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健康生活一直是重要的教育主题,当前也被写进德育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健康并非对生理状态的简单表达,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话语表示人的生命整体呈现出完好状态.健康如美德,追求健康本质上是一项道德活动.对于健康生活,社会与个体分别承负不同的道德责任.对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践行是德育课程在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主题时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教育者可关注以下方面:调整观念方向,重视健康生活教育的道德视角;突出情境与背景,丰富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多维分析;引入伦理视角,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道德思考;促进实践转化,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2.
彭中辉 《教师》2011,(36):15-16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主题班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围绕某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情景化了的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思想对话中进行交往,激发道德反应,获得道德体验,促进道德发展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组织、指导开展班会是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班主任的组织、指导职责和任务之一就是指导设计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教学旨在依据科学的教育方法,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认知、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在基于学生生活认知的实践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学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认知体验,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12,(5):79-79
1.体现主题的教育性。主题班会作为学校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首先,班会课的主题应体现出教育性,这是主题班会课的灵魂所在。其次,要注意教育过程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课程建设,而课程的灵魂就在于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内容比单一性、个别化的知识,更易于理解和认知。教学时应聚焦不同的学习主题,将教材中零散的内容根据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序列,通过课程统整的方式进行重组,让儿童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和积极快乐的参与中建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赵德俊 《成才之路》2023,(11):133-136
“道德认知”是构建德育课堂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其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要以导向性为基础,并重视培养过程。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存在教育方法有误、教学观念有待优化、德育与课程分离等情况,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道德认知模式的内在原则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团队的教育方法,以内容深度融合实现课程德育的一体化,以此构建高效德育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教学水平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断提升,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高的文化素养。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以“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旨在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苏剑光 《考试周刊》2015,(28):83-84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素养的人。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在通识教育的原则下,教师利用课本主题内容,在语言知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道德方面培养学生,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今日美国大学的道德和公民教育--课程与教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是教育学生的主体媒介,而公民和道德教育的很多内容基本上是认知、理解、解释、判断等智力活动。我们所研究的美国大学的课程案例,把道德和公民教育都结合在整个本科学习的经验中,既在通识教育里面,也在专业教育里面。同时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美国大学道德和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关注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差异性及融合性,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对学生观念认知与道德品行的要求。问题导向是新课标修订的一个基本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问题策略,提升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1.
黄志红 《天津教育》2022,(22):174-176
<正>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需在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理解能力、规则意识、实践能力等。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紧紧把握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具有交互性、自主性与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探索与思考,在交流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取课程知识,形成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文章提出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明确学习目标、设计互动方案、对接生活认知、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举措,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延伸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等,以达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一、观察生活,让学生走进课程人是生活的人,是在生活中不断成长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却很少关注生活,教学中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  相似文献   

14.
李均 《江苏教育》2023,(20):91-92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学科融合,重视劳动教育工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渗透有关劳动教育的案例、理论知识内容,能够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能够增强初中生的责任感,培养其劳动精神,使他们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正确认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加劳动活动,  相似文献   

15.
唐艳 《家长》2023,(20):40-42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关键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也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法律意识、心理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足。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基于新课改理念,教师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98):116-117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与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教育内容集中于理论环节,生活相关内容相对较少。道德与法治蕴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与生活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只有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及生活世界领域实施教育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推动学生观念的形成并且展开深入思考与有效探究。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科自考课程是学生为了进一步的深造,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选择的学习内容。针对自考本科的专业不同,他们选择的学习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总的要求上都要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有完整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够成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在本科自考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树立教师的榜样;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再次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德育的教育。在进行本科自考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德育的渗透,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王慧  董博清 《甘肃教育》2023,(10):19-25
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主题活动,以跨学科知识为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学实践形式。本研究从德育的课程性质、实践属性、现实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德育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困境,并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跨学科共同体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在硬件设施上的大力投资改善了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它与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品的的提升、学生道德践行力的增强并不一定成正比,对道德认知理解的偏窄以及传统道德认知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受教育者道德认知能力的钝化,道德认知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不能只企求于单向道德灌输,道德认知教育模式的革新与优化组合应成为变革道德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都特别关注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希望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自身能力。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核心素养的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方法以及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