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填空题1.平时我们说月亮躲进云中,是以为参照物的,说乌云遮住了太阳,则是以做为参照物的.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1.6千米的大桥,则火车头从开始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了分钟.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用的时间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4.某人上山的速度为1米/秒,到达山顶后立即返回,下山的速度为3米/秒,则上山和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米/秒.5.一辆汽车开始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2千米,然后将速度降为25米…  相似文献   

2.
题1 李涛爬山游玩,上山时速度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立即下山,下山时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请你算一下,李涛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__千米。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变万化,但很多问题常常蕴含着相似的规律.下面的几个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答案都是(2ab)/(a b). 例1 某人上山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沿原路返回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小时,求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探索分析设某人上山的路程为s千米,则上山的时间为s/a小时,下山的时间为s/b小时,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  相似文献   

4.
在解小学数学较复杂的应用题中,常常用到假设法。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假设的数据应尽量简单,假设的条件应尽量完备例: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驶30千米,下山(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这道题看上去缺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条件。我们先把路程这个条件假设出来。假设的路程是多少最简单呢?假设路程是往返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单。即假设路程为120千米,那么上山的时间就是120+30=4(小时),下山的时间是120+40=3(小时),这样,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条件就完备了,根据往返总路程。…  相似文献   

5.
[题目]一辆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驶4千米,沿原路下山时每小时行驶5千米。求这辆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6.
审题要细心     
解答应用题,细心审题很重要,粗心大意往往会把题目解错。比如,有这样两道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又相距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两道题只有一个字的差别(注意题中的“·”),但这一字之差,就决定了两题的解法不同。第(1)题中的“还”字表明了两车经过4小时没有…  相似文献   

7.
C、D两地相距45千米.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C、D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9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7千米.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3千米,与甲同时从C地出发,在甲、乙二人间来回穿梭(与乙相遇立即返回,与甲相遇也立即返回).问:甲、乙二人相距20千米时,甲与丙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8.
做习题时,有意识地用多种方法去解同一道题,对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有益的.例某人骑自行车从A他到B地,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上山,共用了3小时.回来时,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下山,而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共用了回小时50分.从A地到B地有多少千米?分析此题明显的未知量只有一个,即A他到B他的距离.但它与本题的已知条件无直接的等量关系,所以单纯用明显的未知量列出方程较难.由于此题有平路之长、山路之长,去时走平路所需时间、上山所需时…  相似文献   

9.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10.
波利亚谜题     
波利亚谜题:某人步行了5个小时,先沿着平路走,然后上了山,最后又沿原路走回原地,假如他在平路上的速度是4千米/时,上山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时,试求他5小时共走了多少千米?平均速度是多少? 这个题目有点儿迷惑人,这里既不知道他沿平路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他上山或下山走了多少时间,好像题目条件不够.因此我们需要具体研究一下题目所给的各个条件,我们可以定性地认为,上山比在平路上走得慢,下山比在平路上走得快,因而同样长的路程,上山比在平地走费时间,下山比在平地走省时间.  相似文献   

11.
[病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病症]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40 60)÷2=50(千米/时)。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上,我们正在讨论一道思考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A、B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数学课代表自告奋勇地想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学们分享。于是,按照惯例我把他请上讲台,我呢?当然也就“退居二线”,洗耳恭听了。课代表一上讲台,便拿起粉笔,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课代表:首先请大家看线段图:从这图中我发现,当甲乙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2个3千米,也就是6千米。从题目…  相似文献   

13.
有些题目用常规方法很难解答,若用“代换法”则可以简繁敏、化难为易。此题若直接计算则很繁琐,不妨用“代换法”解之。设 a= + + + ,b= + + + +则原式=(1+a)×b—(1+b)×a 例2.化简 此题直接约分很难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设 a=58,b=85。 则原式 例3.某人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5千米,求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此题没有给出路程这一条件,似乎无法解答,若用“代换法”则可迎刃而解。 设从山顶到山下的路程为a千米,则可列式为:          (千米)答(略…  相似文献   

14.
方程的建立离不开相等关系.怎样去找相等关系?我们先以例1为例: 例1 甲乙二人同时由A地步行去B地.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B地还有6千米.甲走了几小时?AB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一得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这里特指面对面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6.
巧求平均数     
题目:某汽车过一段有上坡、弯道、下坡的路程,各段路程相等,已知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行30千米,过弯道的速度为每小时行40千米,下坡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求汽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分析与解:要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应该用三段路的总路程除以行三段路的总时间,而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未知,这时,我们可以假设上坡的路程为120千米(30,40,60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按平均速度的数量关系列式为:(120+120+120)÷(120÷30+120÷4+120÷60)=360÷9=40(千米)。答:汽车在整个路程…  相似文献   

17.
一、模空题(本题20分):甲、乙两地相距496千米,汽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摩托车以2倍于,汽车的速度从动地开往甲地,汽车比摩托车先行半小时.问两车相遇时各行驶了多少路程?解1.设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千米,摩托车行驶了千米;用代数式表示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千米,这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496千米.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2.两车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小时,摩托车行驶了小时,明代放式表示汽车行驶时间减摩托车行驶时间为小时,它等于小时.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为了求得结果,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列方程组(不解方…  相似文献   

18.
例 A、B两地间的路程为18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二人相遇后,甲再走2小时30分到达B地,乙再走1小时36分到达A地。求二人的速度。分析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时,乙的速度为y千米/时。题目的基本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相遇时,甲、乙各走了t_0=18/(x+y)小时(相向而行在相遇处各走的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三上学期代数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既是本章重点之一,屯是难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列表分析法,效果较好,其优.点主要表现为:条理清楚、易见规律、关系明确、直观性强,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三册代数P6例3)甲、乙二人同时从张庄出发步行15千米到李庄,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乙早到半小时,二人每小时各走几千米?此类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是:距离一速度x时列表分析如下:易见方程应为:倒2、某汽车从A地开往B地,如在原计划行驶时间的前一半时阿内每小时行驶40公里,而在后一半时…  相似文献   

20.
画图助解题     
<正>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32千米,两车出发后在距离中点16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思路点睛这是一道相遇问题。题中有两车行驶的速度,就是缺少相遇的时间。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解答行程问题的“法宝”——线段图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