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题材选择是魏晋诗,赋关系的重要方面,建安时代,以提纯学创作内容的学性和凸显学自身抒情功能为特征的体演进意识,与“雅好慷慨”的时代精神相交汇,使诗、赋创作以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为统摄,题材趋同现象普遍、突出;魏晋之际,诗、赋创作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而同题创作中衰,更为重视诗、赋题材之“异”;太康作家更为自觉地选择诗、赋题材,对“诗缘情”、“赋体物”有了更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2.
啸即打口哨,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魏晋间著名辞赋家成公绥所创作的《啸赋》就是以“啸”这种在魏晋文人中广泛流行的口哨音乐形式为吟咏对象的抒情咏物赋名篇。透过这篇赋,我们不但可以找回久已失落的古老音乐形式,而且可以看出,它集中表现了自然、高雅、中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魏晋诗、赋的复古倾向分别表现在四言诗与大赋的创作方面,具有既继承旧的创作传统,又融汇时代新风的特点,它提示我们要充分关注魏晋诗、赋文学创作现象的复杂多变特性,全面、客观地认识魏晋诗赋创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赋的诗化在形式上表现为五、七言诗句大规模入赋,在内容上表现为对主观抒情性的重视。赋的诗化是南北朝文人继魏晋文人之后为挽救赋体的衰落所做的一种努力,它显著提高了赋自身的审美素质,使赋体恢复了生机,其影响及于唐赋,也及于唐诗。赋的诗化产生的背景是诗体的强劲发展与赋体的相对衰落,它是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进步、文学自觉精神提高的产物,也是作家创作自觉追求新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句型的语序存在很大的差异。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句型语序可以看出,自然语序下英汉语句子内在的语义搭配关系同多于异;表达特定的语用目的或意义时,英汉语对相同思维概念的表达方式则异多于同。这一规律将帮助语言学习者透过基本句型的语序差异这一语言现象,深入理解其背后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魏晋名士是魏晋士族中的精英,他们不仅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翘楚,同时也是文艺舞台上的主角。在文学艺术界,魏晋名士不仅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被表现的对象。文章从创作主体与被表现对象两方面对魏晋名士与文学、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标记句型及其在语篇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语言标记理论,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句型包括无标记句型和标记句型。无标记句型的语序符合语言普遍性结构,而标记句型的语序与语言普遍性结构不一致。虽然标记句型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不如无标记句型那么高,然而它们在语篇中具有衔接、对比、强化信息焦点或创造优美音韵旋律的功能人们说话或写章时,如果能够根据题旨、语境或韵律等因素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标记句型,不仅可以使语篇的句型结构多样化,而且能够提高语言感染力,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具体演奏器具为主的固定选题模式,强调产地对乐器之性质、乐理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对乐器功能与演奏过程及其具体的审美感受的描述,对“乐”与“自然”和“人”三极关系的重视等,是《文选》音乐赋主要作家所共同遵守的创作程式。音乐赋亦体现了由以悲为美、特重伦理到追求中和之美、哲思浓郁,到由崇高美向优美转型的两汉魏晋审美变化。从各重其“器”到“琴德最优”,到特重人自身的音乐结构,则反映了审美主体由关注外在自然到希图借助外物以探究宇宙自然至理,到通过对人自身的彻底肯定来张扬人的生命主体意识这种两汉魏晋审美思潮的逻辑轨迹。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言标记理论,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句型包括无标记句型和标记句型。无标记句型的语序符合语言普遍性结构,而标记句型的语序与语言普遍性结构不一致。虽然标记句型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不如无标记句型那么高,然而它们在语篇中具有衔接、对比、强化信息焦点或创造优美音韵旋律的功能。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够根据题旨、语境或韵律等因素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标记句型,不仅可以使语篇的句型结构多样化,而且能够提高语言感染力,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请求语气的表达方式关键在于授受补助动词的选择,而授受补助动词的选择是随着讲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从日语语言规律着手,根据日本国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首先对授受补助动词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比较,其次就其构成的主要请求句型加以对照比较,最后按各句型的使用功能由简到敬进行归类,并分析各句型的使用对象与场合.通过探讨授受补助动词在请求表达方式中的应用,力求提高日语学习者语言交际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测试“句型转换”的题目大致有以下几种,在做这几种句型转换时,要特别注意某些句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特定词语。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至清初,在音韵学风气波及的诗律研究热中,韩愈七古在声调上的典型意义为诗学家所发现。对韩愈七古逐句检点统计,足以说明韩愈在唐代的七古写作中,尤其在句型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作七古并不像清代古诗声调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严格拒绝律调;但也显示出他句型的尚异倾向。韩愈诗中除了10种常用句型外,还有不少声律奇特的句型,很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我个人认为学好英语首先要过好口语三关:发音关、句型关、词汇关。发音正确清晰,是口语的第一关。句型是在自己脑海中建立外语语境的重要一环。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脑贮存足够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时灵活调取。英语中有许多与特定场景、气氛等相应的特定句型。用这些句型可以表达建议、请求、命令、安慰、指责、兴奋、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  相似文献   

14.
