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慧 《高中生》2013,(10):58
我一直都在读一本书,未来也会继续阅读它。因为没有一本史书比它更荡气回肠,没有一本言情小说像它一样动人心弦,没有一本侦探小说能和它比情节的跌宕。这本书的名字我说不上,但我深知它的主旨——人性、人情、人事。读人如同读书。人有他的历史、背景,有他生活的环境和际遇,也有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智慧和情感。人与人以各种情感为纽带联系在一起,演绎出万千故事。我敢说,哪怕是  相似文献   

2.
【真题回放】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是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美国诗人狄金森映入眼帘的这两则读书感言,一定荡起你心中的层层涟漪……请以"我____书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3.
一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承载着人的灵魂记不得狄金森的这首小诗是何时进入我的生命的。但是对于读书对改变生命的体认,随着岁月的流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在我十八岁的生命之中,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将来的某一天会得到这样一本书,就像我不知道这本书明天又会带给我怎样的人生抉择与悲欢。因为这是一本没有页数的书。  相似文献   

6.
陆勤芬 《教育文汇》2023,(12):62-63
<正>看书有时也讲缘分。30多年前,我们读师范时,老师就提醒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们虽然听从了老师的吩咐去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但因为还没有教学经验,更没有具体的学生作为书中内容验证的对象,所以当时读这本书只觉得有些无趣,对于书中的案例也没有很深的体会。像我这样比较爱读书的学生,也不过是看完了目录,选几条看看就还回去了。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在日常参加线上线下各种培训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专家提到或者推荐这本书,  相似文献   

7.
知道约翰&;#183;洛克和《教育漫话》是在师范的《教育学》教材中。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教育漫话》中的只言片语,只是在新华书店中没有看见过这本书,所以一直无缘一窥《教育漫话》的全貌。所幸今年暑假前,在网上购得这本书,于是整个暑假便都在反复研读《教育漫话》。可以说,对我个人而言,还没有哪本书能够像《教育漫话》这样让我如此心动,如此认真去读它。洛克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拨动我的心弦,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反思;那饱含哲理的文字,又时常不经意间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8.
感受幸福     
《同学少年》2008,(4):28-28
在我的整个儿人生中,有一本书将一直被我珍藏在心中,我将耗费一生的时间去读她。读懂她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这本书便是我的父母。阅读父母,有时通俗易懂,有时又那么深奥;她有时会缓缓讲述一个道理,又会毫不犹豫地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她或许繁琐冗长,又或许短小精悍。阅读父母,就好像读一部永远翻不到头但总是能带给我启示的巨著。我将珍藏这本书给我的一切。一、心中的童话——童年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读书。我的业余时间有百分之六十花在读书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现在已是读书“亿字户”——这是我的“读书账”告诉我的。我读书有个习惯——记帐。这帐目分:读毕日期、书名、作者国籍或朝代、字数等几个栏目。读完一本书,就记下一笔帐。我的读书帐目从1976年9月1日开始记起(我参加工作之日),至今从未间断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小帐本儿已显得越来越珍贵了,每当我无聊之时,翻开小帐本儿玩玩,心中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现在仔细想想,我的“流水帐读书法”至少有如下四点好处: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与人生     
我要引用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确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读一本书,就能让我们更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每读一本书,就能让我们品尝到有滋有味的人生;每读一本书,就能让我们的思想向成熟前进一步。那时我们会更理性、更客观、更宽容地对待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增长了知识,我学会了沉淀自己,我懂得了人情道理,学会了很多很多触摸不到的东西,读书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一部一部的书就像一波一波的海浪,我站在浪尖上,体味着——提前体味着人间真情。我尤其知道,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向我倾诉寄人篱下的悲苦,她努力挣扎,她…  相似文献   

