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私立顶尖大学以其一流的办学绩效而享誉世界。美国“大学绩效测量中心”确定的5项指标、9个维度全面反映了美国当代私立顶尖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等项职能和现代大学使命,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是固定的,但它所确定的私立顶尖研究型大学年度数目却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捐赠是美国一流私立非营利性大学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没有社会捐赠,也就没有美国的私立大学。2012财政年度,捐款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私立非营利性大学达到47所,这些大学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与其严格的捐赠管理机制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私立非营利性大学的社会捐赠呈现出募捐筹款专门化、筹款人员专业化、捐赠基金经营市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陈莉在《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8期中撰文指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半个多世纪的经验表明,精英大学的补偿性招生举措并不一定降低学校教育质量,如果应对得当,甚至还可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我国,"双一流"建设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相关大学毫无疑问是要长期坚持精英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所一流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为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培养了数不胜数的社会各界精英,毫不夸张地说,它已成为一座培养国际性人才的重地。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制度是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特色,这种依靠"外行"人员的管理方式帮助私立大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运行机制的基础在于实行法人制度,运行的核心原理是坚持委托与代理关系,而保障机制则主要依靠大学章程、大学权力委托代理两种路径和超越委托代理的"管家"角色来支撑。  相似文献   

6.
经费收支作为贯穿大学一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分配得当、预算合理,必将影响大学能否高效运转。研究世界一流私立大学经费收入开支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世界一流私立大学经费收入支出的研究,分析这些大学是如何筹措和使用资金的,从中探索对我国建立一流私立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是提高一流私立大学管理绩效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哈佛、耶鲁和斯坦福大学发展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进行实证研究,以财务营运能力为分析工具,剖析2006年-2010年3所大学的匹配关系,经分析可知,3所大学发展战略与财务战略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并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私立大学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中,本文选择了当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还没有的两种私立大学办学模式进行案例分析:美国著名私立大学康奈尔大学"一校两制"的办学模式和营利性私立大学凤凰大学的企业化办学模式.康奈尔大学在私立大学下设公立学院(合同学院),形成公立与私立两类学院共存、专业师资共享的经验;凤凰大学准确定位,减低成本,设立专兼职师资队伍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这两种办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多元化发展和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均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大学故事     
常青藤:美国名校串起来□哈佛大学的传说□怪异与奇迹 朱伟一   美国是精英立国、精英治国的国家,而精英的标准之一便是一张名校的毕业文凭。   名校大多在美国东部,其中 8所私立名校结为“常青藤盟校”,即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默斯大学。常青藤盟校大多地处北美十三州,历史长于美国,校内的墙壁上爬满生长多年的常青藤,其名大概由此而来。   在“常青藤盟校”之外又有三足鼎立的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与哈佛、普林斯顿齐名。这 3所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在国家精英大学体系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符号象征意义。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通识教育为主的小型精英文理学院和作为一流研究型大学核心的文理学院是美国精英大学的象征性符号,是典型案例;法国高等专科学校建构国家精英大学身份的过程看上去最不需要通识教育的象征性资源,但实际上却存在明显的对后者的接纳与汲取,是最小可能的关键案例。而中国研究型大学是深受欧陆影响的以专业教育和专业院系为主导制度逻辑的精英大学体系,但改革者对于通识教育的基本认知与共同想象却是由美国通识教育与文理学院模式所塑造的,这一符号植入与专业逻辑之间的不断冲突与反复调试,成为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独特面相。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突破口,走多样化发展之路。这要求我国大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战略,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向着"双一流"目标迈进。随着大学、社会、政府、市场的关系日趋密切且复杂,在合作和应用中生产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获取自身发展,已成为大学实现"双一流"的重要路径。在知识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新兴大学应运而生,与传统大学不同,新兴大学更强调结合社会的多样化、开放性需求进行创新、改造与突破。