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想你了     
我们小班的明明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每当老师教小朋友一些新知识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学会;每当老师分发玩具时,一些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希望快点拿到,只有他规规矩矩坐在那里等;每当老师教一个简单动作时,有的小朋友学得很慢,可他却能很快学会,而且做得很到位.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人爱的小朋友,却不喜欢来幼儿园,他经常两三天不来,即便来了也不和小朋友玩,还时不时哭着找妈妈.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不厌其烦地重复那句话:"别哭了,明明最乖了,等放了学妈妈就来接你了."  相似文献   

2.
记住,让小朋友好好吃饭最有效果的办法是:在厨房里做主的永远是妈妈,而大可不用太宠爱小朋友的胃口:妈妈做什么,孩子就吃什么吧。常有朋友会为给孩子做饭的事儿问我:"我家宝贝不爱吃鸡肉,怎么烹饪才能让小朋友爱吃啊。"或者是:"我家小朋友喜欢吃糖醋小排,怎么做呢。"我每次的回答估计都会让朋友没想到:"不用讨好小朋友的胃口,你会怎么烹饪就怎么烹饪,只要烹饪方式健康就好,只要小  相似文献   

3.
一把糖果     
一天中午,我正值班,王静小朋友来到我面前,掏出一把糖果,四下看了看,一边往我手里塞,一边俯在我耳朵上说:“张老师,你千万别让小朋友知道。”我觉得奇怪:“为什么不能让小朋友知道?”她神气地说:“我妈妈说呀,给当官的家里去送礼,从来都不让别人知道。”听了孩子的这番话,我一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你用什么颜色作画,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或许王静小朋友的妈妈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可是王静小朋友已经从父母身上学会了不该学的东西。孩子仍然是天真的,但她纯真的心灵已染上…  相似文献   

4.
智慧魔方     
呵呵,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智慧魔方"开张营业啦!欢迎爱动脑筋的你前来闯关。答案回寄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课堂内外杂志社小学版编辑部小cool龙收(400013)。惊喜好礼等着你哟!第一关推理天平一号天平和二号天平正在完美的平衡状态中,三号天平要放几对樱桃,才会达到平衡状态?第二关新年列车小朋友,新年到啦!今年是猪年,猪妈妈要接她的孩子去过年啦,动动脑筋,帮猪妈妈走出新年列车迷宫吧!途中要给猪宝宝买新年礼物。智慧魔方  相似文献   

5.
梁小桥 《家长》2014,(12):42-44
正妈妈不能因为爸爸在带孩子的时候错过一次,就一棒子打死,再不任用,再不信任。这样会大大打击爸爸育儿的积极性,甚至还会把爸爸从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生生地推出去。双休日带孩子出去玩,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个孩子身边都跟着一个背着大包的妈妈,似乎带小孩是妈妈的义务,小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样。  相似文献   

6.
《顽皮娃娃》2011,(5):I0014-I0015
每个妈妈都是天才,我也是。我翻开书给孩子读的时候。绝不只是干巴巴地照着书上的文字读.有时会悄悄地把孩子的名字放进去.有时会指着书上的小朋友问.像不像我们认识的某某小朋友。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在多维的图画书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7.
诚实     
这天,妈妈上班去了,只有乐乐一个人在家。电视看累了。乐乐就看起了妈妈给他买的连环画——《诚实的孩子》。故事说的是一个小朋友打碎了一个花瓶,怕被妈妈责骂,就撒谎说是家里的小花猫打碎的。最后在妈妈的教育下,小朋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乐乐看得认真,没注意到家里那只馋嘴的猫偷偷地跳上了桌子,然后打碎了桌上的花瓶。  相似文献   

8.
家教三题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05,(18):43-43
(一)褒奖孩子莫加“责备尾巴” 邻居的孩子高高兴兴地把一朵小红花拿给他妈妈看,妈妈称赞说:“这是老师奖励给你的吧?很乖.你进步很大哦!”孩手听了好开心。不料妈妈却接着说:“孩子,想想你还有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妈妈看见有的小朋友怎么拿着两朵小红花,而且还比你的大?……叫你平时要乖点。你就是不听!”孩子笑容凝结了,从妈妈的手中夺下小红花,赌气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相似文献   

