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应努力建设预防大学生自杀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给高校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努力建设预防大学生自杀的系统工程。为此,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预防大学生自杀,高校无能为力”和“自杀无法预防”;构建三个工作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系统、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系统和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系统;遵循四项工作原则:普及教育的原则、早期识别的原则、及时阻止的原则和学校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以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同时,提出要把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心理辅导作为校本课程来研究,从而真正建立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折射出大学生心理危机严重。大学生自杀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社会问题。学业压力、情感纠葛、人际危机、就业压力、悲观厌世等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心境障碍是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学分析。学校应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按照大学生心理危机与自杀危机所处的时期,学校危机干预包括心理危机的普适性干预、自杀危机前的预防性干预、自杀危机当下的过程性干预和自杀危机后的维护性干预等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激烈竞争,在大学生中出现的自杀事件触目惊心,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纵观大学生中发生的各类自杀事件,反思造成这一人间悲剧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心理缺陷的影响,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则是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为此,要积极探索加强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部门要关注大学生生命教育;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三是重视生命文化知识与校园生命文化教育活动;重视生命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教育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的危机干预是指对于心理处于危机状态、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采取的预防自杀、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措施。设置危机干预结构,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自杀倾向,制止自杀行为当然是最直接的危机干预措施。然而,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有的放矢地加强与改善价值观教育,对于那些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特别是对于防止学生陷入危机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病理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及早发现和进行危险性评定,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自杀及对生命不尊重现象严重,依据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提出从生命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两个方面出发,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命教育,以期对预防大学生自杀、降低其自杀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大学生自杀呈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内地报道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就一百多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加强感恩教育对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五个方面作用,从而有效对大学生进行自杀干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曾是高校中的一种办学模式,随着教育发展,学生对就业感受到的压力和学习 压力不断增大,因心理危机而引发的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需要学校重视。本文 提出从四个方面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体系,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作 为心理危机干预目标,突出对学生科学认知模式和健全人格特征的塑造;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 危机特征表现,加强危机预防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对于社会支持系统的认可、接受和使用程 度,建立专业的、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人格健康的总体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运用UPI对2009级新生3965人进行心理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性别、生源比较分析。结果:一类学生16.69%,二类学生26.48%;女生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对口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统招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适应问题、环境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大、人际敏感、自信不足、有强迫意向。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4.14玉树地震2周年后,震区藏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某高校来自玉树震区的173名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并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得分≥3分的学生占总被试的48.6%;被试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8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常模,并9个因子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来自玉树震区的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女生的心理隐患高于男生。因此,青海高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关系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社会和谐进步。依据心理危机管理的一般流程,根据控制理论,从关键环节着手,在心理危机的前期、中期、后期建立预防和干预的金字塔状模型,包括金字塔关系模型、组织模型、职能模型、预警模型和应对模型,从不同维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快速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为学生、学校、社会、家庭谋福祉、谋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心理学课是为培养中小学教师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的单一、课程内容与体系不尽合理、教学方法的单调与陈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改善教学环境,创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对改进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职业是高校大学生走上社会的重要一环,健康的择业心理是择业成功的关键。独立学院毕业生因其"特殊的身份",使他们择业的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大学生择业时常会产生心理冲突、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为此,我们应从学校和学生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调试,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原力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原力、生活事件、GHQ-20量表对11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复原力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间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通过提高大学生复原力水平可以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认同理论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埃里克森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认同问题进行研究,尤其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塔基菲尔的社会认同理论为认识不同群体及群际冲突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应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压力,并从个体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角度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探寻新的策略:1.从自我认同的功能出发,认识自己、完善人格体系;2.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3.从社会认同中群体互动的角度,增加群体间的互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良好氛围;4.从家庭和学校等社会基本单元着手,通过大学生责任意识、择业观念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感戴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问卷》对27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大学生感戴状况及感戴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感戴水平在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系,并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感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幸福感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结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目前大学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即症结,有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积极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Two Poem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exists regarding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student artists. This study compare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diagnos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3 conservatories (n = 607) with thos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 = 87,105). The study found no difference i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except for increased stress among art student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art students in these conservatories were more likely to make use of counseling services than students at traditional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