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9年6月以来,《南阳日报》在全市新闻媒体中首先创办社区新闻版,重点报道社区居民的高兴事、烦心事、困难事、有趣事等。该版的创办,使得《南阳日报》很好地践行了新闻"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新闻版,“老娘舅”作为固定的栏目与读者见面。2010年7月19日,《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报,成立了“老娘舅”工作室,“老娘舅”专栏作为社区报的主打栏目,无论是刊发频度还是行文包装上,都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3.
县市社区报开办的形势与条件 据《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近十年来中国报刊广告市场的数据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2012年报纸媒体广告投放同比跌幅达19.2%. 市场份额的缩水带来了区域市场更激烈的竞争,各报近年来均加大"向下拓展"的力度.如《钱江晚报》在宁波创办《宁波城事》,在金华创办《浙中城事》;《金华日报》在永康办了《永康金报》;《温州晚报》则直接把触角伸向了所辖县市的经济强镇,在永嘉县瓯北镇创办了《新瓯北》.县市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报要办下去,必须突破许多人通常认为的这样一个框框:所谓社区报就是报道社区里“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些事。2009年4月,绍兴晚报在全省媒体中首创了“报中报”——《绍兴晚报·社区报》,逢周四出版,每期8个版。三年来,《社区报》尝试通过“精挑选题”、“举办活动”、“强化服务”等手段,试图跳出这一窠臼。  相似文献   

5.
社区手机报的现状 中国社区手机报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几种主要类型的社区手机报由于其脱胎于传统的纸介质社区报,发展缓慢,单独的社区手机报更是少见,大多数社区报内容出现在主流媒体的社区版中.现在主要成型的是国内第一家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版》、天津《滨海时报》、深圳《南山日报》等社区报纸,作为媒体现代化的新一代产品.  相似文献   

6.
《大同铁道》报是大同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主办的企业内部新闻媒体。1992年6月分局党委创办了四开四版题为《安全通讯》的企业报,后更名为《大同铁道》报。至今已走过了风风雨雨九个年头。经过历时近三年的初创和探索,《大同铁道》报终于步入了规模发展的路子。1996年以来,人员配置基本稳定,硬件条件基本完备,目前已具备了  相似文献   

7.
李娜 《传媒》2014,(11):42-45
正与西方社区报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社区报实践探索不过短短10年。由于东西方报业发展环境不同,我国社区报发展初期并不顺利,报业领航者在寻找适合中国社区报的发展模式上仍需煞费苦心,社区报本土化的良性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于2013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走访了上海《新闻晨报》创办的《社区晨报》的读者,以期为探索"中国式社区报"的发展道路提供详实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开通。同年12月28日,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杭州地铁集团联合创办的浙江第一张地铁报——《城报》正式创刊,这是唯一被授权在杭州地铁各站免费发行的报纸,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日均24版;同时出版数字报。目前,《城报》的发行量已达20多万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1年中国第一张社区报——《南山日报》创办至今,已过去近10个年头,一张又一张社区报以各种形态和模式陆续进入报业市场。在上海,社区报市场的鏖战业已拉开帷幕:2006年10月,《新民晚报社区版》亮出了国内第一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社区报的旗号;隶属于东方网的《城市导报》陆续与多家街道报纸展开合作;此外,从2009年8月开始,《新闻晨报社区报》以一整套全新办报模式低调地开始了社区圈地运动,至今已与8个街道合作推出了8张社区报。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纸媒在努力拓展报业发展蓝海时,似乎重新发现了社区报的魅力.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重庆晨报等都纷纷开始布局社区报市场.2012年8月2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创办《坪山通》、《福田通》、《龙岗通》3份“鹏城通”免费社区报,同年12月,项目进一步拓展至《龙华通》、《南山通》、《宝安通》、《光明通》,总计7份社区报,覆盖深圳十区中的七个区;逢周四或周五独立发行,每期8个版.2012年合计发行210多万份.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营培育,社区报已成为南方都市报深圳新的增长点,2013年有逾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并确保20%左右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11.
盛高 《新闻实践》2012,(8):80-80
今年5月29日,钱江晚报地方版《宁波城事》全媒体报纸正式上线。读者拿着一份《宁波城事》,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击新闻现场、追踪事件进程;6月7日。“你的青春我来记录”高考微电影正式开拍,这是《宁波城事》在全媒体领域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作为《宁波城事》的摄影记者,我为此深感自豪。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03,(12)
《青海法制报》创办于1981年6月25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由创办初期的四开四版周报发展为如今的四开八版周三报,每周一、三、五出版。同时每周出版一期《青海法制报·交通安全周刊》和青海藏文《法制报》。 二十多年来, 《青海法制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下,始终牢记办报宗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  相似文献   

