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香成是何许人也?摄影圈的人提起他无不佩服之至——他是惟一获得全球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摄影奖的华人。许多西方人正是透过他的镜头,了解到真实的中国;他也是惟一目击戈尔巴乔夫辞职演讲现场的记,在当天,他所拍摄的照片上了全球上干份报纸的头版;他十六岁就去了美国,可无论走到哪里,他的骨子里一直眷恋着故土,接触过他的人都深深地感到——他身上有一种抹不去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2.
槐花依旧     
小时候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区,那时村子里到处长满了槐树。每年五月,槐树开花了,整个村子成了一片花海,一团团,一簇簇,如雪,如云,挂满枝头,悬在树梢,在温馨的春风里,把醉人的幽香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的心里。那时的记忆,是我永远对故乡抹不去的风景,童年的时光,是我现在对故乡最快乐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沙金 《文化交流》2010,(8):46-48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中国著名国画家、画金鱼的大师、现已92高龄的凌虚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体文章的标题。这句话也正是凌虚先生为人品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徜徉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你会感到,有时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会撩起你深情的回味;有时很平常的一次握手,会牵起你对第二次握手的向往;有时淡淡的一次谈话,会催生你进一步交流的渴望。有了这些镶嵌在你心头而又抹不去的思绪,你就有了顿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生命个体不是孤立存在,是在相互依存中共存共生。就像没有淤泥就没有圣洁的荷花,没有遮阳的绿叶就没有绿荫下的苔藓。  相似文献   

5.
黄河 《职业圈》2008,(13):56-59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已经热了不少年了,不少企业劳心费力做出了一本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其中或不乏策划大师、文化大师和咨询大师们的支持,可是,往往最后摆在企业文化工作者面前一个尴尬的结局却是在一系列的落地后“看不到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畅 《文化交流》2011,(10):57-59
酷暑的一个下午,我应著名收藏家、古越轩书画社杜金康先生之邀,一同由浙江上虞风尘仆仆赶往福州市,去观赏一块奇石。 傍晚,在玉石雕刻大师林敏先生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他的“点石工作室”。工作室有点狭促,光线也有些暗淡,但随着聚光灯的打开,偏于墙隅的那块产自浙江临安昌化、重达84公斤的田黄巨石,因了林敏先生的妙手雕刻,已经出落得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7.
China Danwei     
图丫 《文化博览》2005,(4):14-15
抹不去的情结 一个收发室,一个传达室,一个食堂,一个锅炉房,一面围墙,一个牌子,这就是中国人的单位,外国人称它为:CHINA DANWEI……  相似文献   

8.
山川秀丽,有时美得令你震憾,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赞美它,那是大自然的造化。但也有这种状况,虽未亲眼目睹山川的面貌,却早已被它的峻美所陶醉,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清晰地印在你的脑海里,成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富春江便是如此。没见到富春江之前我就早已熟悉了它,被  相似文献   

9.
挖鼠粮     
林然 《生态文化》2011,(5):26-28,30
认识郭禾是在一个黄灿灿的秋天。那个秋天的太阳像被厚厚地抹了金子,地里的庄稼也黄灿灿的,正等待着收获。  相似文献   

10.
世人皆言钱锺书博览群书,却不知他成为大师的秘诀何在。 饱蠹楼中,横扫西典 杨绛说:饱蠹楼(钱锺书常去的图书馆)图书向不外借,读者只准携带笔记本、铅笔,而且不得在书上留痕迹。钱氏在“饱蠹楼书记”第一册留注:“廿五年(1936)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