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10,(10):56-56
据报道,意大利国家原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在地球内部很深的地方发现奇怪的反物质粒子。研究这些粒子,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热流是如何对火山和地震等地表活动产生影响的。研究人员认为,正是反物质粒子导致地球内部发生放射性衰变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广场》2003,(7):44-44
据报道,为了揭开地球内部的奥秘,科学家们要给地球深深地钻上几个窟窿。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内部进行探测,但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科学钻探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钻探工程。科学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岩芯、岩屑、岩层中的液体(气体和液体),以及通过地球物理测井和在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来获取地下的各种信息。尽管给地球钻个深洞当“望远镜”很难,但科学家们却没有望而却步。科学钻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3.
铀、钍是人类寻找的宝贵燃料,在地球表面上找起来很费劲,人们也没有想过要到地球深处找。如今法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物质分布的关系后认为,地球内部很可能是蕴藏着各种宝贵元素的宝库。  相似文献   

4.
吴凡 《百科知识》2007,(12S):36-36
在人类已可以成功发射探测器到地外行星进行宇宙探测的今天,地球内部仍然是人类鞭长莫及的未知领域。占地球中心部分的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地球科学的一大谜。随着最近研究的深入,关于地核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宇宙中不断诞生的恒星新生儿很多,但是新生的恒星一般都处于云汽包裹的襁褓之中,这个襁褓就像蚕茧一样把内部包裹得严严实实,人类无法窥见内部到底在发生什么。如今科学家通过红外透视眼——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窥见了距离地球1000光年远的一颗婴儿恒星的襁褓内部,清楚地看到了襁褓内部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完全了解这颗绿色星球的全貌。比如,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位于地球内部的物质都在进行一些什么反应?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现在,来自地球内部的中微子为人们张开了一双探测地球内部的眼睛。中微子,宇宙中的信使中微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它有一种奇特的性质,那就是与其他物质几乎不发生任何反应,而且穿透力极强,任何物质都很难阻挡它。大批中微子不论碰上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地一穿而过还不受任何影响。它们成千…  相似文献   

7.
虽然大多数科学家认同地球是一个实心球体,并认为"地心空洞说"没有依据,是伪科学。但是仍有专家认为,对"地球空洞说"不必一棍子打死,毕竟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太少了。让这个"理论"引导人们对地球内部探险研究,只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说不定歪打正着,还能收到一些意外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地球曾经是个“大雪球”!这是科学家最近对6-8亿年前的地球提出的一种新假说。6亿年前的“大雪球”美国科学家在计算了太阳带给地球的热量以及地球内部释放的热量后发现,在远古的某个时期,整个地球可能是一个曾被冻结的大雪球。事实上,地质学家在赤道附近就曾发现过  相似文献   

9.
地理课本告诉我们,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由于地震波在穿越不同的物质时,传播的方式不一样,因此人们根据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划分了地球内部。不过近日,科学家发现,在地核和地幔之间,也就是距离地表2900千米的位置,还有一层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部分。这一新层也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发现的,它位于地幔的底部,那里的物质状态与地幔和地核都不同,特别是温度的不同使地球科学家判定那是新的一层。虽然目前给这一层起个名字,放入课本中还为时尚早,不过地球科学家还是对新层的发现很激动。识别出这一层,对研究地幔的性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某些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声称,到2012年,地球将会两极倒转,地球外壳将会开裂,地心内部的岩浆将会喷涌而出。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岩石中的某些磁性迹象表明,地球曾经发生过地磁场倒转,但  相似文献   

11.
地热知多少     
紫竹 《百科知识》2000,(9):28-28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从地表向地球内部深入,温度是逐渐上升的。具体地说,从表面每向地下深入1千米,温度平均要升高20℃~30℃。据科学家推断,地壳底部和地幔上部的连接处,温度可达1000℃~1300℃,至于地核内部,温度就更高了,达到2000℃~5000℃。因此地球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大热球。所谓地热,就是指地球内部的热量,它是一种有用的能源。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07,(6)
地球上的岩石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自古以来,科学家们都在研究这一奥秘,现在科学家们借助先进的设备,已摸清了岩石的来龙去脉。如果按质量计算,在地壳中,约有3/4的岩石是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后凝结而成,人们称为"岩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最多的矿物是什么?石英、长石、云母?答案全都错误,地球上最多的矿物,并不是我们能在地球表面看到的,它深藏在地球深处。这种一直无名的矿物处于670~2900千米的地下,即在地球内部的下地幔中。它是一种硅酸盐,属于钙钛矿家族,70%的下地幔都由它组成,但是它长期没有一个名字。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不给它起个名字呢?科学家也有自己的"难处"。要命名一种矿物,根据国际矿物学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球内部有着如同洋葱一般的分层结构:以铁镍核心为中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地幔,再往上是一层薄薄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壳。虽然地幔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它的温度非常高,可以缓慢流动,驱动地表的构造板块构造运动,促使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发生。科学家们利用地震波来“窥探”地球表面下的内部结构,揭示出内部深层的地形雷达图像。  相似文献   

15.
地核是地球的最核心部分,其内部状况极其复杂和特殊,即使是在实验室里也非常难以模拟,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对它了解甚少。但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目前已经基本揭开了地核的奥秘。并首次成功地制作了地核的三维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地核是地球最核心的部分,其内部状况极其复杂和特殊,即使是在实验室里也非常难以模拟,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对它了解甚少。但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目前已经基本揭开了地核的奥秘,并首次成功地制作了地核的三维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5,(8):24-24
俄罗斯下新城国家大学应用数学和控制论科研所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地球内部的固体核旋转速度快于地幔,从而影响了地球自转的速度。有关专家指出,该科研成果解释了地球自转角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的速度随时间发  相似文献   

18.
地磁场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场之一,它起源于地球外核磁流体运动,因此,地磁场演化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内部动力学信息;其次,记录在岩石和沉积物中的古地磁信息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历史。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地磁极性倒转行为,为随后板块构造理论和全球古海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地磁场可以有效地屏蔽宇宙  相似文献   

19.
卓然 《知识窗》2010,(9):50-51
近日.自称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的斯蒂芬·霍金给热衷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大泼冷水。还把外星人造访地球.形象地比喻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土著”的地球人将处境不妙。这位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家执著地相信.地球之外几乎可以肯定存在外星人,但人类不要努力去寻找他们.以免沦为当年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20.
自然 《世界发明》1998,(6):18-18
大自燕的威力在火山爆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地球内部喷射出来的灼热岩浆,可以覆盖良田、毁灭城镇,并且还使河流改道.对整个地球的气候环境都有所影响,尽管火山爆发对人类文明和植被有很大的破坏力,科学家们却认为这其实是地球自我降温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