13.
报纸事业 新疆新闻事业的建设始终十分重视多民族的特点,使多民族文字的报纸共同发展。1949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机关报《新疆日报》汉文版创刊以后,接着于1950年元旦创办了维吾尔和哈萨克文版,同年8月1日又创办了蒙古文版。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新疆日报》即成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4种文版的期发量从创刊初期的1.6万多份上升到3.6万多份。1950年,中共南疆区委和南疆行署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喀什创办了《天南日报》(今《喀什日报》的前身)维吾尔文版。1953年9月1日又创办了汉文版。1950年元月,中共伊犁区委和伊犁行署在哈萨克族居住较集中的伊宁创办了《伊犁日报》哈萨克和维吾尔文版,1957年10月1日又创办汉文版。自治区大多数地、州领导机关在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陆续创办了多种民族文字的机关报。“文化大革命”中这些报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多数停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报纸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94年,16个地州市全都恢复了创办机关报(其中《吐鲁番报》是1987年批准,1988年元旦创刊)。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机关报是《新疆军垦报》,师级机关报有《石河子报》、《绿原报》、《准噶尔时报》、《伊犁垦区报》、《奎屯晨报》等。《新疆日报》4种文版的期发量近20万  相似文献   

14.
每月视窗     
《新闻实践》2007,(1):48-48
《广州日报》发行社区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广州日报》社区报于2006年12月15日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以赠阅的方式在广州几个小区内定向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采用8开版面,全彩印刷8版,色彩亮丽。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社区新闻、生活资讯等。来源:《广州日报》2006年12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林白水一生参与主办或创办的报纸有:《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新社会报》和《社会日报》等十余家,其中又以在北京创办的《新社会报》为时最长。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底,贺州日报社整合《桂东电视报》新闻媒体资源创办了《贺州晚报》,形成"一社两报"的新格局。"一社两报"格局下如何发展,没有符合贺州实际的现成模式,需要地市党报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贺州日报社自创办晚报以来,就如何发展壮大报业进行了人员“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市报人》2005,(7):F002-F002
《周口日报》是中共河南省周口市委机关报。1990年8月1日创刊。15年来,周口日报社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周口日报》由创刊时的四开四版小报变成对开四版大报,实现了全部彩印,并拥有《法制周刊》、《教育周刊》、《卫生健康》三个专刊:2000年3月1日,周口日报社电子版正式上网。在此基础上,2004年5月周口日报社创办了周口市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中华龙都网。  相似文献   

18.
正《宜城日报》起于1984年10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共宣城地委机关报——《宣州报》。1989年1月1日《宣州报》更书为《皖东南报》。1989年10月8日《皖东南报·星期刊》创刊。1996年1月1日《皖东南报》扩版成《皖东南日报》。2001年1月1日宣城撤地设市,《皖东南日报》更名为《宜城日报》,出版对开大报。2005年起,陆续创办《宜州专刊》、《今日广德》、《今日郎溪》三个地方版。2006年11月9日《双休刊》更名为每周三期、每期16版的《皖南晨刊》。2014年,主办市委外宣杂志《新宣城》。  相似文献   

19.
郑铝报     
《郑铝报》是中共郑州铝厂委员会主办的企业报,1966年1月1日正式出版,原名《革命战报》。1967年1月因文化大革命停刊。1975年1月复刊,更名为《郑铝战报》。1980年5月改名为《郑铝报》。该报厂内发行到班组,每期印发5000份。现用报头为毛主席手书体。报刊登记号为HN3—51。《郑铝报》为四开四版周报。一版为要闻版,设有栏目“铝城纵横”、“有色战线”、“读者来信”等;二版为生严建设版,主要栏目有“企业管  相似文献   

20.
《秦镜日报》是辛亥革命后陕西著名日报之一,创刊于1913年,由国民党人士南南轩、邱彦彪、柯松亭等创办。南南轩任社长,柯松亭任经理兼主笔,刘海帆任编撰。社址设在西安南广济街内,日出铅印报纸对开版一大张。南南轩字风薰,陕西兴平人,1909年曾与本县县长张瑞玑及进步士绅张渊、南兆丰等创办著名的《兴平报》,宣传同盟会革命主张。该报后来与《西北白话报》合并为《帝州报》,成为辛亥革命后陕西最早的一种报纸。1912年南南轩又与宋伯鲁创办了《秦风报》出任经理兼圭笔。1913年又创办了《秦镜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