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将以下跨国界文学现象排列在一起,从中探究文学与时代、与社会、与人心即人性之关系,寻找文学在后文化时代亦即娱乐时代或许还有一点儿意义,这是我十几年前就开始思考的事情:在俄国,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了代表作《父与子》,186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发表了《怎么办》,《怎么办》还是铁窗文学成果。在中国,二十几年后梁启超发表论文,呼吁当时的文学人士以小说育"新民"。1911年12月及之后的10年———陈独秀著文疾呼,1911年以前出生之国人当死,1911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李林 《生态文化》2007,(3):27-27
吉林省林业作家刘有志的文学作品集《静静的白桦林》,近日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选编了作者近几年发表过的部分小说《静静的白桦林》、《海角天涯》、《遗恨绵绵》等;散文《红叶又报一年秋》、《柳通深深》等。翻开浸满墨香的《静静的白桦林》,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描述着作者如歌如梦的往事,把读者带入一个尘封已久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封建社会的精神病态,颠覆封建礼教的精神压制,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这是文学的转身,也是历史的转身,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学新的形式和内容。黑格尔说,艺术家为一个理念,必须找到具体的形象。历史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这一次它的变局带来的不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而是《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雷雨》。历史不仅是通往文学的途径,更是通往作家以及作家心灵的途径,这正如残雪笔下的"垂直的阅读";而文学又是历史的时光机,它将历史的片段重现于当下。  相似文献   

4.
在探索森林文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应该说《诗经》是一部流芳千古的森林绝唱,是中国森林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样式,《全唐诗》、《全唐文》中出现大量提及“亭”的诗文,通过对这些诗文分析,可以论证描述亭在唐代文学中的功能、演变及历史意义,诠释和理解亭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0年秋天,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北京访问,在北京逗留期间,大江先生私下里较多谈论的话题,恐怕还是围绕着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母亲而展开的。据大江先生说,他最早的文学启蒙者是他那位酷爱中国文学的母亲。他母亲的日记中有一段记载,说是30年代初曾与父亲一同前来中国。他们首先到达上海,在那里买了一本由鲁迅先生创办的《译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宗旨是探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笔者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对国际文学世界化的透视 ,解析业已形成的文学世界 ;经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岔口 ,揭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过程 ;进而从中外文学的新向度 ,展望中国文学世界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外书情     
<正>《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贝尔纳普分社,2017年5月出版《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书编者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并担任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汉学研究中心主任。译作主要有:《现代抒情传统四论》《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一九四九:伤痕书写与国家文学》等。该书借助分析传统文学形式和流行歌曲歌词、总统演讲、政治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学》存在了50年,我为这本杂志服务了35年。可以说,我的青春热血,我一生大部分年华都献给了这本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作出了历史贡献的文学刊物。由于种种原因,刊物已于2001年停止运作,但它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建立的功绩将长留在读者中间。  相似文献   

10.
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但他也是一位文学创作者。他的作品可以归纳为诗、书信和小言三大部分。少年情怀的诗朱生豪的文才从诗歌开始展露。1927、1928、1929年,嘉兴秀州中学校刊《秀州钟》上分别刊载了朱生豪写的三首诗歌《城墙晚眺》《柳荫中》《雨丝》。这是现在找到的朱生豪最早的习作。  相似文献   

11.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自杀,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新时期。中国后新时期文学背叛了鲁迅精神:疗救人生和鼓舞战斗的文学,蜕变为麻痹人生和教唆为奴的文学,表现为深切的文学蜕变为浅薄浮躁充斥情色的文学;作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丢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采风"背离了"采风"本义,鲁迅文学奖亵渎了鲁迅。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急需整体性的忏悔;鲁迅文学奖每年应只评一人,且由民间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12.
刘卫英 《文化学刊》2009,(1):180-181
新时期以来,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从体例上看,除专门的东北现代文学史外,史著中有对作为东北文学通史组成部分的东北现代文学历史的描述,也有对东北文学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历史梳理,以及对东北现代文学史论结合的阐读。高翔先生多年致力于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将数年累积撰写了《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以下简称《文学世界》)一书,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是一部颇多创获的论著。  相似文献   

13.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2,(5):4-14,F0002,F0003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自杀,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新时期。中国后新时期文学背叛了鲁迅精神:疗救人生和鼓舞战斗的文学,蜕变为麻痹人生和教唆为奴的文学,表现为深切的文学蜕变为浅薄浮躁充斥情色的文学;作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丢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采风”背离了“采风”本义,鲁迅文学奖亵渎了鲁迅。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急需整体性的忏悔;鲁迅文学奖每年应只评一人,且由民间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14.
失父:一种生存困境刘心武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个主人公的出现,标志着金庸的小说已彻底超越了所谓“武侠小说”的范畴,而汇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之中。《鹿鼎记》与《阿Q正传》有一种相通的深幽痛苦,韦小宝与阿Q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学形象谱...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评论》是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第一次系统解读,1838年9月刊载于近代著名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虽然是一篇书评,但它对于中国小说的海外传播却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考订出该文的作者是第一位清代德国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此基础上,结合他对于中国文学的整体理解与认识,分析了这篇书评四方面的问题:情节译介、人物重构,以及译介者对于《三国演义》的总体评价和译介缘由。在郭实腊的大力推介下,中国历史小说得到了清代来华西士的广泛认同,在当时几乎造就了一枝独秀的文体神话,这对于推动中国小说的海外译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汉学素来重视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学关系的研究。前苏联科学院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К·И·戈雷金娜专著《中世纪中国短篇小说:8-14世纪情节的起源和进化》,运用民俗学文艺学研究的主题归类方法,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娶仙女主题作了分析。作者上溯原始神话传说和巫术仪式,下接后世小说情节发展演进的脉络,指出原始神话母题在六朝志怪小说中被世俗化的特点。这就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与世界各民族文学相通的文化基因,同时又辨析出中国文学区别于他民族文学的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8.
郭英德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发表《明清时期女子文学教育的文化生态述论》中指出:在明清时期,传统观念与社会舆论共同锻造出的多元文化生态。显性地或隐性地影响着全社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女子文学教育的“理想范型”,即“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适当的,是合理的,是可以得到公认的,包括现实的认可和历史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源氏物语》是11世纪日本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的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峰巅之作,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恰如我国的《红楼梦》。我国学术界日益重视对它的研究,陶力所著《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理论研究专著,该书1994年获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学术评奖专著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王公山 《文化学刊》2014,(2):161-170
从文学文献的角度来看,《礼记》有其独到的价值,首先,该书保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与故事素材,为后世文学再创造提供了历史真实的依据;其次,该书保存了很多上古文学思想、文体范式,为后世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厚实的理论依据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该书所援引的《诗》《书》、古歌谣等资料,为后世文学文献的整理提供了史料真实的依据。质言之,《礼记》有着独到的文学文献价值,值得后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