11.
张帮群 《教师博览》2012,(12):12-13
不久前,笔者在对城乡3000名教师的读书状况调查中发现,教师不读书现象十分普遍,一年能够阅读5本书以上的教师占1.2%,阅读3本书的教师占2.4%,阅读2本书的教师占4.2%,一年没读一本书的教师竟占92.2%。我曾多次为本地教师培训班讲课,内容主要是教师如何读书。我深深感到,教师只有亲近读书,走进读书,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12.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把人带往远方".阅读对于人成长的意义是没有其他渠道可以取代的,所以我们潜心进行阅读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的行动. 一、营造氛围,读中成长 2005年3月始启动"读书养成"活动后,学校成立了"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读书养成"系列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娟 《课外阅读》2011,(21):38-39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让一个人持续优秀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持续不断地读书,会让你脱颖而出。书并不是拿来就可以读的,像蚕食桑叶那样逢书必啃,一辈子也浮不上来,所以,要有选择地读书。我的建议是从专业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读书之乐     
一个窗口,一张书桌,一本书,这是假期生活中最美的时光。假期读书,犹如一种旅行,这种“旅行”很让人满足快乐。小小的书房,满满的书柜,短短的假期,快乐从这头到那头,品出的滋味却从那时到这时。还没有放假,桌斗里已备好几本书。一放假,偏逢电视台热播连续剧《黑冰》。放下书包,扎进电视机里,欣赏起王志文精彩的演技。书包,被搁在书桌上,孤伶伶的。几天后,再回头,捧起那被冷落的书感慨良多。一本书,像一个朋友,静静地在那儿等待着与你的交谈。那种交谈是随心的,是深奥的,是有滋味的。那么多朋友的等待和心中那种想交谈的…  相似文献   

15.
“因为有爱,所以关怀;因为有爱,所以期待。……,心中有爱,世上的花才会不败……” 偶尔在一本书上看到上面这首名为《心中有爱,花开不败》的诗,掩卷冥思,感慨颇深,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使我感觉当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能在与学生的充分交流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也量件很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用一天的时间读完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台湾教育人林文虎著《好教师在这里》的。其实,我平常读书绝没有这么快的,而读这本书我是废寝忘食地在读。我在读的过程中,曾随手在空白处写下:"我作为一个工作30年的老教师,读此,也是怦然心动!"而且,我的脑子里总是闪过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事读,给我熟悉的年轻教师读。作者林文虎曾多年担任台北市优良教师评选委员,  相似文献   

17.
做一个阅读着的语文教师——生命因“读”而充盈乐于读书,才乐于教书;善于读书,才善于教书。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地去读书。我常常拷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拥有这份精神宝藏呢?1!泛读:拓宽广度有人说,现在有些教师只读三本书:课本、教学参考书和练习册。这样的老师注定是没有发展的。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快餐式”的浅层次的阅读,而要拓宽阅读视野,进行广泛的多元阅读。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会形成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会造成不同的精神结构。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本学科的教学用书,还要系统地研读教育论著,特别是一些教育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8.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上网、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闲聊、有人喜欢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我只读我喜欢的书。如果哪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这一天少了什么,在每个劳累了一天之后的夜晚,孩子已静静睡着,月亮温柔地定格在窗眼里,疲惫的身躯舒服地靠在床头,然后捧一本书,这是我一天最幸福、最放松、最适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刘淑君 《江西教育》2023,(48):24-25
<正>“女孩子干不了农村的重活,只有读书走出去才能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打记事起,父亲的这句话就时常出现在我耳边。从内心深处而言,无论是去学校读书,还是在家阅读课外书,我都没有感觉。总之,我就是不喜欢读书。我收到的第一本书就是《新华字典》。虽然只是一本工具书,但父亲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每当我故意将字典弄坏,父亲就会再给我买来新的《新华字典》,而且无一例外地在字典的第一页写上我的姓名以及购书的地点和时间。那时的我除了崇拜父亲能写一手好字,从来体会不到他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5年开始,唐山启动了“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至今已有8年。春风送来书香浓在每年的4月23日来临之际,读书这件事于唐山教师便如4月的春风一般,“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在这样的月份这样的日子,除了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总还要再买几本新书吧?总要写一些跟读书有关的文字吧?总要参加那么几项读书活动吧——市里的,县区的,学校的,还有一些情趣相投的朋友自己组建的团体的……并不是平时没有读书没有做各种活动,只是到了这个日子,就喜欢像雨后的绿苗一样,舒展开茎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