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不是妈妈生的(诱诗兴)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四季的脚步》这首诗,都会背了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背背以前学过的诗,并说说诗的作者。(学生背诗,说诗人)师:你们知道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愕然无语)诗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生:妈妈生下来的……师:对,诗人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学生笑)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不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生:有!师:(扫视)谁,不是妈妈生的?(学生大笑)师:(停一会儿)看来,同学们都是诗人的料子。这节课,老师要让同学们尝尝做诗人的滋味。【评:…  相似文献   

2.
大家来找茬     
程佳航:老叔,在2013年第3期《作文大王》里,《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一文中,“站在蜂巢门口的一只大蜜蜂盘问苍蝇:‘你今天采的花蜜呢?’苍蝇支支吾吾地说:‘我……我……’苍蝇留下了冷汗,涂在身上的花粉纷纷掉落。”我觉得这个“留”是不是应该改为“流”?  相似文献   

3.
Poetry诗     
诗是什么?威兼&;#183;华兹华斯说诗歌是“起源于宁静中回忆的情感”。而在这首小诗中,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思维,把诗与读者身临其境的自然联系起来。说它如芳香的玫瑰,如清丽的蓝天、如发光的萤虫、如涛涌的大海,借助了排比、对偶、转折与衬托的修辞手法,让读者能感受什么是诗歌,同时又构成了一首蕴含精妙意境的小诗。  相似文献   

4.
    
刃what 15 poe仰?Who如ows?:;Not a rose,but the scent②of the rose:一扮Not山e sk苏but the light in the sky:·芬)Not the fly,but the gleam 0 of the fly:):农ot由e sea,but the sound or山e sea:物ot myselr, but whatm砍es me衷’see,hear, and feel something‘ha‘prose④;Cannot:and what it 15,who knows?诗是什么?有谁知道?它不是玫瑰,却有玫瑰一般的芬芳;它不是天空,却像天空一样的明亮它不是萤火虫,却能在黑夜里闪光;它不是大海,却有海啸般的轰响;它不是我自己,却会使我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一种散文难以表达的东西:诗…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刊载了王国林老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一文,王老师针对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诉说了自己教学的困惑:一是“全诗始终没有从正面回答‘山那边是什么呢’的问题.这一悬疑.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诗后.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和茫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里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来回答‘山的那边是什么’.显然是答非所问.且与上节诗的文意与思路不符”。  相似文献   

6.
陶麟老师在题为《“诗三百”辨》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2000.6)中对“诗三百” 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诗三百就是《诗》三百,而不是‘诗三百’,更不是《诗三百》”的结论,对长久以来认为“诗三百”就是《诗》的代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令人耳目一新。但我觉得陶老师的论证对其结论的支配力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 ,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 ,气魄雄伟)。今天 ,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一)抓住课题 ,引导发现 :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 ,想想你能发现什么?(二)学习自读课题 ,探索发现[发现一] :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自主探学] :1 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命题有多种方式,数字统括即是常用的一种。用数字统括法命题的诗称为“数字统括诗”,其诗题标志为《数字……诗(歌)》,如《四愁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诗海泛舟人间四月天,花儿最鲜艳。红绿青蓝紫,美丽满家园。读者朋友,开动一下你的大脑,用红、绿、青、紫、白几个字,填补下列诗句。(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衫湿!(白居易《琵琶行》)(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3)北风卷地□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毫。(白居易《紫毫笔》)(5)□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诗说四季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反映在诗中,也是各具特色呢!下面四句诗各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板书)“话题作文” ,大家一起读一遍。生 :(齐读)师 :你们读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疑问?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我们过去的作文有什么区别?话题作文怎样写……评析】话题作文是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作文形式 ,教者首先激疑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大家一起学习几篇文章。生朗读第一篇文章 :《会说话的眼睛》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会说话的眼睛》 ;谢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生朗读第二篇文章 :《她真像妈妈》)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先来看《在山的那边》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相似文献   

