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阐述了大科学工程的意义和特点 ,介绍了我院“六五”到“八五”期间的大科学工程建设的进展和“九五”期间的安排。为保证大科学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对大科学工程管理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科学工程管理亟待规范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十年来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对大科学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 ,发达国家对此有大量的投入。近 2 0年来 ,我国也投入巨资 ,建设了一些大科学工程 ,使我国的一些科学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九五”期间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 ,许多科学领域对大科学工程的需求趋旺 ,中国科学院经国家批准 ,已实施和计划实施多项大科学工程项目。如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建造的“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制的“35亿电子伏同步辐射中心工程”、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合肥同步辐射中心二期工程”、北京天文台研制建造的“拉莫斯…  相似文献   

3.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现代科学特征的分析,指出从“小科学”到“大科学”之后,传统的科学中立论就不成立了,相反,科学是负载价值的,并指出要从科学的双重属性来统一、全面地评价科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遵循科学的体制化过程规律,阐述了小科学与大科学的概念特征等,并对其辩证关系作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理解“大科学”相关概念,了解大科学研究发展趋势与组织形式演变,从历史视角对大科学时代、大科学体制、大科学研究、大科学设施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并针对大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组织形式与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科学时代与大科学体制有固有的内涵意义,随着科学前沿的发展与目标导向的转变,大科学研究从军事导向转向了社会需求导向,分布式、多目标式等新型组织形式出现,传统划分大科学与小科学研究的观点正在受到挑战,小科学研究与大科学研究或大科学装置发展出新的合作形式与路径,大科学研究正通过新的组织形式推动着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科学研究项目在尺度上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科学界对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广泛争论,而这一争论体现的是科学家对于研究路径选择和科学研究优先性的不同理解和思考。文章通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了大科学与小科学争论的要点,从科学自主性、科学价值和科学研究路径选择、科学家培养等角度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这一争论是科学建制过程中的一种内生张力,这一内在张力不可消除。  相似文献   

8.
一、小科学的意义在科学学上,人们将那些为实现特定目的、由国家资助的规模巨大的科研称为大科学,而将那些由科学家凭兴趣自发进行的不以实用为目的的基础性研究称为小科学;小科学又分传统小科学和现代小科学。传统小科学指英国17世纪“皇家学会”时期,科学家靠自己资金、技艺和兴趣进行的研究,其最高宗旨是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而不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代小科学是传统小科学的衍延与发展,指的是非规划的渗透着集体主义精神的较小规模的基础性研究。当代小科学由于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政策导向性、合作性和应用性等大学科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近期国外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和资助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实施和顺利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开始由以自由探索为特点的“小科学”时代逐步进入了以学科交叉为特点,以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科学前沿为目标的“大科学”时代,且“大科学”与“小科学”结合、互补,同时并存。由于“大科学”是要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组织团队、联合攻关去完成某一项科学计划或科学工程,因此需要得到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本文将对美国、英国和日本近期实施的一些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和资助情况进行调研,以了解和掌握国际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的概念、研究阶段、国际发起经验、我国组织实践与参与经验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方向,依序综述我国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相关研究的现状;并认为本世纪相关研究推进与建言献策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些研究与我国的相关参与及发起相辅相成,为我国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的发起提供助益.本文还整理了我国牵头...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举国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书华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85-1792
 科技举国体制是实施“大科学项目”的必然选择,但保留“小科学项目”生存发展空间;科技举国体制的绩效较高,但存在项目风险;科技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具有相容性,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方法。中国特色科技举国体制是历史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侯剑华  王仲禹 《现代情报》2016,36(12):126-132
国际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的主流科学生产方式。研究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的运行模式及其特征,对我国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由美国牵头发起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是21世纪以来典型的大科学项目,在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依托这一项目的科学论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这一项目的国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的科学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中以多边交叉型合作模式、双边交互性合作模式和补充型合作模式为核心的“外、中、内”3层合作体系,总结了大科学项目国际科学合作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创新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大数据对安全科学发展的影响,从而把握大数据背景下的安全科学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安全数据与安全大数据的概念。提炼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研究的核心原理,分析安全大数据对安全科学研究的影响,构建并解析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安全大数据对安全科学学科体系调整提出构想,提出安全大数据学的概念,并构建基于安全大数据的三维结构模型,指出安全大数据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果表明:基于安全大数据非常有助于研究宏观安全规律,安全大数据学的产生是大势所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安全大数据应用基础与安全大数据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4.
对国家大科学工程衍生资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衍生资源的协同管理和协同创新过程,提出了协同管理的启示和建议。对大科学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衍生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协同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情报学教育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情报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课程的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新时代高端情报人才培养的关键。[方法/过程]文章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获取国内情报学教育者对情报学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认识,真实地分析我国情报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情报学教育体系调整的方向。[结果/结论]当前情报学教育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当紧密结合数据科学学科内容,增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调整情报学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端情报人才培养构建合理可靠的情报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了避免国内图书情报学界在大数据浪潮下走创新不守正的老路。[方法/过程]对情报学界开设大数据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冲击、情报学的学科根基、如何变革情报学研究与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如果不对现有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不对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进行充实,情报学界培养出来的大数据人才将缺乏市场竞争力。大数据时代的情报学研究既要追求学科知识的严谨性,坚守研究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也要理性地将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方法与技术融入情报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大数据时代的情报学教育应该保持学科边界的稳定性,保持内容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大数据产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有助于发挥大数据产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探讨大数据产业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从驱动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等方面阐述大数据产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双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分析大数据产业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路径,以济南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大数据产业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超大科技"时代——后D.普赖斯时代科技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律 《中国软科学》2006,271(10):55-63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从过去的小科技时代、大科技时代转向超大科技时代。这种新时代的转变是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小科技到大科技再到超大科技,世界科技发展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表明现代科技发展的规模、结构、功能、性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这场变革以及这场变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充分认识和研究,将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以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