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郭嵩焘和梁启超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进行了中西文化的比较和融通。二人虽处于不同的年代,但在中西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国人道德整肃的比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近似的观点,这推进了中西文化比较和社会变革的进程。他们的中西文化比较就内容而言,呈现出由浅入深的趋势;就比较方法而言,呈现了由简到丰的特征。这反映出了近代中西文化比较和社会变革逐步深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上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最多的一位大师。其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接触到深入比较研究并构建“中国学”的过程。其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贩比较研究,得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这一结论。他那站在世界文化高芳和具有哲学穿透力的中西文化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当今仍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具体的比较与沟通 ,并进行了中西文化结合的尝试 ,代表了 19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最高水平。他的中西文化思想的产生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展,这是伴随着这几年的“文化热”而出现的。人们试图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来说明文明发展的不同道路,以求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质作出更深刻的反省,使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深化.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在此过程中,似乎存在一种偏向,一些学者在对中西文化发展史作比较研究时,常常将中国封建文化中的落后因素与欧洲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作不恰当的比较,好象西方从未出现过如同东方封建国家那样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近读几本关于欧洲中世纪的史书,颇感西方中世纪封建文化专制和精神压迫的历史,很值得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的研究者们注意。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西文化比较的深层原因主要有文化心理和社会现实的发展两个方面。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文化身份证的认同以及所诱发的家园意识,是这一比较的主观动因。从社会现实的发展角度看,中西文化的比较则是对社会剧烈转型、提高文化自觉、进行文化创新等客观要求的必然回应。  相似文献   

6.
钱穆、余英时师生二人都是史学界的翘楚,他们都以治中国思想文化史而驰名学界。本文以中西文化观为视角,通过对师生二人中西文化观的比较来探求他们之间学术传承的轨迹,再现师生二人薪火相传各领风骚的学术佳话。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他们对文化内涵的界定,对中西文化异同的见解,对中西文化的栽体——知识分子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差异之根源--兼析两种时空观对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比较,著述甚丰,然大都皆是罗列中西文化异同之处及民族性格、行为的不同表现,很少在表象的背后进行进一步的追问和反思:同样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为何思想、行为有如此巨大差异?本文试图从时空这一本体角度对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现象进行考问和剖析,以期获得较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西文化比较教学的现状,阐述中西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中西文化比较》为通识教育体系中的选修课的必要性,引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构建学生中西文化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流行着一种所谓东方是精神文明,西方是物质文明,东方精神文明优于西方物质文明的中西文化比较论。对于这种中西文化比较论,梁漱溟一方面认为它“实在很含混不清,极糊涂,无辨别的观念,没有存在的余地”。但另一方面,保守主义的文化取向,又使他相信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而这种优越体现在精神生活方面,他一再声称反对用物质和精神的二分法来规范东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实质。然而事实上他却是这种文化比较论的代表人物之  相似文献   

10.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流行着一种所谓东方是精神文明,西方是物质文明,东方精神文明优于西方物质文明的中西文化比较论。对于这种中西文化比较论,梁漱溟一方面认为它“实在很含混不清,极糊涂,无辨别的观念,没有存在的余地”。但另一方面,保守主义的文化取向,又使他相信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而这种优越体现在精神生活方面,他一再声称反对用物质和精神的二分法来规范东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实质。然而事实上他却是这种文化比较论的代表人物之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 ,一退三还 ,使得本来粮食短缺、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粮食安全雪上加霜 ,进而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隐患。本文认为解决西部粮食安全的思路在于走区域大循环之路 ,并从粮食流通体制、提高粮食自给率、增加稳定的供应和提高西部农民购买力等方面采取对策 ,以实现西部和全国粮食安全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进化论的独特理解,严复提出了文明排外和发展民力民智民德的社会改良之路来解除中国的生存危机,因而他坚决反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暴力排满的主张,也很反对暴力革命的手段,但他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既有反对的一面。又有可以接受的一面。由此可见,革命和改良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构建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改善和寻求国家的良好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它不仅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治理理论产生的基础是西方社会的政治现实,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国情,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民社会力量的弱小、行政文化的滞后都极大地阻碍了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在我国的建立。所以,行政改革的深化、党组织功能的发挥、新型行政文化的培育,成为推动我国行政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及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成为西部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整体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通过对贵州地区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进行调研后,认为教师培训是西部教育发展和改善的必须保障,应与硬件建设同步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西部教师培训的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油画由西方引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后,呈现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意象表现,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油画由西方引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后,呈现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意象表现,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元化在20世纪80、90年代所主张的"三个结合"的理论,曾长期作为新时期我国中西文论比较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在文论转换的实际操作中,具体的立足点和"结合点"又往往飘浮不定,难以把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从哲学、文化的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圆心"加以进一步的确认和把握,固本清源。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中国文论在时间、空间及学科领域研究上的多重"扩张",返本开新,最终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9.
杨蜜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4):109-111
本文立足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西方的中世纪这两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西方婚姻制度的规定,对中西方婚姻分别从结婚的目的、婚姻成立的要件、当事人在婚姻中的地位、婚姻的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中西方古代婚姻理念的异同及其原因,以期为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山水审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引用古人的山水诗词,阐述了山、水景观各自的造景功能及其旅游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给大自然所带来的美景,借此把我国的山水景观渗透到文化氛围中,使其具有文化底蕴,从而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