12.
历岗 《小学语文》2007,(4):53-53
问:《古诗三首》(义务教育六年制12册10课)中有王昌龄的《出塞》诗,我们在古诗中还见到《入塞》《塞下曲》等诗题。请问《出塞》《入塞》等诗题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诗与人生     
孔子曾经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君,远之事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是孔子教导儿子的话,就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是学诗可以修身养性,成为有教养的人。如果我们不局限于孔子举出的“...  相似文献   

14.
致父母(诗)     
(一)一滴汗水浇熟了一粒种子父亲,告诉我那黄灿灿的稻谷里凝聚了你多少汗水如溪?如河?如海?(二)一根白发,一份牵挂母亲,告诉我你那满头银发中凝聚了你的多少牵挂百份?千份?万份?致父母(诗)![524137]$广东省徐闻前山镇前山中学初二(1)班@方小丹  相似文献   

15.
张萍 《阅读与鉴赏》2005,(10):47-48
颐城,1956年生于北京。他是新潮诗人中的佼佼者:1986年出有诗集《黑眼睛》:颐城曾作《学诗笔记》中写道:“最早使我感到诗的是什么?是雨滴。……一滴微小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净化一切。在雨滴中闪现的世界,比我们赖以牛仔的世界,更纯、更美: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塔松雨滴的童话给予颐城孩子式的感觉和思索,  相似文献   

16.
一、真诚评价,激发学习激情 一位教师执教《游子吟》时设计了拓展练习: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一定想到了很多,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等都是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内容。在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的过程中,他尤其重视诗歌教育。他曾告诫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意为不学《诗经》就茫然无知,什么也看不到,更无法前进。孔子如此教导儿子要重视《诗经》,并非是出于偏私,他也时常这样教导其弟子们:“小于何莫学夫诗!”更值得玩味的是,孔子还因为南容这个人经常诵读《诗经·大雅·抑之》中的句子,而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在孔子的时代,《诗…  相似文献   

18.
集句诗,也称集锦诗,是汇聚、连缀前人诗篇中的有关章句,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的诗作。集句诗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所集新作必须有个完整的内容,有一个新的主题;(二)各句间的衔接、联系必须按照表现题旨的需要,紧融密合,气脉贯通;(三)要按照诗律的基本要求,工整浑成,平仄协调。例①,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集杜甫诗句,表达了他不甘作一个书生,而愿投笔从戎的慷慨情怀,别有特色:读书破万卷,(《赠韦右丞》)许身一何愚。(《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赤骥项长缨,(《述右》)健儿胜腐儒。(《草堂》)例②,剧作家吴祖光…  相似文献   

19.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18世纪末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影响历久不衰,至今仍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和传颂。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在韵律、句法和修辞上的独到之处,阐明其音乐美、结构美、修辞美的所在,有助于对此诗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20.
粤诗总集是研究岭南诗歌的重要资料,根据《四库全书》系列丛书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书的著录,考证出现存最早的粤诗总集为明代谈恺《广中五先生诗》二卷,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后重刻数次,大致还有十种左右版本,如明嘉靖乙丑(1565)陈暹《广中五先生诗选》二卷附汪广洋诗五卷,明嘉靖隆庆间刊俞宪《盛明百家诗》后编《广中四杰集》,明崇祯丁丑(1637)葛征奇《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琯朗《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乾隆戊辰(1748)一篑山房本、《四库全书》收清抄本《广州四先生诗》四卷、清嘉庆间刊罗学鹏《广东文献》初集卷之九至十四《南园前五子集》、清同治九年(1870)南海陈氏樵山草堂刻本《南园前五先生诗》五卷《南园后五先生诗》二十五卷附刻南园花信诗一卷及现代整理本1990年梁守中、郑力民点校《南园前五先生诗、南园后五先生诗》,可见其影响之大。广中五先生即南园五子,开岭南诗派风气之先,自此之后,粤诗总集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