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1999年的一天,无意中听到历史系的周征松教授讲起他在老年大学教课的事情。虽然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已日渐重视老年教育,但"老年大学"这个名字,还是让我感到新鲜。尤其听到周教授谈起老年学员刻苦学习、执著求知的故事,更让我对这座银发学府充满了向往。就这样,在周教授的热心联系下我也走上了老年大学的讲台。如果说开始走进老年大学还是存有一份好奇心的话那么与老年大学相依相伴的13年,则让我对老年大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转变来自于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  相似文献   

2.
年轻时我就喜爱学。一篇佳作、一本好书,都会让我如痴如醉。我从书中品味馨香,立志在学道路上有所成就。然而,由于家境贫寒,我很早就辍学从工,以为从此与学绝缘。没想到耆老之年,老年大学让我旧梦重温。  相似文献   

3.
我的歌谣,高亢嘹亮,无论是讴歌祖国,还是唱给太阳。是老年大学,让歌声充满激情,余韵悠长!我的向往,蓬勃向上,让我的眼睛点亮星辰,感受蓝天阳光。是老年大学,为我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做个好老师     
退休后,我来到青岛开发区老年大学声乐和合唱班执教。开始,我既没备课,也没编写教案。因为我觉得,老人们来老年大学无非就是打发无聊的日子,凭着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陪他们唱唱玩玩就行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的新生活     
潘占凤 《老年教育》2006,(10):45-45
2002年6月,济南已相当炎热,我的心却降到了冰点。相濡已沫的老伴去世了,我几乎天天以泪洗面。一位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学的老同学来看望我时,她说:“你这样消沉无济于事,对身体也不好,不如去上老年大学吧!”于是,我走进山东老年大学卫生保健班和合唱班。  相似文献   

6.
这天,扬州市广陵老年大学烹饪班学员徐荣祖老先生,见女儿带回来一只老鹅,十分高兴。他挽起袖子,兴致勃勃地对全家人说:“今天,我来做一道‘香辣全鹅’,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烹饪手艺。”  相似文献   

7.
我是永安市老年大学健身操舞班的教师。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老年朋友的真挚友善,都深深感动着我。感谢老年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让我有机会融入老年教育事业中去,去体验那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伴不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但她非常支持我上老年大学。求学的10年间,为了让我心无旁骛地学好每门功课,老伴承担了所有家务。遇到我上课的日子,她会提前把菜买好,把饭做好,然后像送小学生似地嘱咐我带上纸笔,别耽误上课。我写字画画经常  相似文献   

9.
放学路上     
叮铃铃!下课了,我带着欢快的心情离开了宁波老年大学多功能舞蹈厅。难以想象,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会像年轻的姑娘一样学起了跳舞。跳舞让我忘记了年龄,远离了疾病忧愁,拥有了健美的身姿,跳出了好心情。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70岁,学画是从退休后开始的。珠海市老年大学让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年近古稀,我走进重庆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在老年大学的四年,我品尝过多少苦、辣、酸的味道,更有那沁人心脾的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再也沉不住气了,今年春天,我也报名上了新疆老年大学形体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原来的工作单位,与山东即墨市老年人学对门,透过办公室的窗户,老年大学的情景便一目了然:有的在打门球,有的在练太极拳、剑,还有的在跳舞。都是一副乐不思归的样子。我颇为不解:退休后可玩的地方那么多,为何非得去老年大学呢?  相似文献   

14.
晨曦 《老年教育》2007,(11):40-40
十年前,我来到秦皇岛市老年大学工作。原以为老年大学无非就是哄老年人玩玩乐乐、唱唱跳跳,工作应该很轻松。然而,当我真心投入其中,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石祥 《老年教育》2006,(6):47-47
刚接过老年大学音乐课教鞭时的忐忑还记忆犹新,弹指间我已与苏州市老年大学相伴4年。白发苍苍的学员们与我的父辈同龄,却对我非常尊重、体贴。逢年过节,他们给我打电话、发短信、赠贺卡,送上最真诚的祝福;每次上课前,都会为我倒上一杯开水;我忙于排练演出常常顾不上吃饭,他们就给我送来亲手做的煎饼、饺子;我有时关节疼痛,学员们便悄悄备好药品放在讲台上……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我退休了,每日清闲的时光让我若有所失。为打发时光,我来到老年大学,谁知竟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旅程。我先后选学了英语、音乐、  相似文献   

17.
歌声伴晚霞     
正我曾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退休后又到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发挥余热。因为培训中心与尧都区老年大学相邻,彼此有了一些接触,所以当老年大学邀请我担任声乐教师时,并非科班出身的我,还是诚惶诚恐地接过了教鞭。领导殷切的目光,学员求知若渴的眼神,让我感到压力与动力并存。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做足了前期工作。针对老年人的特点选歌、备课;到学员之中做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爱好;虚心向行家里手请教,积累教学经验……勤能补拙,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上海老年大学创办之时,我50岁不到,在师范学校教书,业余时间到老年大学兼职,那时是7角钱一节课。我虽不是为“7角钱”出卖自己的知识,也没有特别高尚的想法,不过是多发挥一点个人专长而已。  相似文献   

19.
学厨之乐     
管静 《老年教育》2008,(7):42-42
当年,还差半学期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因家境贫寒,退学参加了工作,“大学梦”因此破灭。转眼几十年过去,我退休了。孩子们都很懂事,让我操心的事情很少,我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工作——掌厨。可我天生不是这块料,总是“费力不讨好”,上哪去学习厨艺呢?我想,老年大学最合适了。于是,我走进了大同煤矿老年大学。  相似文献   

20.
校园感怀     
1996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痛苦极了。稍能活动,便在家里练习作画,这是我暗淡生活中仅有的亮点和寄托。后来,我在朋友的鼓励下,走进北京东城区老年大学人物绘画班。因为久病卧床缺乏锻炼,每次放学回家便累得倒在床上。老伴心疼地说:“如果身体吃不消,就别去了。”他怎知我对老年大学的一片深情呢?虽然入学尚短,我与她却已难舍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