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继《安徽文化史》、《上海文化通史》和《齐鲁文化史》等之后问世的国内第四部省(市)地域文化通史——《辽宁文化通史》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于近日出版发行。全书从先秦至当代文化(即从上古到20世纪末),按断代分作先秦卷、秦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辽宁省“十一五”文化工程《辽宁文化通史》的编写,重点论述了《辽宁文化通史》秦汉卷的内容结构、地域特色、文化思维、遗存表述、民俗内涵和“汉郡文化”定位等理论思考。从多元文化的认知角度,简释了《辽宁文化通史》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双重遗产”功能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精神通史》乃是中华民族生命精神史。中国文化是本于天的,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天道,没离开过形而上学的大道本体。因此,《中国精神通史》就是大道哲学精神史,形而上学史。所谓通史者,并非仅是时间上的古今贯通,而是贯通以道,贯通中国文化根本精神之史。《中国精神通史》全书16章,加中国精神通史"自序""界说""体例"等,共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先生撰写的五卷《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精神通史》乃是中华民族生命精神史。中国文化是本于天的,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天道,没离开过形  相似文献   

5.
《辽宁文化通史》注意充分体现地方的人文历史特点、充分反映辽宁历史文化中的民族性特征,立足辽宁、观照东北乃至全国,与时俱进、在地方文化通史中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史,详略从史实出发,不硬凑篇幅,为编撰地域文化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辽宁文化通史》注意充分体现地方的人文历史特点、充分反映辽宁历史文化中的民族性特征,立足辽宁、观照东北乃至全国,与时俱进、在地方文化通史中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史,详略从史实出发,不硬凑篇幅,为编撰地域文化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刘卫英 《文化学刊》2009,(1):180-181
新时期以来,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从体例上看,除专门的东北现代文学史外,史著中有对作为东北文学通史组成部分的东北现代文学历史的描述,也有对东北文学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历史梳理,以及对东北现代文学史论结合的阐读。高翔先生多年致力于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将数年累积撰写了《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以下简称《文学世界》)一书,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是一部颇多创获的论著。  相似文献   

8.
霍伟 《文化学刊》2015,(4):65-67
梁漱溟在其早期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早熟"问题,后在《中国文化要义》中又将这一理论系统化。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及内容进行梳理,廓清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宠儿》是由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书写的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在奴隶制度社会中一生的遭遇,是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讲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制度、人性、种族等众多因素对一个女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生态女性的视角,分析和解读《宠儿》这本小说,探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探索黑人女性在遭受悲惨命运的同时,如何追求独立的人格、解放的意愿以及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中西方交流中最出色的文化大使之一,他终身致力于中华文化的转播,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辉煌的北京》是林语堂唯一的一部地方史著作,生动而具象地传达了北京深厚的文化精神,是文本传播文化的成功典范。本文从林语堂的文化哲学思想出发,分析《辉煌的北京》中的文化表达语汇。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著作,也是封建盛世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化巨著。以纪昀为首的众多著名学者对历代典籍以及传统学术所作的总结和评判,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乃旅游之灵魂。”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更好地彰显“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理念,该文以安康地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安康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归纳总结了安康地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旅融合背景下传承创新安康地域文化乃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并提出从“生态+文旅”“毛绒玩具+文旅”“非遗+文旅”“美食+文旅”等模式多层面提升安康文旅品牌效应,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27年的时间里从一家员工不到800人、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的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拥有8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达到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海尔集团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也明确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董鸿扬研究员撰写的《东北人:关东文化》最近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该著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中华共同文化与关东文化内在联系上揭示了关东文化的共同性与特殊性,从而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过去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其基本精神的成果颇多,但由于概括程度高,难于从微观层面上深入。近年来兴起的地域文化研究,把中华共同文化的研究推向了微观层次,更加精细化了。该书正是从中华共同地域性的视角,探讨了关东文化的特征。该书指出,“中华共同文化既有共同性或一般性,又有其地域的差别性与特殊内容。文化的地域性是中华共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在文化的统一性之中又具有多样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亚文化的版块。关东文化就是中华共同文化的亚文化。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即作为中华共同文化的基本文化精神、价值体系,制约着作为子系统的各个地域文化,把它们凝聚成一个整体,成为文化的整合机制。此外,中华共同文化还有地域的隔离机制在起作用。由于自然、社会、心理等隔离机制的作用,造成某一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正藏书是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浙江则是有名的"藏书之乡"。历史悠久、传统源远流长,是浙江文化的一大特色。藏书分官府、私人、学校书院、佛寺道观四类,各有特色,而私人藏书是其主流,现简而述之。会稽钱塘吴兴浙藏之源从时间和地域看,早在汉代,吾浙即有私人藏书活动,王充《论衡》手稿抄本的流传即开其端。王充(27-约97),浙江上虞人,著作以《论衡》名世。他是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论衡》为人所重,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文化动因杨玉珍法国社会学家麦斯·韦伯在其《基督教伦理学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通过辨析基督新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整合”,首先提出了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其另一著作《中国人的宗教》,却判定“儒家伦理无法开出现代工业化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典籍《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门徒的言行举止,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一部语录文集,《论语》是中国优秀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代表。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还广泛地影响着世界的各个领域。该文归纳总结了中国文化典籍的经典代表著作——《论语》在近现代韩国的传播历程,并以《论语》赵骏河译本为例,选取6处事例进行分析。即“瑚琏也”“雍也可使南面”“齐一变至于鲁”“善为我辞焉”“焕乎其有文章”“必有寝衣”。对其翻译失真现象进行改善尝试,期望通过研究给典籍翻译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当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转型之际,如何撰写中国的地域文化史?可谓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确需深入思考的课题。然而,迄今为止,诸如此类具体探讨如何编撰区域文化史的学术讨论与实践经验的交流还不多,仍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笔者主持编撰《辽宁文化通史》过程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谈一点经验性心得,抛砖引玉,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一个企业没有了文化就等于缺失了灵魂.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埃德加·H·沙因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中指出,实质上的文化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的潜意识,而且文化和领导者是同一硬币的两面,到一个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组织或群体的同时就创造了文化。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直接体现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市场竞争力的本质体现在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又依托于技术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则决定于制度竞争力,而制度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物化了的文化理念,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