9.
朝三洲 《师道》2003,(1):13-13
常常听到家长在这样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同学打你,你就打他!”“小朋友抢你东西,你就去报告老师,让老师好好罚他!”诸如此类“以牙还牙”的不让自己孩子吃亏的语言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司空见惯了。但专家认为,这种为了点滴小事而敌视同伴、把别人当作防范对象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导致孩子品德的“发育不良”,会使孩子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同情心和善良心。日前,有专家呼吁,家庭教育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难以融入社会的“大灰狼”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即命运”。在过去缺乏竞争机制的计划经济社会中,人一…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名叫尼娜的孩子在9岁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和奶奶给她做了一块很大的生日甜饼,然后,请尼娜的同学来给她庆贺生日。那天,妈妈特意在桌上铺了一块新桌布,小同学陆续都来了。这时,尼娜对母亲说:“奶奶吃饭的时候,手老是颤抖,勺子放不到嘴里去,会把汤洒在新桌布上,同学们也会笑话我,今天是不是别让奶奶与我们一桌吃饭了。”母亲觉得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错误的,但今天是她的生日,小朋友们都到了,怎么办呢?最后,这位母亲很果断地决定,打骂没有必要,但教育必不可少,她对尼娜的同学们说:…  相似文献   

11.
下午,子秋的妈妈来接子秋回家。老师看见了,就亲切地说:“子秋,妈妈来啦!”老师的话音刚落,明明立刻跑到子秋的妈妈身旁说:“阿姨,今天子秋又打我。”子秋的妈妈还来不及答话,又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说:“今天他踢我。”“他抢我的玩具。”“昨天他抢我的图书.我不给,他还咬我呢”……子秋的妈妈越听越生气,说:“你这个调皮鬼,真是没法治了,以后再敢打小朋友,我就不接你回家。”  相似文献   

12.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21):36-36
记得有一次组织小班幼儿游戏,我把糖果作为奖品发给每个幼儿,所有孩子都把糖放人口中,只有潘慰小朋友把糖放进了口袋。她说:“我要拿回家和妈妈分着吃。”离园时,潘慰家长告诉我,他们平时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有物分享,包括对家中的保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直都是被强调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任务大都是由妈妈来完成的。至少从表面看来,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多,父母的教育理念也由妈妈来实施。所以,重视父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上个月,我们中班转来一位叫小玉的小朋友。这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巧,老师们都挺喜欢她。可每次小玉妈妈来接她时,都要盘问女儿当天所学内容,若孩子答不出,就对孩子横加指责。好几次小玉妈妈送孩子入园时,我们正在操场上做操,她就亲自拉孩子进来,并要给孩子找一个最佳位置(靠前的),有一次竟然要已经站好队的小朋友让出位置给小玉。本来井然的秩序,被她一折腾,就全乱套了。我对她说:“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交给老师来管,再说,让孩子自己找位置,不是更好吗?”谁知她说:“王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孩子胆小,如果我不帮她,她会吃亏的!”当天放学时,我和小…  相似文献   

15.
上小学二年级的露露放暑假了。暑假是露露最快乐的时候,却是露露妈妈最头疼的时候:露露一个人待在家里,既不安全又没人监督她的学习;把她带在身边,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怎么办呢?露露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交流,发现大家都为此事犯愁。露露妈妈和其他几位家长商量之后,决定给露露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报个暑期兴趣班,这样既有人管孩子,又可以给孩子补习功课。  相似文献   

16.
晏红 《家教指南》2006,(8):16-17
老师跟榛榛的妈妈说: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情绪适应得很好,但不喜欢配合老师活动,例如户外活动的时候,榛榛满院子跑,很危险,不跟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粘贴画画也是一样,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老师希望妈妈能够教育宝贝热爱集体活动,可是妈妈说:“孩子在家里就是随便玩,条条框框会限制宝贝的个性发展,应该让孩子自由随便,不用管那么严。”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教育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的邻居中有两位年轻的母亲。她们都有一个5岁男孩。其中一位母亲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敬老人,团结小朋友,对人要友爱。另一位母亲说要想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就要从小从娃娃抓起。她对自己5岁的儿子说:你长大了要孝敬妈,妈有钱。你对妈好,妈的钱就全是你的。你从小就要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挣大钱,过好日子。”她还把她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上,孩子多吃一点饭,妈妈会给钱;孩子自己穿衣服,妈妈会给钱;孩子打酱油回来,妈妈更是眉开眼笑地给钱……这孩子就在妈妈金钱的激励下“茁壮”成长着。渐渐地我发现,这个用金钱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刊的家教热线曾经接到过一个妈妈的来电。在电话中,妈妈叙述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扰:她说自己30多岁才有的儿子,对孩子的教育极其精心。孩子刚会说话她就开始教孩子背诗词。  相似文献   

19.
每天清晨,老师含着微笑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主动问一声小朋友好,提醒孩子向妈妈再见,孩子会高兴地跑到老师跟前,家长也会放心地离去。如果老师爱理不理,孩子心里会不愉快,家长一天上班都会不安心。家长会想,当着我的面,老师对孩子就冷冰冰,我不在时,老师对孩子还不知是什么态  相似文献   

20.
杨立行 《家长》2012,(1):33-35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放抗。相反,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去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