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再造: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论:小学古诗教学的定位香港新的语文课程提倡小学生学习古诗。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1990年编订的《小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中,提出语文教学须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所认识”,特别编选了一些浅易的古诗文作为共同教材。不过,这些古诗文只编在六年级的教材,而且是让教师自由选教的。在新课程提倡学习文学、认识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教育当局建议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并在2002年出版了《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试用)》,辑录了古诗100首及古文50篇,供教师自行选教。把古诗列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指定教学范围,建议在各年级都可以施教,并…  相似文献   

2.
学本课堂中,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活教,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能力,发展情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教室里面有点吵》教学为例,通过设计预案导“自学”,创设情境促“互学”,训练拓展引“践学”三个环节,建构自主和谐的学本课堂。  相似文献   

3.
仇千记 《小学语文》2008,(1):120-12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安排《回顾·拓展》内容。于是,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五》将成为整个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回顾·拓展》,伴随着它的学习,学生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课程阶段目标 7— 9年级“阅读”部分提高了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对于古诗文 ,诵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将做学问分为三种境界 ,笔者认为阅读古诗文也应达到“三境”,以提高对古代作品的欣赏品位 ,让学生真正做到熟读成诵 ,美读成习 ,以读为嗜。第一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准字音、…  相似文献   

5.
<正>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标要求,推进呈螺旋式上升梯度发展序列的语文要素,需要每位教师的思考。青岛永宁路小学方雪萍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方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课堂是小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适应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对其适应小学,自然过渡到小学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对比课程要求文本,寻找学生的起点;与幼儿园教师访谈,寻找差距。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一年级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以求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小学。  相似文献   

7.
<正>认数,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其实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数感的培养将成为以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石。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孩子的学习起点处:以理解为起点,正视学生的已有认知;以操作为起点,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生活为起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数感,真正感受数学的精彩。《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董军 《考试周刊》2012,(6):47-4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阅读面。为一至六年级学生配套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江苏实验版).正是一套配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适合不同水平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的理想读物。《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选编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内容,它是语文教材的延伸,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对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以凸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在此背景下,项目式学习逐渐在学科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种系统性、探究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完整、连贯的项目活动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分析、探究一系列复杂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因此,笔者在收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从“整体把握,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为本,分析五年级学情”“立足课堂,开展项目式学习”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占有一定的比重,2002年人教版六年级课本中首次出现文言散文。学习古诗文,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想像力、审美力。古诗文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能深入理解诗文的内容。要使学生读通、读懂古诗文,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认真钻研古诗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宜反复呤诵,忌浅尝辄止 小学古诗文教学,应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11.
黄慧 《山东教育》2002,(31):26-26,3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结合试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情况,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普罗米修斯》《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四个神话故事组成了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神话单元。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江苏省特级教师魏星设计了独特的方式,在确定单元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后,把单元中所有的课文进行整体设计。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他将“普罗米修斯”与《盘古开天地》中的“盘古”这两位英雄一起纳入“思辨性阅读”的场域,从不同角度创设思辨性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时,掌握知识,提升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也就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重新定义:交往互动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学习者,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14.
黄芸 《英语教师》2024,(1):62-67
介绍小学英语“和合”课堂提出背景。阐述小学英语“和合”课堂的内涵界定。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第8册Module 5 Unit 2 He’s drawing books and birds为例,探索小学英语“和合”课堂的实施策略,即整合多维目标,实现“五育”融合;统合意义语境,协调学习过程;整合结构,运用语言,融合价值感悟。认为“单元育人蓝图”视域下建构小学英语“和合”课堂,需要以体现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为统领,整合课程内容,融合“五育”元素,设计具有整合性、融合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活动,建构紧扣课程目标和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实现学生学科能力、综合素养和价值观念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的新理念、编写思路和特点,以一年级下册为例进行了解读。生本学材是以学生(及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材。《生本学材》将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小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2)学生获得这些本质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数学概念、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核心素养等层层递进,构成了数学的本质。构建实现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的教学范式,以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讲授、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的基本教学范式。本套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与现行教科书单元内容同步,作为现行教科书的补充拓展资源配套使用。每个单元主要呈现知识综合、拓展提高、应用实践三个板块,重点体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整体自主建构、掌握重要思想方法、培养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以一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了内容与结构、编排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概念建构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概念的学习与建构,是科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原有概念,找准起点;搭建学习支架,直击难点;借助实验探究,打通堵点,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景贤 《吉林教育》2008,(15):49-5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课程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依据先前的认识结构主动和有选择地直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将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对话,经过探究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就学习、运用《课程标准》,结合试教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的情况,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谈几点做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课程应破译核心密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文本阅读的建构。聚焦核心密码,重新建构教学内容;通过"线性比对""梯度关联"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文中的关联性、差异性,提升诗词鉴赏能力;采用"听、读、解、问、背、仿"的"六个一"微讲堂模式,使学习更加体系化;跨越时空界限,使课堂阵地更加开放自由。开放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课堂,建构出教学相长的古诗文课程。  相似文献   

20.
林梅清 《教师》2023,(30):12-14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巧妙构建学习任务群。文章以经验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指出基于学习任务群组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学习深刻性不足、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采取引入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计初步鉴赏任务,引入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设计深度探究任务,引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宽学生探究视野等策略展开教学,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