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说阅读     
了解小说同学们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时阅读和欣赏小说有很大帮助。一、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第一,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样式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叙述故事和环境描写 ,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虚构和创作典型是小说和叙述文的根本不同之处。而我在讲解小说课文的教学中 ,采取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特点———抓住三要素进行阅读 ;第二步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欣赏角度要有所侧重 ;第三步是比较阅读法。以上三点即为我在应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以来指导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小说的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夏俊华 《语文天地》2012,(23):70-71
小说是从明清以后兴盛起来的一种文体,传统的小说都是凭借塑造人物形象、讲述带情节的故事和描写自然及社会环境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并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也是常讲的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入选高中课本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三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振华 《文教资料》2006,(27):101-102
中学语文课本里篇幅较长的小说常被我们青年教师谐称为“大片”。对于这类“大片”的教学,不少教师习惯于从描写方法的分析和句子的揣摩等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而忽略对故事情节的指导分析;即使涉及,也只是照本宣科,作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殊不知,这种教法未能很好地遵循小说文体的特点,也未扣准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知道,小说凭藉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依赖于、得力于故事情节。抓住情节教学,就能使人物以最鲜明、最丰满、最具感染力的形象矗立在学生面前,产生高屋建瓴、事半功倍之效,远胜于那种…  相似文献   

7.
张正贵 《课外阅读》2011,(5):257-257
小说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本文简单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小说教学,侧面反映了小说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夏俊华 《语文天地》2012,(12):70-71
小说是从明清以后兴盛起来的一种文体,传统的小说都是凭借塑造人物形象、讲述带情节的故事和描写自然及社会环境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并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也是常讲的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人选高中课本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三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中心是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性格、命运来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讲解、分析孔乙己,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这三要素中,人物是中心要素。因此,阅读小说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分析小说创作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就必须把握人物性格这个关键。而人物性格分析得透彻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乃至对整篇小说的把握。因此,教师的对新教育观念、独特的分析角度。不仅会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和创新欲望,使学生记忆深刻,学到的东西实在。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小说恐怕是最具可读性最有吸引力的文学样式,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因而以鉴赏为主的小说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一、有利于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小说教学更能体现“教学的教育性”(赫尔巴特语)、“文学的人学性”(高尔基语),因为“文学是人学”,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作品,它“最深刻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塑造人物形象又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形象分析就成为小说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从而精确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以及透过人物所揭示的社会主题来。  相似文献   

13.
关德福 《现代语文》2010,(11):56-57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和启悟。可以说识文断句者均喜读小说,但不一定都会读小说;反映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小说基础理论知识与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阅读小说的方法很多,但只有用心地"品"才能够体会作者的用意,也才能够真正领略作品的构思美、语言美等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语文课文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文体。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环境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而在日常的小说阅读中,大多数学生仅仅被其中悬念重重、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却忽略了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其实是一种"浅阅读"的体现。小说是"社会的一面明镜",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她讴歌人性的光辉,也揭示社会矛盾。显然,小说有着她相对的深刻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文官的死》塑造了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这一人物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在讲课过程中,无疑要重点讲解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主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分析将军这一人物形象更容易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本文从将军的角度展开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要明确小说这一文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可见,人物形象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成了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往往通过设置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起来。各种手法、情节和环境等对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主要“样式”(体裁),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比较下列几种关于小说的“界说”(定义),可以加深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生活,这就是小说。”(初中语文第三册《谈谈小说》)“小说是一种综合地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小说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利珍 《学语文》2004,(6):17-18
在语文阅读中,小说是最受欢迎的文学样式。任何一篇小说都是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它容量大,与现实生活贴近,因而深受读者喜爱。写人是小说的主要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读罢一篇小说,文中那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无不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