《琴赋》是嵇康集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于一身而创作出的佳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皆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尤其是“变汉体之旧”,在很大程度上脱出了前人同类赋之窠臼,更使其成为传世杰作.而成就《琴赋》诸多“闪光点”的原因,多认为在于嵇康的思想、性格和富有自然色彩的音乐理论;其实,归根结底,是在于魏晋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5.
句型就是句法结构所采取的具体模式,是在诸多的句子当中.以结构为标准所挑选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样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对牛津小学英语句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多彩多姿的自然美,在于一定的物质所构成的特定的自然形式和自然形象。在审美创造(艺术实践)中,人对自然是以情感观照的方式来掌握其美的属性和表达审美感受的。在这个关系中,审美的主体以情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的审美对象,这种情感观照是积极的,振奋人心的,是激励人们去反作用于客观现实,去“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然而,这种情感观照的贴切与否又取决于对“自然形式和自然形象”的体贴与揣摸程度,即主体与客体的相互适应程度,这种适应须在客观的自然美与审美主体的主观意识之间的相互促进之中得到实现。本文即是就此而感的一点心得,还望得到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赋的诗化在形式上表现为五、七言诗句大规模入赋,在内容上表现为对说观抒情性的重视,赋的诗化是南北朝人继魏晋人之后为挽救赋体的衰落所做的一种努力,它显提高了赋自身的审美素质,使赋体恢复了生机,其影响及于唐赋,也及于唐诗,赋的诗化产生的背景是诗体的强劲发展与赋体的相对衰落,它是南北朝时期学观念进步、学自觉精神提高的产物,也是作家创伤自觉追求新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志人小说,它主要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名士的生活,以及由他们生活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情感,从而反映了那个社会的风貌。魏晋名士风流是崇尚自然、超然物外,清峻通脱,率真任诞,是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魏晋名士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就蕴含在欣喜与感慨之间。更好地认识、总结、借鉴魏晋人的精神世界,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女性题材的赋作得到大量的抒写;女性角色呈类型化趋势,如思妇、怨妇、去妇等其中最为特殊的奠过于寡妇角色的抒写。其特殊性一是表现为写作主体的不同.二是其写作时间集中在魏晋时期。魏晋已降则不见蛛迹。立足其特殊性.逐层分析魏罾“寡妇赋”的创作特色。探究兴盛于魏晋之缘由,展现出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通过英汉基本句型的对比分析 (ContrastiveAnalysis) ,揭示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并根据某些语言原理如 :句型基本要素之间转移等原则 ,找到那些表层形式不同 ,而实质结构相同的英汉句型的对应关系 ,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化母语的不利干扰为有利干扰 ,即把教育心理学中的负迁移边外变为正迁移 ,使其准确地掌握英语句型 ,并顺利地进行英汉句子之间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