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等与自由     
中山先生解释平等的意义,有很大的贡献。他说:世界上有真平等,假平等,不平等。什么是不平等?帝、王、公、侯、伯、子、男、民的地位是一步一步的高上去。我的脚站在你的头上;你的脚又站在他的头上。这是叫做不平等。现在要打倒这种不平等,那是应当的。但是打不平等的人,往往要把大家的头一齐压得一样平,变成平头的平等,殊不知头上虽平,立足点却是不能平了。  相似文献   

2.
初到丹麦的哥本哈根考察学习,我曾被这个北欧城市的旖旎风光所深深吸引。复杂精巧的市政厅钟楼,安静美丽的奖人鱼铜像,都让我流连忘返。虽然在那里呆了仅仅半个月,但是生活在这个童话国度的丹麦人,他们与人交往的平等随和之风,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本质上是平等的。但在语言使用中存在着语言不平等,语言不平等分为主观不平等、狭义语言不平等和交际不平等三种形式。文章结合观察研究,探讨了语言不平等对生活和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丹麦人崇尚"叶特尔法则",即:任何人不得自称比别人好、聪明或者富有;也不认为他人会比自己更好、更聪明或更富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名小姑娘先后给两位老人让座都被婉拒。后来才知个中原因:一是老人不服老;二是老人认为接受让座有损平等理念。丹麦的孩子从懂事起就接受平等观教育。孩子帮助老人是必修课,计入学分。学校教育学生,不管从事何种工作,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相似文献   

5.
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历来是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今时代的焦点问题。对于平等可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从人的发展维度看,平等可分为起点平等、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三个层次。起点平等不可能,结果平等不可取,唯有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创造发展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人类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享有人权,可以名之为完全平等原则;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比例应该完全平等,可以名之为比例平等原则。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人权,应该人人完全平等。反之,家庭、天赋、运气等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则是幸运者的个人权利,无论如何不平等,他人都无权干涉;但幸运者利用较多机会所创获的较多权利,却因较多地利用了共同资源"社会合作"而应补偿给机会较少者以相应权利。这就是机会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教育平等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教育哲学史上几种主要的教育平等理论的述评,力图阐述教育平等的实质。指出:卢梭和罗尔斯的"补偿原则"只是一个公正的原则而绝非平等的原则,它消灭了旧有的不公正而又制造出新的不公正,消灭了旧有的不平等而又制造出新的不平等。公正的分配原则是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应用于教育就是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资质和能力进行不同的教育。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得出:包括平等在内的教育问题不能通过教育本身来解决,只能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教育不平等的现象愈演愈烈,影响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我国,教育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两性之间。现从两个不同层次阐述各种教育领域的不平等现象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并针对各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期对我国解决教育不平等的现状有所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平等和教育平等是两个较为复杂的范畴。莱伊从平等的对象、范围和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平等范畴做了界定,认为平等对象包括个人平等、组内平等和组别平等,平等范围有分配和所得两种,平等目标则包括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他进一步从平等的价值、属性、选择原则出发,对平等的选择进行了阐述。莱伊对平等的研究从多方面启发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平等,对教育中的平等理解以及教育平等的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卢梭的平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理论是卢梭自然法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指出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症结所在,揭露了封建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卢梭平等理论对人类不平等本质的透视,旨在加深对不平等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什么的平等"是分析和评价平等的核心问题。针对该问题,当今政治哲学界提出了诸多观点,比如福利平等、福利机遇的平等、可获得性利益的平等、资源平等、可行能力平等以及复合平等等各种平等理论。虽然人们在该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纷争,但是这些平等理论持有一种道德平等的共识,其中的分歧只是在于何种平等理论能够体现这一根本的平等理念。  相似文献   

14.
平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平等对待和平等参与同属平等范畴,但两者有着迥异的内涵和差别。平等对待是平等参与的前提条件,平等参与又是平等对待发展的必然结果。平等对待体现了人们对于平等最初的期待,而平等参与则反映了人类平等意识的提升和质变。文章试图从两者所体现的主客体地位、对象要求和历史阶段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大运会使深圳收获了丰盛的精神文明成果,特别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精彩"核心理念的提出,唤醒人民对平等的尊重。本文从公民权利平等、文化地位平等以及精神平等等多个维度阐述大运会核心理念对平等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位不平等的人给予不平等的对待,这也符合正义。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实行间接的民主,这种状况要求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实行权力不平等。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不平等,符合正义原则;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不平等是权力的性质使然,权力之所以能够实现其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由权力的合法性和整合性所决定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不平等具有合理性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平等和不平等的一般概念出发得到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确切概念后,从哲理上证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劳动形式也即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期间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直接导因则是男女性别分工变为社会分工,男女生理差别只是起着“自然根据”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男女不平等持续至今的原因:一是人类至今还未放弃效益原则,而男女社会分工在今天仍能提供较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二是文化的原因,即男女不平等已积淀为社会制度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以至男女被塑造成“两个人类”,这些成了反对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现代“平等”观念传播的高峰。以“新青年”派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的“平等”观念有其历史的特点,帝制的颠覆使“平等”从异端的政治诉求部分地变为法律条文,开始进入城市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比诸洛克的平等观念,“新青年”派通常在家庭伦理和男女平等要求上表现出更激进的面貌。但是,对待经济平等问题的分歧,则凸现了“新青年”派日后分裂的深层原因。自由主义者通常强调的只是法权平等,常忽略经济平等;激进的左翼则更加注重经济的实质平等,不满足于平等观念的思想启蒙,促使他们转向从事实际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9.
平等是国际私法的基本理念,但过分扩张适用法院地法常常会使外国实体私法与内国实体私法相比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采用所造成的不平等、外国法不能查明时适用法院地法所造成的不平等、采用反致可能造成的不平等、立法偏离正常的法律选择规则而形成的不平等、身份的变化所引起的内外国实体私法的不平等和在解决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时可能产生的不平等.但这些不平等现象并不违反国际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不公平现象在日本社会比较严重,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可以分为机会的不平等和实际的不平等,而日本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由于经济不平等导致的实际的不平等造成的.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与日本的情况非常相似,因此,为了防止类似于日本情况的产生,中国要关注以上的两种不平等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任何一个都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