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句妇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欧阳修的人生历程、文学创作历程来观照他的生命哲学。夷陵和滁州时期的欧阳修,盛年而号“醉翁”,是“清醒的醉翁”,虽处山水亭林间,仍“心忧其君”,“醉翁之乐”是与民同乐。“六一居士”时期的欧阳修,已届晚年,回归本真回归自我,“六一居士之乐”是人生在世的有所寄托,有所归宿。  相似文献   

3.
魏红 《初中生必读》2008,(12):41-42
一、文章开篇即写自号为醉翁欧阳修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课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在《题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欧阳修曾说过:"四  相似文献   

4.
许寒梅 《初中生》2007,(23):53-54
欧阳修在他的传世美文<醉翁亭记>中,交代了他"醉翁"之号的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号"醉翁"呢?"醉翁"一号又蕴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5.
面对贬谪,欧阳修曾备感屈辱与痛楚,但是最终他在滁州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感.《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先后以“醉翁”“太守”“庐陵欧阳修”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这称谓变化的背后透露出的正是其人生归宿感:旷达乐观与执着坚守.  相似文献   

6.
1.文章开篇即写自号为醉翁欧阳修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课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在《题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欧阳修曾说过: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相似文献   

7.
一、“醉翁”不老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以自己的别号“醉翁”命名山亭,“醉翁”二字,让人想象欧阳修一定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这是因为语素“翁”字在起作用,“翁”,  相似文献   

8.
许寒梅 《初中生》2007,(7):53-54
欧阳修在他的传世美文《醉翁亭记》中,交代了他“醉翁”之号的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号“醉翁”呢?“醉翁”一号又蕴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9.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0.
《醉翁吟》是北宋沈遵在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影响下创作的琴曲。后苏轼听琴谱辞,更名为《醉翁操》。近千年来,此琴曲和词谱一直绵延不绝、流传至今。人们对它的一再弹奏、演绎、反复致意中,总是贯穿和流荡着这样一种情感:对欧阳修醉翁风采的向往、缅怀与纪念。文人对琴曲的欣赏与感悟中又突显了其山水清音之美,强化了文人的幽怀逸致,逐渐赋予了《醉翁操》隐逸的文化内涵。宋朝两代文坛盟主欧阳修和苏轼等名人的参与使它具有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1.
醉翁亭,在今安徽省滁(chu)州市西南琅邪(lang ya)山麓,为北宋僧人智仙修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自号"醉翁",登亭饮酒,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万安市)人。任谏官时,敢犯颜直言,主张政治改革,为此屡遭贬谪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让醉翁亭名扬天下。而由此形成的"醉翁文化",以其丰厚的内涵和无穷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当前,深刻领会"醉翁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号醉翁。“醉翁”源于白居易的《别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醉翁亭记》我们发现欧阳修词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他在词中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自传性醉翁形象,分析其词中醉翁形象的类型,可以揭示醉翁形象系列词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8,(1):44-47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直存在"诗能穷人""诗能达人";"穷而后工""达而后工"的争论,孙奕于《履斋示儿编》中避开了这些争论,提出了"老而诗工"的文学观念,这是学界较为新颖的立论,欧阳修、黄庭坚、杜甫、韩愈等诗人的经历皆是此观念的例证。"老而诗工"和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文学观念在一定范围内重合,但其又超越了欧阳修关于诗人"不得志"的限定,范围更广,立论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在滁州的诗歌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欧阳修滁州诗歌的题材广泛,有描摹山水胜景的、有关心民情政事的、有赠友怀人的。欧阳修滁州诗歌反映了他寄情山水的醉翁意识,与民同乐的治政理念。欧阳修滁州诗歌初具欧式诗风,也是滁州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  相似文献   

18.
刘敞出守扬州,欧阳修作《朝中措》饯之。词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系欧公述刘,而非述己;如果述己,则通篇表白自己和自己的感慨,不写所送之人刘敞,与题不符。这首词的主题就是赞扬和劝慰即将上任的扬州知州刘敞,而不是欧阳修的"自述""自谓""自负""自叙""自画像""自我形象"或"自己逞才使气之举"。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早已将自己的酒量定格为饮少辄醉,而非"一饮千钟"。把"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尤其是"一饮千钟",误解为欧阳修自述,实际上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庆历三年,欧阳修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庆历新政,然而第二年新政即告失败,欧阳修被贬滁州。滁州之贬,使欧阳修进一步看清政治的复杂与仕途的险恶。居滁州一年头发尽白,心灵的打击远甚过夷陵之贬,遂自号醉翁,有归隐之志。这些对欧阳修在该时期的唱和诗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产生直接的影响。此时期唱和诗作在内容上以人文色彩浓郁的咏物诗为主,有意避开政治;其次为山水游记诗,借山水以求自持自适;再次为关注现实人生,"有为而作"的诗学思想在曲折中坚持;最后歌颂友情之篇也有一定数量,在逆境中互相安慰。在诗歌艺术上,平淡与巧劲齐芳,流畅与涩硬并美,对宋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因宋代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而千古留名,但与醉翁亭相对应的醒心亭却历来为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修虽自号“醉翁”,倘佯于山水之间,但作为一个深知民间疾苦的政治改革家,他对朝政的得失时刻未忘,仍然日夜关心着国家大事。所以他在修建醉翁亭之后,又构筑了醒心亭,表明醉翁并没有“醉”,从而喻指自己的政治头脑是清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