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读书笔记是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部分学生对文章不明精要,或无法深入理解文章,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词不达意,题材较为陈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读书笔记的作用,以案例浅析链接读写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环节,语文是一项以文字形式为主要内容的科目,其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朗读语文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加深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院校的语文教师还未意识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只有在遇到重点语文知识或需要背诵的文章时才会要求学生朗读,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没有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只对重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
赵颖 《考试周刊》2024,(6):65-69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的一种趋势。语文学习任务群指的是把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组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将基于学习任务群来开展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有人情味的,是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体验语文学习的情韵与理趣。旨在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8):38-39
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今后知识的积累及身心健康发展。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也就是通过语文课本内容展开德育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语文学习主要是识字、组词、造句、写作文。其次课本当中会蕴藏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所以在文章当中,文章针对如何通过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语文写作和练习、结合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优秀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同时,不可否认依然有"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存在。这也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走进文章的意境,从而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一、提前预习,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学生不是容器,他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不是学习的被动接收者,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如果把一堂  相似文献   

8.
马益民 《甘肃教育》2020,(2):152-152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笔者认为,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那这样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应当让他们享受文章语言的优美;享受参与的乐趣;享受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之旅。一、凸显课文之优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经过精心选编,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讨厌学习说明性的文章,教学说明文时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鲞和对几位语文老师的访谈,得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联想想像能力及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中审美情意的培养。而改善学生语文学习中审美情意的现状,必须从上述几方面加以改善或改变。  相似文献   

11.
马家兰 《学语文》2014,(6):75-76
当下,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仍是单元选文的形式。教师用这些选文作为教材来教学生,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对教材的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其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思考学法。语文教材所选的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由作者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少慢差费"现状,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变。尽管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高中乃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语文,但有为数不少的人语文素质不高:拿不出一手好字,更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或论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互相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而构建的一种体现民主氛围、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学习方式。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原则、策略、模式,力图通过探索研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促进其语文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时记作者的生平简介,看看生字,了解一下文章的情节.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容易理解,对人文性却感到茫然.什么原因使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语文学习应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他们认为语文反反复复地学习一篇一篇的文章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学不学语文没有意义,所以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5.
戴艳霞 《中国教师》2014,(14):56-58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开放、实践和研究,在此背景下,诞生了语文专题学习。语文专题学习对学生而言大有裨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语文专题教学。一、语文专题课的内涵及要求1.语文专题课的内涵语文专题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专题学习属于研究性学习,它以核心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教学活动是对于语言的交流和学习的工作,语文的教学模式与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它不像是理科可以用理性的思维来进行学习,语文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可以真切地融入教学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情境的魅力,让学生在感悟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模式的培养。语文教学主要是对于学生的阅读模式的培养和积累,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阅读和思维能力,逐渐从文章的深处来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需要在平时的课余时间里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实现。语文素材的积累,为语文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工作,因此需要老师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建设,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是声音的艺术,是语言文字的延伸.随着语文教学新课改的深入,强调音乐与文学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音乐来渲染情境,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和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会,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中音乐要素的介入,有助于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与想象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18.
<正>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爱听故事,教师上课风趣幽默,经常讲些跟课文内容有关的笑话、故事或生活小常识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大教育家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不过高要求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而识字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展开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识字能力开发提起重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心智开发,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文章就如何在小学生识字能力培养过程中有效运用字谜游戏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要阵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将一篇篇生动优美、富有情感与意境的文章生硬地分割成作者简介、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来进行讲解,使得语文教学丧失了其学科功能,学生也是在机械而被动的接受,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运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来贯穿教学始末,改变了教师的机械灌输,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探究中达到对文章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