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这种思想正深刻影响着我们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表现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活"起来了,想说也爱说,课堂因此显得生机勃勃。那么,物理教学中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体现现实生活呢?如何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一个人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部忘尽之后剩下来的东西。"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套用: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就是若干年后,你的学生可能早已经把你所上的课,把你所讲过的知识忘记,而心中却永远有一个关于你的故事!当然,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更是为了让我们铭刻自己所走过的生命痕迹。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改以来,我常常思考:人们都说自然才是美的,那么,语文的自然本色是什么?杨再隋教授的解释简明而准确,他说: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明白了语文课的内涵和真谛,我想我们就可以掠去表面的浮华,抛开不必要的喧嚣,减少支离破碎的分析,让语文课返璞归真。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总结了让语文课返璞归真的  相似文献   

5.
<正>师:大家好。通过前两节课,我发现我们班是思维特别活跃的班级,也是知识比较丰富的班级。同时我也发现了我们班的一些秘密,比如班级里有"朗读担当",有"苏轼代言人"。(学生大笑)这节课已经是第三节语文课了,大家累了吗?生:累。师:这节课我们相对轻松一点,以最舒适的姿态来上这节课,从阅读的最初感受来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我们读过很多诗歌,大家感觉什么是诗?诗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一位温州的教师向我咨询:"作文指导课应指导什么?"我非常简洁地回复:先确定内容,再激发兴趣.她追问:"不指导学生说一说吗?""指导学生说一说?说什么?"我反问.她好像遇到了外星人,以为我居然不知道在作文指导课上的重头戏就是"从说到写"!让学生"说内容",这种提法我能不懂吗?不知听了多少堂作文课,无不是循规蹈矩从说到写,让学生先说出内容,再引导其他学生对某生的"说"做出评价,从而规范下一生的"说".试问,当你要写文章时,别人却在你动笔前说三道四,说一些并不是你想写的内容,你是烦,还是厌?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教授叶澜说过:"提倡教师上扎实、平实、真实的课。"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将课堂教学落到实处。所谓的实处,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务实,就是要求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你的课上有所收获。不要搞花架子,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真正能够学到东西。无论听、说、读、写,无论知识还是技能,只要是通过这节课他"从无到有"了,那就是实在的课堂。那么如何做到务本求实,如何把课堂教学落  相似文献   

8.
<正>曾有人说:"语文老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做语文老师容易,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却很难,在信息爆炸、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似乎非全才不可。实际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就是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离开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参与和评价,教师的优劣也就失去了评价的依据;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吸引学生爱听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常惊叹于课本中那些激扬的文字,涌动的情感,同时也常常思考如何使学生真正体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感受语文独特的韵味,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一、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文本之间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过程。互动过程中的目标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怎样让充满个性的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教师给孩子插上一对创新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飞"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一门极具活力的学科,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会听到有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也常会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上得死气沉沉,学生怎么就没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曾深刻地指出"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由厌学语文变为乐学语文已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但所有陈述“语文何为”的句子,似乎都没有把激情直截了当地置于重要的位置。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寻;我们说,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我们说,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可是忘了追加一句,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教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语文课往往是靠激情获得力量的。许多人在回忆自己的精神发展史时,都会提到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提到语文课堂的情感温润,甚至他们的生命轨迹,可能就是由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偶然决定的。下文中龙小华老师选择当教师,不就是因为倾倒于大学时代吴老先生课堂上的激情风采吗?反之,一堂没有激情涌流的语文课,是无力给学生的心灵留下印迹的。请回忆一下,中小学时代那么多语文课,哪些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非是流淌着激情的,除非是拨动了你心弦的,你才会梦牵魂系,刻骨铭心。非但语文课,就是其他学科甚至理科的课堂,也同样需要激情的滋润。什么样的教师算是优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以为最简单实用的定义,就是他有本事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也就是说,他能点燃学生对本门学科的激情。就像心灵只能由心灵唤醒一样,激情也只有激情能够点燃。一个不热爱数学的老师,是难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可见,语文课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很是关键,而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尤为重要。一、教学设计要恰当有效课本中所选的课本文质优美,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民族风俗和强烈的民族情感。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渗透的思想教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最关注的事。虽然汉语是我们的国语,语文也是高考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但学生平时上语文课就是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把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文章,通过我们过于程序化的方式。来使学生理解,从而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丧失。我想:  相似文献   

15.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但所有陈述“语文何为”的句子,似乎都没有把激情直截了当地置于重要的位置。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寻;我们说,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我们说,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可是忘了追加一句,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教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语文课往往是靠激情获得力量的。许多人在回忆自己的精神发展史时,都会提到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提到语文课堂的情感温润,甚至他们的生命轨迹,可能就是由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偶然决定的。下文中龙小华老师选择当教师,不就是因为倾倒于大学时代吴老先生课堂上的激情风采吗?反之,一堂没有激情涌流的语文课,是无力给学生的心灵留下印迹的。请回忆一下,中小学时代那么多语文课,哪些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非是流淌着激情的,除非是拨动了你心弦的,你才会梦牵魂系,刻骨铭心。非但语文课,就是其他学科甚至理科的课堂,也同样需要激情的滋润。什么样的教师算是优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以为最简单实用的定义,就是他有本事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也就是说,他能点燃学生对本门学科的激情。就像心灵只能由心灵唤醒一样,激情也只有激情能够点燃。一个不热爱数学的老师,是难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如果这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在昆明一中高一年级的一次主题班会上,在看完了一部关于生命如何从受精到呱呱坠地的影片后,心理辅导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遗书"写作。  相似文献   

17.
<正>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所以只有还学生一个简约、激情、交流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命涌动、自然生成的课堂。一、还学生激情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一个有激情的老师,才能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  相似文献   

18.
正晚上上网,我在彤的空间里留言:"很想念你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不一会儿,她回复:"老师啊,杨紫薇说,您好像欠我们一节课吧?"是啊,我还欠他们一节课呢!一节口语交际课——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最后一个口语交际训练"这一刻,我想对你说"。这次训练是要学生们在毕业前对大家或某个人说说心里话,或感激、或道歉、或追忆、或憧憬……还记得当时他们强烈要求上这节课,我对他们说:"咱们等到临毕业考试前再上这节课吧,那时候就真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要让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变得自主、简约、多情,变得充满生命的灵动,变得洋溢着美感和快乐;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双方生命相互融通、相互影响的过程.为此,笔者就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