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于2001年实施"小班化教育"。在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立足"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一、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又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时,我先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弹子(一个是玻璃的,一个是铁的),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弹子,哪个重?学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现以小学数学第九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 1.观察:揭示课题后,拿出各种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观察。提问:它们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两个圆同样大。教师再问:“你见到过的物体,还有哪些是圆柱体?”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们所讲的圆柱是直圆柱,大家刚才说的上、下两个面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形成数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思考方法的必要条件。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熟练应用概念,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一、找准概念切入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生活是数学的土壤,很多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学时从生活问题引入,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请同学拿出课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不是数学科学,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升华。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几何内容中的探究式教学正好提供了这种有效的范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以达到认知建构、能力养成与情感体验的协调发展。一、建构平面概念,积累平面体验小学生平面概念的建立有赖于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其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对平面的体验,进而形成平面概念。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从现象激趣引入问题":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到圆无处不在,如手表、车轮、硬币、向日葵等,我由此引导学生展  相似文献   

5.
特级教师钱希有老师于2000年10月在浙江大学教育系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上,执教了“圆柱和球”这一课。本文采撷几个片断供大家欣赏。片断一:引出问题1认识圆柱。钱老师先在一块木板上滚圆柱形椰风饮料罐,然后,学生在桌子上滚圆柱形物体,如饮料罐、茶叶罐等。钱老师提问:你们发现圆柱形物体是怎么滚的学生说是来回滚。2认识球。钱老师先在木板上滚乒乓球,学生再拿出球形物体在课桌上滚。钱老师提问:你们发现球是怎么滚的学生答:球是向四面八方滚的。……片断二:分析问题钱:为什么圆柱和球滚的不一样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应当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这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以德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我们应充分挖掘,以教载德,以德促智。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团结向上的精神。例如:教一年级“元角分”时,重点放在了认识一元、一角、一分上,认识“分”时,教师要学生从自带的硬币中找出1分、2分、5分来,先认识清每个硬币正面的数字,面额字样等,然后摆在桌面…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所有的优质课教学,使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认识几分之一"的两个教学片段中,教者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中,深化分数认识的做法让我感触很深。下面是我通过两个教学片段,对如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抓住核心与关键问题,提升概念、理解深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圆柱体与圆锥体是学生在小学最后阶段学习、认识的几何体。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认识几何形体的基本方法,有了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生活体验,同时头脑中也形成了一定的雏形。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气氛下掌握这部分内容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效果较好。课后总结反思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感触较深的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多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方式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那么何为“经验”?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表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如小学生学习分数,教师首先拿出一个饼让学生平均分。然后再拿出十个饼让学生平均分。这样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0.
对于数学中约定俗成的符号或规定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吗?我认为应重意义的探究,轻形式的“取名”。在教学“认识对称轴”时,我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通过对折进行探究,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看书本的插图,认识纸币、硬币上的数字,使学生们能认识到钱币,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让学生在自己书本的插图中找出和屏幕上一样的1分、2分、5分的硬币,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并告诉学生"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硬币上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分。接着采取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论认为:直观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直观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用实物操作、模型演示、图表展览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过程。把圆柱体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时提问学生:“老师把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大气压力”这一课,大气压力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就拿喝牛奶来说,由于传统的说法,人们都认为牛奶是吸上来的。 在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牛奶拿出来,插上吸管,并让学生喝上牛奶。当我问学生是怎样把牛奶喝到口中时,学生意见一致,都说是吸上来的。这时我拿出了特制牛奶瓶。特制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修订版)新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大纲”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用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个圆锥体容器进行灌水演示得出求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教法,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1.观察启发,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支新铅笔让学生说,这是一个圆柱体,截下一小段也是一个圆柱体,再让学生观察用卷笔刀削新铅笔,明白削笔前那一截是圆柱体,经卷笔刀卷削后变成了圆锥体。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削成…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开启学生空间、数量观念,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窗口。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学情,研究透彻教材中所蕴藏的能力训练元素,着力训练开发学生的数学能力。1从具体到抽象,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时,笔者按照让学生先实物再立体图形的顺序开展教学。第一步,让学生四人组成一组,要求他们按积木的形状分类。学生很自然地把桌上的积木分成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四类。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  相似文献   

16.
<正>三、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研究工作正式起步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当助教,教小学算术教学法,命运再次将我同小学数学拴在一起,决定我走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之路。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教学法,认为教"1+2+3"没有什么理论。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治"他们,让他们推举一位能干的同学,第二天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一年级算术课  相似文献   

17.
周宏图 《课外阅读》2011,(11):103-103
真没想到,一个当初对小学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的我,今天竟然与小学数学教学结下不解情缘。说实话,学生时代我并不喜欢数学,一看到那些呆板的公式,枯燥的讲解,单调的计算我就云里雾里,不知个所以然了。鬼使神差我当上了教师而且还是位数学教师,神圣的使命感让我深感肩负的重任,学生时的切身体会让我立志:一定要让我的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8.
圆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几何体,它和圆是有一定区别的。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们如何更好更快地认识圆柱体,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番研究,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对圆柱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云燕 《中国教师》2013,(24):12-14
"变异理论"不仅可运用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更能运用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本文旨在通过"估计费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探讨"变异理论"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运用。一、以往教学与问题反思"估计费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与购物"单元中的内容。估算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估算的要求有两个:一是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景,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一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实录。案例的学习材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1页“圆柱体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圆柱体高的概念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高,这样的高有无数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底面之间距离”这一数学概念,运用信息技术软件设计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教师在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圆柱体实物的同时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屏幕上先出现一个画好的圆柱体,两个底面在闪动。然后,在两个底面周长之间划出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直线。教师画外音:“这是圆柱体的高。摸一下自己手中的圆柱体。找到高了吗?”学生们回答“找到了”,手里模仿着屏幕上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