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教师也都在语文课中进行着拓展教学的实践。然而,由于观念的偏差、研究的匮乏,声势浩荡的“拓展”并没有真正而有效地融于语文教材的学习,这无疑会导致语文课的浮夸和低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新课程背景下一路走来的“拓展”,努力把它融入到教材文本学习的主干线上来。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教师也都在语文课中进行着拓展教学的实践.然而,由于观念的偏差、研究的匮乏,声势浩荡的"拓展"并没有真正而有效地融于语文教材的学习,这无疑会导致语文课的浮夸和低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新课程背景下一路走来的"拓展",努力把它融入到教材文本学习的主干线上来.  相似文献   

3.
一堂高质量、有内涵的语文课,必然要求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延伸。《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跳出教材,注重拓展延伸。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5.
潘仪岚 《教师》2013,(9):52-53
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拓。一方面开放语文课本,即把教材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等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补白”;推荐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做到以精读带博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发挥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开放语文课堂,开展“生活语文小文库”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语文,拓展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6.
丁琳 《海南教育》2008,(12):61-61
语文课所具备的学科特殊性使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变得更为广延、宽泛。语文学习经验既在课堂上产生.又不囿于课堂:既由课程教材来限定、由教师教学去组织.又不止于教材和教学。由“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一倡行理念引申开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生活语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所具备的学科特殊性使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变得更为广延、宽泛。语文学习经验既在课堂上产生.又不囿于课堂:既由课程教材来限定、由教师教学去组织.又不止于教材和教学。由“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一倡行理念引申开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生活语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摈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语文的综合性为语文科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契机。语文正是因为其拓展而构建起课堂内外联系、学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而变得更加丰富而精彩。一、拓展是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种形态之一.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由于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重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并深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堂与生活相辅相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任务贯穿始终,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一、开放性策略——拓展广阔的语文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程惟教材至上,把老师要教的、学生要学的框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不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而开放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台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发现这一理念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得到了很好体现,编者巧妙地围绕专题组织每个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处处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那么如何根据这套教材,充分运用各种语文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的颁发,明确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广大教师已经对此达成共识。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即学习掌握"语用"能力,尤其是记叙性文章阅读教学中"语用"目标的实现,结合在修订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实践,教师要重视识字教学的拓展,重视文体知识的理解,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现就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肤浅认识与理解。一、开发利用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必要性1.开发利用中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更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的学习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标里明确规定:“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它,不断探索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并且,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重在运用”,一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角度应当重在运用,重在分析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二是指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当侧重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将已学过的字、词、句、段等内容进行积极迁移,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言语形式表达个性言语内容。提出“重在运用”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学习,“‘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是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规范,但是这一层次的学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目的重在借助他人言语经验和言语智慧获得启发,在公共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个人言语经验,恰当地运用个人言语表达和交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观照下的文本解读策略,凸显从语用角度进行动态建构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7.
吴广 《成才之路》2010,(23):23-2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课改实践表明,许多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不够到位。导致行动上的盲从,把语文综合实践上成品德课、常识课、音乐课等。总之,不是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陈娉婷 《教师》2012,(19):100-1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语文课程标准》这些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语文课的教授者 ,更要成为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引导者 ,给学生提供多方位接触教材的机会 ,“开阔视野”,“沟通课堂内外”,使他们在与语文材料的反复接触和大量的语文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可见语文课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