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面每道题中都有一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请你仔细看一看,选项中的哪个立体图形和展开图相对应。如果一时看不出,你不妨按照题中的图形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2.
<正> 在平面上正确地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又能从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这就要求加强画图,识图教学,一个正确优美的几何图形,直观性强,容易识图且可帮助我们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空间形象和帮助我们思考和找到解题途径,而一个画得不正确的图形,又会提供错误的直觉信息给解题造成困难,导致失败。 本文仅就现行教材中比较忽视的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一些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类由多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问题,这类问题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下面举例说明.图1是一个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请分别画出它的三视图.现在谈谈这个立体图形三视图的详细画法.1.画主视图从正面观察图1可知,立体图形从上至下共有三层,其  相似文献   

5.
立体几何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这些性质的实际应用的一门课程。认识和绘画立体图形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所画的图,要求正确合理、明显、直观,使人看起来有显著的立体感。从这样一个要求出发,教师就必须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随时随地注意指导学生画好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6.
新颁中师数学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空间图形画法及简单几何体模型制作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观念。”绘制空间形体的直观图,既是师范生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重要一环。一、画立体图形的程序 1.由近及远立体图形结构部分有近有远,先画最近的结构线,用实践;然后由近及远逐步往后画,看不到的结构用虚线(或不画)。例如画两个相交平面的直观图,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7.
立体几何中的图形教学呼和浩特铁一中胡彩霞高一的立体几何是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图不会画,因此造成学习立体几何的畏难情绪。另外,立体图形较之平面图形有很多不同之处,如立体图形的失真性、局限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很难掌握。...  相似文献   

8.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平面几何.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初学立体几何时.仍然会感到十分困难,主要是难在立体图形难画、难懂,这是因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以下不同特点: 一是立体图形的变异性.平面几何中,图形与实物形状是统一的.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画在纸上的图形与客观存在的实物形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而在立体几何中.三维空间的实物形体要在二维空间的图上表现出来.必然出现图形的变异现象.如正方形不“正”,直角不“直”等等.这一点学生开始是很不习惯的.  相似文献   

9.
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或曲面图形围成的,许多立体图形经过投影或展开能成为平面图形,而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或旋转又可以得到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研究的柱体图形中分为圆柱与棱柱,其中圆柱体在初中教学中较常见。初中生往往空间想象能 力较弱,思维受限,这类问题对于初中生是个难点,解决此类问 题的关键在于将空间立体图形问题转化为较熟悉的平面图形, 即画出空间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利用平面图形中“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去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5期《对一年级数学教材(人教版)的几点建议》一文,笔者认为其中的两个建议“:应该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分开教学”“、统计图可以多画一些格子,尽可能让表示的数大一些”有失偏妥。第一,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本来在生活中就密不可分。《数学  相似文献   

12.
李盛华 《数学教学》2005,(11):19-20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讲到了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直观图比较直观,富有立体感.  相似文献   

13.
用"用球怎么画圆啊"-- 走慢点 课例一 在"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 把所学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画下 来,旨在让学生具体感知立体与平 面的关系,由此抽象出平面,切入教 学主题。学生纷纷从学具袋中取出 模型来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在活动进行中,有个学生拿出了 球的模型,想通过球画出一个圆,因  相似文献   

14.
《认识图形(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四种平面图形有整体的感知,并形成初步的表象,依据表象识别图形.为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摸一摸相关的立体图形,产生触觉上的感受,还要让学生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体会"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画出的面的摆放位置、大小形状等变化,思考它们还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用长方形纸折出三角形、正方形,用三角形拼出正方形、长方形,体会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一、“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着明显的实践性特征。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接触数学,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例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上册在认识立体图形教学时,设计了以下活动: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出示的立体图形所对应的物体;摸一摸物体的面;滚一滚、堆一堆物体。下册在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时: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实物在纸上画一画,  相似文献   

16.
一、制作背景 长期以来,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尤其是需要画一些标准的几何图形时,如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及一些立体图形等,教师使用目前常见的画图工具如三角板、苗角器和圆规等来画,都难以快速、标准地画好,这一直是摆在大部分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在复习完常见的平面图形后,教师出示画在厚纸上的长方形)   师: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生:长方形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数学月刊》2011,(7):45-47,64
本节内容 本节主要学习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而能画出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出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考点回顾图形的翻折与展开是立体几何图形的2种重要变换。它是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问题转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立体几何中考查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好素材。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图形的特征关系(特别是垂直关系)。画好翻折前后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分析清楚翻折前后发生变化的量及其关系和没有发生变化的量及其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目标运用立体几何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制图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形和体展开.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形体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在制图教学中处理形体关系,应明确以下几个统一:一、画图与读图的统一画图和读图是学习制图的主要目的.画图是由立体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读图是由图形想象出立体形状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画、读各成一体,画时不结合读,读时不注意画.认识到画读必须结合之后,具体做法上也有所争论:一是从读开始,一是从画开始.笔者认为应采取从画入手,画读结合,画——读——再画——再读,多次循环的方法.从画着手,这是因为由物到图和由图到物的转化必须有一定的条件,要知道正投影规律.画投影图在一般情况下以实物为依据,可“依样画葫芦”,对于投影的联系不十分迫切,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而读图则是由二维平面图形,想象出三维空间形体的过程,必须把几个视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