从战略管理视角来看,创业型战略顺应了新兴大学的特质,它是"双一流"背景下新兴大学的一种战略选择,它为新兴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供了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始创于1890年,主校园占地120英亩,距芝加哥市中心仅三英里,交通极其便利。它是一所具有授予博士学位资格的综合性私立大学,为美国三大著名理工院校(MIT,CIT,IIT)之一,在诸多研究和学术领域具有享誉世界的声望。作为世界知名学府,IIT致力于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培养成为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综合型领导人才,通过提供一流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引领知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大量的有着精英教育传统的私立大学里,尤其以文理学院作为典型代表,政治正确弥漫于其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其精英教育传统文化的血液中。这些私立精英大学成了宗教学校,信奉政治正确的同时也痴迷于对成功的崇拜。这里的政治正确的本质在于压制不受欢迎的信仰和观点的表达,它强调正统和一致,排斥理性对话以及所谓的异端。它体现了学术资本化和市场化下教师的无产阶级化,同时体现了这一环境下教师与学生权力关系的不对等。它还体现精英教育传统无视美国巨大的阶层分化(或者阶层固化)。美国精英大学是成为中上阶层社会化的机器还是成为自由、坦率和无畏的探究的教育机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关美国阶层制度病态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高校和大学校分别作为中法高等教育精英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管理体制、办学特色、培养方式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异同点。通过梳理中法高等教育精英化模式的异同点,找出作为法国高等教育精英化模式典型代表的大学校能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和经验所在,并以此作为基点为中国?双一流?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3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3—2018年的公开预算数据显示,我国一流大学的收入总量逐年增长,各项收入变化不一,收入来源呈现二元化结构,收入结构地区间差异较小。同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与一流私立大学的收入来源结构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一流大学收入来源过度依赖政府和学生两大主体而忽视其他主体,尤其是对政府资源存在绝对依赖,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体制高度集中,大学自身办学能力不足,社会教育投入氛围不浓等。为改变资源依赖,政府应赋予大学办学自主权,大学需提高自身办学能力,社会各界要主动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无论是大学自身加强"双一流"建设,还是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都应避免走入唯指标化和去改革化的误区。我国大学需要把制度创新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点,通过制度体系和制度能力建设来提高学术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将"双一流"建设融入到整个国际高等教育格局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坚守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中国两所精英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个案发现,精英大学崇尚精英化、追求高深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精英大学不愿参与教师教育的原因在于精英大学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价值取向与教师非精英身份的矛盾,追求高深学术研究与教师教育实践品性的矛盾,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与教师教育"无关紧要"的矛盾。教师教育的公共性与公益性需要精英大学承担为国家培养培训高质量教师的社会责任。精英大学应该发挥其文理基础学科、优质生源以及良好社会声誉的优势,积极参与教师教育事业。同时,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精英大学可以在提升教师专业性和进行教师教育知识生产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日本两国“后大众阶段”的高等教育体系均为三层结构,但在具体构成上存在差异。美国高等教育体宗由私立大学、州立大学、社区学院三种类型、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分别对应精英、大众和普及三种“理想型”;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是由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构成的三层构成,经历了一个调整完善的过程。我国缺乏面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制度设计,必须根据“后大众阶段”的发展需要,加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上中叶,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迅速推进,加利福尼亚大学应运而生。公立的伯克利加州大学与私立的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共同支撑起与美国东西部常春藤大学相比肩的西部学术大厦,伯克利加州大学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委员会向2000名著名学者进行调查,结果伯克利加州大学以其“杰出的”和“适宜的”的学科建设而跻身美国一流学府之列。  相似文献   

20.
刘国新 《江苏高教》2021,(8):114-12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校仅22年,便跃升至世界知名大学,成为亚太地区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国际化战略是其成功办学的显著战略.文章以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提出的创业型大学转型"五要素"模型和亨利·埃兹科维茨"三螺旋"模型为基础,结合美国高等教育学家赫尔姆斯的全面国际化理论,分析了南洋理工大学在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国际化战略的特征和成功经验,为"双一流"背景下中国创业型大学在"创业型大学"和"国际化"发展的"双初"阶段找准定位,实施国际化战略,向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成功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