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苏芬  周家华 《文教资料》2008,(33):150-151
本文主要通过严复任职安徽高等学堂监督的具体时间、教育改革内容、离职原因及对严复任职皖江中学堂监督的考证和阐述,探讨这一历史时期严复对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1906年,严复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对安徽传统的旧式教育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按自己的思想主张组织教学和管理,为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关于严复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的时间,史学界众说纷纭。综考有关史料,其任职时间应为1906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4.
近代安徽高等教育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之后兴办的求是学堂,安徽高等外语教育也是在求是学堂阶段起步的,在安徽大学堂时期就有比较完整的外语课程设置,特别是在严复执掌安徽高等学堂时,安徽高等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安徽高等外语教育在启蒙阶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生源、师资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发展并不令人满意;但安徽高等外语教育还是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上桐城派"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安徽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5.
安徽的职业教育始于清末安庆求是学堂的创办,20世纪初办有实业学堂十多所,开创了安徽职业教育的先河。北洋军阀时期安徽职业教育得到初步发展,但是动荡不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加大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力度,安徽职业教育也因而得到一定发展,但仍十分缓慢、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性质。因此,只有结束旧社会建立新社会,职业教育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6.
1901年清政府开启了十年新政,其中以废除科举和兴办新式学堂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引发了清末社会一系列连锁反应。安徽在新式教育兴办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学务冲突,成为教育近代化过程中不和谐的一幕,其结果不仅使清政府对国家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削弱,学堂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也使安徽的教育近代化受挫,未能产生应有效应。  相似文献   

7.
安徽近代新式教育是维新主义教育运动的产物。清末安徽开办过11所具有高教性质的学堂,其特点一是开办较早,二是办学规模可观但专业结构失调,三是经费拮据,四是课程多而杂,学生负担重,五是学生的人身与思想束缚严厉,六是学堂封建色彩浓厚却又为旧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14,(24):F0002-F0002
安庆师范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其前身敬敷书院始办于1897年,是当时安徽唯一的高等学府。桐城派祖师刘大魁,姚鼐曾任敬敷书院山长。其后,书院先后改为安徽从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  相似文献   

9.
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朝政府明令全国书院改为各级学堂,在省城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安徽省城安庆的敬敷书院早在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就改为求是学堂,这时又改为安徽大学堂。这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随后,新教育制度建立,《癸卯学制》公布,安徽大学堂改名安徽高等学堂,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曾任该校监督(相当校长)。一九○六年,在安庆建立省立政法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一九一○年又创办了高等农业学堂。这是安徽早期  相似文献   

10.
吴汝纶虽长期在外仕官讲学,但却时刻心系家乡教育。他为创办安徽古学书院劝捐,建议家乡改书院设学堂,驳斥省城救生局提拨白鹤峰书院租息收入,反对劣绅霸占白鹤峰书院新涨洲地,亲手创办桐城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