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阅读文本】杜甫《咏竹》、王维《竹里馆》、郑燮《竹石》、《诗经·淇奥》、管桦《竹颂》(节选)、纪录片《苏东坡》。【教学目标】1.通过诗与画的阅读,观"竹"之韵,形成初步的美感体验,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通过人与竹的比照,品"竹"之格,初步感受"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形象,实现对民族文化中特殊意象"竹"的传承性理解。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多层次阅读,体会文章是怎样突显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特点的。2.展开联想,仿写课文。【教学过程】一、读成语,导入新课1.读课文后面练习中的成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并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其他人听。【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趣味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及意境,激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的田园主题作品,体会童谣和童诗的异同。3.拓展阅读,深化对“田园”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感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课前准备】每人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采蜜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之以趣(一)课前游戏,体验黑暗请同学们做一做,闭眼听写一句话: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用一句话说说写字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的方法 ,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通过对比阅读,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3.前启后拓,尝试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章节,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以名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感知、运用阅读策略等激发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感受阅读乐趣。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封面、目录来了解一本新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发现科普作品的特点,总结问题探究的方法,学习阅读科普作品。3.通过拟定阅读计划表和做阅读记录的方法维持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群文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知到人物描写的细节预示着小说情节的发展。2.激发孩子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节作为故事发展的伏笔,预示着故事发展的方向——意想不到,情理之中。【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过程】一、群文阅读《惠安馆》故事选段,揭示小说中"意想不到、情理之中"的结局与人物描写的细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通过任务驱动,聚焦人物言行,探究黄继光从“普通一兵”到“特级英雄”的成长历程。2.体会黄继光坚毅顽强的精神品质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激发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教学流程】一、出示任务,引领探究1.资料阅读。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并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其他人听。【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4.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轰隆隆、挣扎、冶炼"等生字词。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让学生在在认识到女娲补天的意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和怎样补天;难点是学生在感受神话神奇的同时能感悟到女娲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课程目标】1.激发阅读期待,了解《晴天有时下猪》的内容,理清故事脉络。2.通过阅读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激活想象力,学做乐于表达的人。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重点、难点】激发阅读期待,了解《晴天有时下猪》的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课时】  相似文献   

16.
杨舒曼 《新教师》2019,(6):74-75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进行运用。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人物描写的无限精彩。【教学重难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人物精神品格,领悟劳动的时代价值。2.通过分析人物通讯的典型性特征,掌握人物通讯的阅读策略。(教学重点)3.探究作者的采访感受与主观评价,体会和理解新闻报道立场。(教学难点)【课前准备】1.阅读本文和本单元其他两篇人物通讯《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2.品读重点语句,了解说明方法,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3.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2.品读重点语句,了解说明方法,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3.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