病。  相似文献   

4.
正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常用的"武器",重要性和权威性不言而喻,但从实际宣传效果来看,地市党报的时政新闻大都难入读者的眼,难进读者的脑。改进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增强时政新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提升地市党报可读性和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能够很好地贴近读者,服务读者,从而吸引读者,提高新闻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报道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反映政治属性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时政新闻纪律要求严格、自主空间比较小,目前许多省级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写作方式固定、报道模式单一,存在端着架子、不接地气等问题,再加上传统的报道模式也无法满足年轻读者的需求。本文介绍了省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必要性和现状,从五个方面对省级党报时政报道提出创新路径,以期为今后时政新闻报道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重头戏理所当然是时政报道。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或与政策相关的信息,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很多党报的时政新闻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信息量很少、会议程式太多、排名位(次)费神、篇幅字数超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时政报道的种种弊端很容易导致读者移情选择其他媒体,最终弱化了党报传播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孙鹏 《新闻实践》2005,(8):45-46
在我国传媒市场,党报所具有的影响力毋庸赘言。怎样让党报更好地贴近群众、增强市场影响力,已成为传媒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多,党务政务信息、政策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新闻,而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到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实属不易。因此,党报必须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以丰富翔实权威的内容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8.
时政活动报道是党报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其他报道形式的基础。然而,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甚至觉得时政新闻没意思。如何改进时政新闻,使之既严肃又活泼,既有政策性、思想性和文化品位,又有可听性、可视性,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其实,  相似文献   

9.
时政活动报道是党报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其他报道形式的基础.然而,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甚至觉得时政新闻没意思.如何改进时政新闻,使之既严肃又活泼,既有政策性、思想性和文化品位,又有可听性、可视性,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是对于国家政策导向的宣传和大政方针的报道,其政治性、政策性及服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当前,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如何让人们在互联网上看了时政新闻发布后,还要再去翻开党报看报道?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报优势,为读者提供理性、建设性的深度分析?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探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磊 《新闻爱好者》2002,(11):46-47
时政新闻是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对于各级党报,更是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党委机关报的属性,决定了做好时政新闻是各级党报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包括对党和政府重大路线、方针、政策,重要法律法规,重要会议以及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等内容的宣传报道。时政新闻尤其是党报的时政新闻,要求准确、严谨、及时、到位,同时,如何在时政新闻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上进行探索,使之更紧密地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及时地起到指导基层工作的作用,更加能够满足读者知情、参政的需要,有很多文章可做。近两年,河南日报编采…  相似文献   

12.
韦青林 《新闻战线》2022,(12):92-94
重大时政报道是地方党报新闻报道中最核心的部分,地方党报需及时、准确地解读重大时政新闻,为读者提供理性、建设性的深度分析,把握好报道的高度、深度和温度,从国家发展战略、地区发展方向等高度出发,紧扣社会脉搏,多角度观察报道对象,增强报道中的生活味、故事性,用人情味拉近报道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报道,是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报的一大传统优势。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转变时政报道方式,以时政报道方式转变加快党报宣传方式转变,让时政新闻更加可亲、可读  相似文献   

14.
面对激烈的竞争,党报要想持续性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为此,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的《石河子日报》,从2006年起进行了全新改版,在千方百计增加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的同时,以社会新闻为突破口,在兼顾可读性的同时,力求拓宽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和深度,成功推出一批具有党报特色的社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都多,在“规定动作”中,党务政务的工作性信息报道、政策性新闻报道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得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不容易,如政治性会议新闻就会议报道会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可读性上不及晚报、都市报的软新闻,但硬新闻有硬新闻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报道。从新华日报连续三次的改版经验来看,党报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突出新闻因素等手段,做强、做宽、做深报道。  相似文献   

16.
时政报道,是各级党委机关报的特色和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经营好时政新闻尤其是重大时政报道,是党报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党报决胜媒体市场的“杀手锏”。时政新闻大有可为,那么,如何有更大的作为呢?这是当下摆在城市党报面前的一个大命题。  相似文献   

17.
地方党报是地方性主流媒体,而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版面。如何使党报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进一步贴近,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应以创新来提高亲和力,增强党报的平民化色彩,通过“三贴近”,来赢得群众信任,保持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不少晚报、都市报加大了时政、经济报道的分量,力图达到“报道主流新闻,影响主流读者”的目的。然而,与报道此类新闻历史悠久、驾轻就熟的党报相比,都市类报纸还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要么落入党报报道的窠臼,耗用大量版面又彰显不出自身特色;要么蜻蜓点水般抓不到要领,报道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努力探索时政经济报道的新路子.成为许多都市类报纸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各项中心工作的"常规武器".但是,目前,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仍然存在着诸多"冷、硬、浅、陋"的现象,在领导活动、会议新闻及各种工作性、成就性报道中充斥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浓厚的说教味儿.如何才能让党的方针、政策、思路更好地"入"读者的眼,"进"读者的心,做到领导放心市民满意?笔者认为,时政新闻的报道要强化民生化表达,以普通百姓的需求为着眼点,发挥党报优势,实现由一般的贴近向有高度、有深度贴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面对激烈的竞争,地州党报要想持续地、不间断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地州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强音。为此,近年来,《巴音郭楞日报》进行过多次改版,旨在千方百计增加时政新闻可读性的同时。以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