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式进行分析后,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正确认知、开发“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对策,为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积极因素,比如“贵生”的心理健康价值观;“整体”的心理健康观念;“中庸”的心理健康标准;“互补”的心理健康人格理论;“顺应自然”的心理调适方式;“完整”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等,要将这些理论和方法服务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在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综合和融合的转化路径。但还必须把中国传统典籍中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同现实生活中流传下来的心理健康思想的总结提升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和现代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结合起来,把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与对中国人精神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本土化的、多样的现代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相关研究的方法,考察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状况、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尤其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理解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占有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但对传统文化的积极理解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且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障碍等存在误解和偏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使用率不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而我国传统文化理念中有大量可运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益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阐述传统文化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并初步构想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的基本方案与方法,以期为未来相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精神价值、内容选择和具体实现路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由于过度关注心理障碍症状的消除,忽视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指标的作用,存在诊断不准确、干预难长效等缺陷.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积极心理学运动下产生,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的反思和超越,代表着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在系统介绍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基本观点及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贡献和不足进行了评述,并从模型的指标内涵、预测功能和干预指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生态辩证关系理论、西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理论及我国道家传统生态智慧,为生态观视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包括教育主体单一、多为补救性治疗、与生态环境发生断层。生态观视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构想,包括遵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原则、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态保护层、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生态链和营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绿色环境。  相似文献   

8.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课将团体辅导技术引入到传统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令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班级的人际互动中去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感受性、促进学生的感悟、加快学生的转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这一目标。从分析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局限性谈起,详细阐述了"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课的课程概念、课程设计、课程反馈及课程反思,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新视角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大潮冲击和影响下,正在发生着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所带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严峻挑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不同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念、方式和效果,实现对传统心育模式的超越和提升。可以预见,网络心育模式在新时代发展中必定会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生力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1):150-15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医药大专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改善人们心性、行为的有效方式之一,注重调整个人心理,帮助人们认识自我,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同时佛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同属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佛家思想可增强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自身的传统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情操。本文通过探讨佛家的三个主要思想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为中医药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其意义,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把握好渗透的主要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紧迫的社会课题.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审美教育的本质内涵,从对人的情感陶冶、培养良好心态调控力、以及提高精神境界三个层面论述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构建审美教育,要以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为根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模式,以充分发挥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命意义的视角来看,大学生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自杀行为的出现都源于生命意义的缺失,因此,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同时也可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重修扁鹊祠记》是一通义行碑。作者在张全祖孙数次重修扁鹊祠慈善行为的同时,发抒了自己“未病之防,成养生先务”、“礼神祛病”不知防未病、察心病的卓识,对于当今人们破除封建迷信、寻求身心健康的正确途径,仍具劝导、警世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在这-时期加强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心理健康观存在定义空泛主观、标准逻辑对立及相对性、内容系统性差等局限。通过揭示心理所指及健康本质揭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心理系统的和谐;通过分析标准的特性提出了分析心理健康标准,分别是心理和谐的整体性、积极性、动态性和持续性;依据心理所指提出心理健康包含个体内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和外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其中前者包括意识层次的和谐、心理过程的和谐、个性心理的和谐,后者包括个体与他人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religiosity is subsumed under the broader construct of meaning in life as a predictor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ology in college students from two ethnic groups. Data from 299 undergraduates indicated that among European-American students, religiosity predicted little variance in psychological symptomology and was subsumed by general meaning in life. Conversely, for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 perceived meaning in life predicted little variance in symptomology and was subsumed by religiosity.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link between religiosity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iffers as a function of ethnic group membership and illustrate the perils of neglecting ethnicity when examining predictors of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8.
采取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对健身舞(操)对怀化市群众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得知通过健身舞(操)锻炼,会对群众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起到良性影响,面向社会推广健身舞(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助于群众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丰富社区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并针对结论作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 dependent elderly relative and the family caregiver’s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and caregiving satisfaction. We present data from 140 family caregivers caring for elderly family members, of whom 77 continued to live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63 had been institutionalized. We evaluat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cision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dependent relative,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n the caregiver’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mpact of strategies to find the meaning and cope with the relative’s placement on the caregiver’s emotion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Care does not end after institutionalization, but the stressors the caregiver faces chang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inding meaning increases satisfaction and reduces feelings of overload. They show that after institutionalization, stressors affecting caregivers are partly relieved, and that finding meaning increases the caregiver’s satisfaction, while decreasing the degree of overload. Our data, further, indicates that a good relationship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ff of the institution and the family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aregivers’ emotion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consequentl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dependent elderly relative.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生命愿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命愿景量表对不同年级2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略低于男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生命意义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焦虑、恐怖和偏执的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消极的生命意义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