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偓人格为后世论者敬仰。清代纪昀赞他“唐末完人”。韩偓一生的经历遭遇均表述在诗歌中。他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在对社会现实、政局变动的直接叙写中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时事政局恶化,使他在诗中采用了深隐、曲折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沉郁的风格特征;用极本色的语言出色地表达情感;韩偓的诗歌还喜欢用七律写时事,后人称之“唐末诗史、七律殿军”。  相似文献   

2.
韩偓字甄辨     
韩偓,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有《玉山樵人集》、《香奁集》等行世。对于韩偓,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是关于他的字的问题。韩偓字有三说: 一、致光说:韩偓《旧唐书》无传,《新唐书》有之,作“字致光”。此外有:宋钱  相似文献   

3.
尚故以为新点铁亦成金—谈李清照《点绛唇》对韩偓诗《偶见》化用之成功李晓婉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她开径独行,自成一体,以女子身份自言闺情,立意出奇,章法曲折,白描技巧纯熟,语言通俗清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故以前的词论家说她是一位前无古人,...  相似文献   

4.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偓《隰州新驿》诗之作年以及内容意旨,因此诗较难解读,故学界所见不同。本文通考有关典籍文献,对诗歌各句进行具体笺释,认为此诗主要乃咏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之事,故诗歌非作于天復三年,而是韩偓龙纪元年及第后出佐河中幕时之作。  相似文献   

6.
韩偓和徐夤是五代闽地诗人的代表,他们的诗深受李商隐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注重表现物象的神韵,抒写自我身世的细腻情感体验及在咏物中寄托身世之感三方面分析韩偓、徐夤诗作的风格特点,探讨李商隐对其诗歌的影响,以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韩偓论稿》是吴在庆先生从事韩偓研究近三十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该书的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材料广搜简取;其二,观点新颖可信;其三,以史证诗;其四,辨析由浅入深,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韩偓诗韵研究--五代诗韵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五代音系,诗文的研究成为重要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通过分析排比得出:韩偓的古体诗用韵与<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出现同一摄内不同等地、开合口韵字的通押;出现不同摄韵字的通押.韩偓的近体诗出现庚耕清青同用、寒桓删山同用.还出现不同摄的韵字通押现象.此外韩偓诗歌用韵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入声韵用例较少;出现四声换韵的例子;存在着四声混押的情况;养、漾合用.  相似文献   

9.
韩偓与冯延巳,都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都是国家重臣,二人相似的处境造成了他们对时政、世事、人生等相似的看法与体验,这种相似的体验是韩偓诗之所以能引起冯延巳共鸣的原因。在南唐末世的背景下,冯延巳出于精神上的仰慕与心理上的认同,以韩偓为榜样,以韩偓诗歌中的思想内涵为精神慰藉,充分吸收韩诗中的文学养分,形成了正中词热烈执着的九死不悔的精神内涵,提高了词的品格,推动了词体的雅化进程,除此之外,冯延巳一些词作的词意也承袭了韩偓诗歌的诗意。探讨冯延巳对韩偓诗歌的继承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冯延巳词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0.
韩偓的《梅花》诗,既是咏物之作,也是寓意托讽深隐之什。该文既从咏物诗的角度笺释其如何刻画梅花,又考之于有关史籍,考释其各诗句之句意,并揭示《梅花》诗之主旨。  相似文献   

11.
韩偓的《梅花》诗,既是咏物之作,也是寓意托讽深隐之什。该文既从咏物诗的角度笺释其如何刻画梅花,又考之于有关史籍,考释其各诗句之句意,并揭示《梅花》诗之主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状元宰相孙偓最后的结局,《新唐书》卷十《昭宗纪》载,乾宁四年二月“乙亥,孙偓、朱朴罢。”卷一八三《孙偓传》则云:“既而,偓秉政,封乐安县侯。与朴皆贬衡州司马,卒。”这是说,孙偓和朱朴一起被贬为衡州司马,较为含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文大辞典》《孙偓》条皆从此说)。同卷《朱朴传》:“后数月,岩士为韩建所杀,朴罢为秘书监,三贬郴州司户参军,卒。”可见朱朴并未跟孙偓同贬一地。 《旧唐书》无《孙偓传》,取舍已见区别。其卷一七九《朱朴传》曰:“朱朴者,乾宁中为国子博士,腐儒木强无他才。道士许岩士出…  相似文献   

13.
《韩偓集系年校注》是为唐末著名诗人韩偓所新编集整理校注的一部集子.这部集子是目前辑集韩偓诗文作品最为完备,校勘注释最为详悉,所收集的有关研究资料也最为丰富的重要唐人诗文集子.这部集子的《前言》,介绍评述了韩偓的主要生平仕历、诗文内容及其诗歌艺术成就,高度肯定了诗人的气节人品,同时介绍与说明这部集子的各项整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杜甫"诗史"内涵包括叙写历史事件、反映个人遭遇、展现时代画面等三个方面,风格上又具有的"沉郁"的特点,韩偓诗歌符合上述内容,所以韩偓诗歌可以称之为"唐末诗史",韩偓是杜甫的"异代知音"。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宜州处于广南西路西北地区,相当于今之广西河池地区大部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之地。宜州是西南诸蕃与中央王朝联系的中间交接点。自西汉王朝在该地区开建制之端,历代均有建制。当赵宋王朝在西北边事紧张、国力极弱之时,宜州成为宋王朝开发、经营西南地区的前沿阵地。此时宜州建制得到空前的发展,弹丸之地有羁縻州十六,县六十三;宋王朝还曾以该地为主体,单设路级行政单位黔南路。  相似文献   

16.
韩偓不仅是唐末一位被清《四库全书》馆臣称为"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臣之锋,死生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的忠臣,而且是唐末最后一名著名诗人。本文特为之编撰生平和诗文系年的简要年谱。  相似文献   

17.
杜佑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对唐初民族政策的继承;安史之乱后,杜佑重新思索中央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主张"严夷夏之别",提出:"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来则御之,去则备之"的边防政策,是对唐王朝所临困境的一种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8.
杜佑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对唐初民族政策的继承;安史之乱后,杜佑重新思索中央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主张"严夷夏之别",提出:"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来则御之,去则备之"的边防政策,是对唐王朝所临困境的一种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9.
《五代诗话》评语中列司空图为唐末人品第一,称韩偓、韦庄、罗隐三人为"华岳三峰",是为至论。考四人人品气节、事迹、诗歌成就,兼与同时代诗人作比,四人确为唐五代更替之际诗人之优者,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20.
韩偓是唐末著名的忠臣义士,也是唐末诗坛上一大家.今存诗340余首,有《韩翰林集》和《香奁集》,收于《全唐诗》内.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曾以左拾遗、翰林学士承旨之职,辅弼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宗七年.时以朱全忠为首的强藩虎视.唐室岌岌将亡.致尧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冒死捍卫唐室.后触怒全忠,被贬逐,遂弃官远徒.晚年寓居福建王审知辖内,亦不赴其利禄引诱,并三拒朱全忠召复他为故官.他的诗中多次流露出图谋恢复故国政权的情绪,故被王夫之称为唐之际唯一的以身殉国之士(见《读通鉴论》卷二七“唐昭宗”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