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好比水上交通系统,心脏可比作大海,血管相当于河床,血浆相当于河水,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则相当于浩浩荡荡的船队了。血细胞总队可分为3个大队,即红细胞大队,白细胞大队和血小板大队。红细胞大队又名水上运输大队,担负着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任务。运输船上带有许多特制的“客舱”——血红细胞。血红细胞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意味着其制作材料离不开铁元素和普通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表现为氧  相似文献   

2.
悠悠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I0002-I0003
未来人造血液将代替捐献血液,作为一种规范性输血。目前,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培育出血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1,(22):76-76
10月26-28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协第24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血液安全与保障的研究前沿、热点和关键问题”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和微生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上海市血液中心、北京市血液中心、  相似文献   

4.
血型小知识     
《科学生活》2013,(1):32-32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不下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些本领强大的细胞能够修补人身体的损伤,甚至让人体长出缺失的组织,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医学的面貌。在我们的血管中,鲜红的血液在流淌,在维持着生命的运转。血红细胞在大大小小的血管中运动着,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然后把废物带走。血红细胞的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当你遇到创伤需要输血时,直接将一袋袋“血液”注入你的体内,而根本不在乎你是A型、B型,还是0型血。这样的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因为一种“人造血液”可以让接受输血的人不用担心血型不合而出现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4,(8):52-52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生活常识.近日,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团队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让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如此一来,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意味着,不匹配血型之间的输血受血将成为可能.原来,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因为这对于临床输血特别是对于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经常有由于伤病而需要输血的人,而医院的血库中经常出现血液短缺,特别是O型阴性血液即所谓的“万能血型”,它可以输给几乎所有需要输血的病人。但等待人们通过善心而献血,得到的血量实在是很有限。  相似文献   

9.
美国纽约奥尔巴尼医疗中心的马克·斯科特博士和约翰·伊顿博士在美国儿科研究会年会上报告说,将血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用化学物质掩盖起来,就可以避免一种血型的血液对其他血型的血液产生过敏反应,这样处理过的血液实际上就成了通用型血液。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受伤需要紧急输血,父亲挽起袖子,“我来!”如果现实中出现这样催人泪下的场面,家人可能真的要哭了.长沙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主管技师旷开其表示,大家被电视剧误导了,直系亲属不能相互输血是一个医学常识.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工学部的早出广司副教授研究小组开发了诊断糖尿病新方法 ,该方法使用特殊的酶 ,短时间内诊断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存在较多的一种物质。可应用于诊断糖尿病的根据是 ,血液中是否会有糖化血红肮之类物质 (糖化血色蛋白质 )。如患有糖尿病 ,血液中糖分增加 ,与属于蛋肮质的血红肮结合形成的糖化血红肮随之增多。研究小组在海洋性酶中 ,将这种物质作为营养利用 ,发现了氧化的现象。由该酶氧化糖化血红肮而精制成了新的酶。诊断糖尿病时 ,将制成的酶混合到由验血者抽取的血液中 ,血液中如含有糖化血红肮 ,由于酶的作用引起氧化 ,溶…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5,(1):79-79
当老鼠体内生出了人的抗体,人类便可对它委以更多重任:代替人产生整套抗体,代替人接受新药的试验研究,将来兴许还能为建立人类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产工厂”出把力。以上海赛达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中科院细胞所原所长郭礼和为首的课题组,正用“转染色体工程”来培育人源化老鼠,目前研究工作已完成大半。  相似文献   

13.
据军事医学专家的分析与预测,到21世纪,军事医学技术将会突破传统的医疗方法,发生质的飞跃。到那个时候,可以说战场上几乎没有“死亡”。万能的白色血液将取代现代人体血液众所周知,血液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据对以往战场资料分析,战场上的伤员通常有40%的人需要输血。血的需求量在战场上可以说是相当大的,许多重伤员由于没有及时地得到输血(主要是当时没有血源或血源的血型与所需输血者的血型不一致)而丧失了生命。  相似文献   

14.
广闻博见     
输血有望不分血型输血时血型互相排斤的现象可望改变,不分血型直接输血将成为现实。被命名为“无血型病毒灭活冻干(或冰冻)人血浆”,可以不分血型,直接输血;血液经过消毒,可有效防止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贮藏,可冻干,在常温下能保存3至5年,便于储存、运输;凝血因子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1,(10):43-45
近期,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玛莉亚·比拉斯科博士提出了一种“科学算命”的方法,引起各方争议与关注:通过提取血液中的细胞,测试细胞中端粒的长度、结合精密的分析,可推断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这种检测方法将于2011年年底在英国上市。有专家认为,测试端粒并非能很快就像今天临床上所使用的常规医疗检测方法,如验血查血液胆固醇水平,或量血压一样,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6.
采用Mie散射理论研究了聚集和血红细胞对血浆的相对折射率对血液光透明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集的增加光透明增强,而聚集较低时相对折射率也要较小才能使正向散射光强最大.这意味着可以在血液光动力学过程中满足上述条件的时间获得最佳光透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通过对神经官能征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连续进行5-15次治疗后发现,利用语言疗法,对患者说“爱”“善良”这样的字眼儿,他们的身体比那些常规用药的患者要提前5-10天恢复健康:,研究人员称.人的细胞能“听到”词语.如果是快乐赞美的话.它们就能改善血液成分.增大血液吸收营养的能力.从而提高细胞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记者王继红)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2010"近日在京举行。首都理论界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讯     
变异蛋白在血细胞中逐渐积累引发亨廷顿病英国科学家在最近一期《临床调查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利用新的检测技术证明,导致亨廷顿病的有害蛋白是逐渐在血液细胞中积累起来的。他们在论文中对这些有害细胞是如何损害人的大脑进行了详细阐述,而这一新发现不仅有助于监测亨廷顿病的进展情况,也有助于开发抑制有害蛋白的新药。  相似文献   

20.
所有哺乳动物在受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都会出动,集中到伤口处,凝固血液,让伤口愈合。但鸟类的凝血却不同,它们有一种独特的血细胞,也能起到凝血的效果,只是细胞尺寸是人类血小板的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