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思维.它往往以某一问题为发散源,从多角度去深入思考、联想问题,通过广泛搜集与发散源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达到解决问题和升华思维的目的.它既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也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而是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题多变”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好方法,这种练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既有文化知识又能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思维上,而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比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某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它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发散性思维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它的显著特征是求异。这是一种不依常规,大胆设想,从同一信息来源,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变化,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以探索尽可能多的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成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力都可用如下的公式来估计: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选取重组信息,不依常规,寻找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前进,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发散性思维是  相似文献   

6.
马艳红 《天中学刊》2002,17(4):117-118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充分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中,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定向的思维,又叫扩散思维、立体思维、辐射思维。它的显著特征是思维不依常规,不受固有模式束缚,多方向、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发散思维往往被视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测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普遍偏重培养聚合思维,即重视知识的注入过程,而忽视知识的创新过程,甚至,聚合思维的发展是以抑制发散思维为代价的。在这种倾向下,学生被知识的规律性和解题的经验性所束缚,逐步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发散性提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散性提问可以直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独创的想法,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如:用语言叙述算式38X(125H5)。可以这样提…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而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文摘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那么发散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发散,顾名思义就是向四面八方展开、扩大、分散。发散思维就是思考者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想开去,善于多向观察、多路思考,打破思维定向性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它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轻易苟同于一种现成的说法或不急于归一,且往往能因此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所以也称作"求异思维"或"开放式思维"。  相似文献   

11.
逻辑思维通常是按一定的思维方向来探讨结论。思维中主要是寻求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即不断延伸条件,使条件与结论达到统一,这种思维对在确定的条件下去认识事物是有益的。而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现,标新立异,不受"传统"的束缚,"多方向"、"多角度"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答案也往往是不确定的。例,已知△ABC。找一点P,使得△APB,△APC,△BPC为等腰三角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不难找出三角形的外心符合条件。随之,进一步提问:"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呢?答案唯一吗/'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这一点P是否一定在凸ABC的内部?是…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中除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还要写出创意。这创意就是新意,只有在学生的求异思维渐渐得到培养的基础上才可能萌发出来。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这种思维方法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束缚,提倡从不同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它使不同的思路犹如发源于不同高山的大川一般,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殊途同归,流入创新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提问——思考——回答”的结构式。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随着世界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教学结构已势在必行地要加以改革。这种旧的教学思路,旧的思维方式的弊端也愈加清晰地暴露:它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对象当作纯粹的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学者的思路去教条地学习。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索然无味,不受学生欢迎,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很差。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去发现问  相似文献   

14.
张寅坤 《成才之路》2014,(30):90-90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形式,通常不受已有方法的限制、不被思维定式所拘泥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小学生虽然达不到多么高的水平,但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德全不危"思维是以道为思维逻辑起点,以人与天地相参的关联对照模式去认知万物,指出人要心安不惧,不受于危就要在言行上应该循道而行,遵德而动.这种思维对心理咨询在认知方式上有一定的启示:一是认识到心理问题产生有更深刻原因;二是心理咨询师深化专业建构和完善自身素质另有门径;三是来访者欲减少或免于心理问题当循道益深.  相似文献   

16.
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作文创新,关键是思维的创新。这里所说的训练思维,主要是指训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的一般方式相反的方面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不受旧观念  相似文献   

17.
吴会成 《成才之路》2009,(35):88-88
(1)打破逻辑思维的束缚,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课程的制图教学中,增加“线面构形”“组合体构形设计”“零部件构形设计”等几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发散式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大胆假设、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灵活多变,思路广阔,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一、一题多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它不受现成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给创造新形象、提出新见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而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题多作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曾对学生进行过同一材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之一,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这种思维活动,要求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任何框框的限制,充分发挥探索性和想象力,从标新立异出发,突破已知领域,无一定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20.
"惯性"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任何物体在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仍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以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判断、解决。这种固有的思维惯性如不加以改造,就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期,我们将围绕语文教学的"语文性",结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当中感到困惑或疑难的一些问题,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硕士生导师魏南江教授,谈谈如何改造我们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