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真实与纪录     
纪实与表现,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纪录片工作者们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始终探索不止、争议不休的论题,其焦点在于:作为纪实艺术的纪录片,究竟应该是纪实的,还应该是表现的?纪实与表现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正是基于这种不同理解,才催生了不同风格的纪录片导演,衍生出不同流派的纪录片,而这一切本质上又都源自于人们对于“真实”的不同认识。 事实上,人们对于“真实”的认识的探索和实践,自1895年电影发明之时就开始了,这一年路易·卢米埃尔执导的《工厂大门》和《火车进…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内地的电视媒体来说,综艺节目、电视剧和新闻节目是竞争收视率的三大法宝,要树立电视台的品牌,这三者可谓当仁不让。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谁最能担当这一角色? 能塑造电视台品牌的,当然是能提升收视率和电视台形象的栏目。提升收视率,似乎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强项:君不见一个“某某大本营”立即火了好几个电视台,“某某格格”一出,立即收视无敌。然而,电视剧只是一阵风,“格格”走后,各台又陷入了收视困境。娱乐节目更关乎节目本身,似乎总是游离于其它节目,对品牌这一长期工程难有决定性的作用。 新闻能作什么?新闻节目先天就具有其它栏目不太具备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罗珊 《新闻前哨》2011,(10):43-45
“自然化”现象确实存在于大众传播、大众文化中。西方学界对于“自然化”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研究大众传播、大众文化问题有诸多启发性的意见。本文就对此投入研究和分析,涉及:霍克海默、阿多诺的“文化工业”野蛮风格;罗兰·巴特的“人性化”;布尔迪厄的“简单化”等。  相似文献   

5.
四尹鸿先生的文章 ,一如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 (JohnFiske)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用一种“即便真诚也是自欺欺人的乐观主义”的姿态“去解读流行文化现象” 用文字游戏的技巧 ,虚构了当今中国电视剧的一幅“乌托邦”式的图景。对这幅“图景” ,尹鸿先生的解说有三点 :1 “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通过权力较量、谈判、协商”的结果 ,“建构了主流电视剧的特点”。2 这“特点” ,乃是“政治娱乐化 ,娱乐政治化” ,或者说 ,“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殊途同归” ;3 在这种“殊途同归”中 ,…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以真实的形象生动地反映时代精神而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最基本规律。换句话说一部大型的优秀作品就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它的时代气息就应该表现得真实可信,这对于以画面、音乐等手段的电影和电视剧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国产电视剧迅猛发展,年生产量达一千多部(集),外国和港台的连续剧也播放得不少。与此同时电视短剧表现出了自己的生命力,获得了来自观众的阳光和雨露,并显示出一种崭新的发展趋势。(本文所称的“电视短剧”,泛指国内30分钟以下的各种形式的电视剧。) 一、“微型化”倾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微型化”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特点。集成电路的发明和电脑的广泛使用,使许多原先的庞然大物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表征概念对热播电视剧中利己主义形象给予分析,对于不同道德形态下的利己主义形象予以观照。目前利己主义形象及行为在热播电视剧中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职场道德、家庭道德和个人道德品质方面。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信息,热播电视剧形象表现出的泛利己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合理化"现象,对于受众道德认知乃至实践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误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表征概念对热播电视剧中利己主义形象给予分析,对于不同道德形态下的利己主义形象予以观照。目前利己主义形象及行为在热播电视剧中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职场道德、家庭道德和个人道德品质方面。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信息,热播电视剧形象表现出的泛利己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合理化"现象,对于受众道德认知乃至实践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误导。  相似文献   

10.
王昕 《现代传播》2006,1(1):81-84
电视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电视剧艺术审美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样式。从文化诗学角度看,中国电视历史剧包括了以再现策略(侧重历史客观真实)和表现策略(侧重作者主观真实)创作的艺术作品。电视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纯”虚构性电视剧的审美创造,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根据,要受到历史事实和历史原型的规约;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艺术虚构与审美构型,同样不成其为优秀的电视历史剧。所以,电视历史剧既要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历史真实性;也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加工,使电视剧具有高度的审美感染力。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在于历史真实与电视剧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时晨 《新闻世界》2013,(1):29-31
本文尝试从资本和权力的角度对穿越题材电视剧的走红做了分析。对于电视剧生产机构来说,在收回先期投资和获取利润的压力下,“叫座”远远比“叫好”更重要。穿越题材有效规避了意识形态限定的敏感话题,并将本来老套的言情故事放置于奇观化了的历史背景之中,营造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品牌不是万能的上帝,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自己的品牌却是万万不能的。“做特色文章,创强势品牌”,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深谙其中三昧,大胆地探索实践,用大型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频道影响,树立品牌形象,更好地服务宣传工作大局,丰富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新声带”作为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电视剧文化的延伸和扩展,是电视剧频道的品牌形象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契合点和有效载体。它始终围绕电视剧频道的理念“看不完的好故事”做文章,首先保证的就是权威性、娱乐性、趣味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姜海 《报刊之友》2013,(3):88-90
电视作为最大众化的媒介,拥有最多并且最异质性受众群体,它占据着大多数人日常休闲活动的中心。而电视剧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宣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电视剧人物设置的全面考察,梳理出其对传统美德三大方面——“修身”、“齐家”、“治国”精神的传播作用,为我国电视剧创作提供一个参考角度。  相似文献   

14.
赵红香 《新闻世界》2012,(11):129-130
本文以“叙事学”、“电视剧”作为关键词,在CNKI上搜索到相关文章共计38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自1992年以来有关电视剧叙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近二十年来电视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剧叙事技巧分析、电视剧叙事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分析、女性主义立场分析以及对当红电视剧的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岩 《声屏世界》2000,(7):36-37
很多人抱怨现在没有几部象样的好电视剧。这使我们联想到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反复重播的18集电视连续剧《牵手》。该剧不仅能轰动一时,且能让人常常记起,个中缘由不少,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她“‘写’出了真实的人,‘演’出了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6.
真实、激情与现代、时尚、节奏 我们拍摄的是一部有40年跨度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在很大程度上,“真实”是本剧的生命,我们还必须强调现代、时尚、节奏,大胆吸取和采用现代的影视表现手法,应该说,剧本已经提供了一个带有史诗性的故事,崇高、悲壮,正气这些重大主题需要我们给予充分表现,几代坦克科研人的献身精神、他们的理想和信仰,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一词常用于社会生产领域,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几年前,有业者从电视行业这一角度,提出“电视剧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最初笔者对此没有太多的认识,从事节目编排工作以后,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对于一个电视频道而言,电视剧播出的质量是影响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和创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品牌不是万能的上帝,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自己的品牌却是万万不能的。“做特色文章,创强势品牌”,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深谙其中三昧,大胆地探索实践,用大型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频道影响,树立品牌形象,更好地服务宣传工作大局,丰富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改编异常活跃繁荣,改编观念和实践亦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然而,与改编实践不相称的是改编研究与批评的落后.改编批评理念与标准的单一、狭隘,不仅使自身缺乏理性思辩,又往往不能触及到研究对象的本质.本文分析了当前改编电视剧批评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指出对改编电视剧的批评应当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多元视角与跨学科的立体审视是改编电视剧批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何欣 《视听纵横》2002,(2):9-10
电视剧《天下粮仓》的叙述样式十分引人注目:叙事真实、细腻,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抒发,令人震撼、感叹。导演吴子牛把这种叙事样式表述为:“叙事曲加咏叹调”。这就形成了《天下粮仓》这部电视剧与众不同的叙述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