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只蚂蚁     
赵航 《课外阅读》2011,(5):62-63
三只蚂蚁外出寻找食物,一只蚂蚁爬到了石阶上,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樟脑丸,对着它画了一个圈,蚂蚁就在圈内循环爬行,徒劳了很长的时间也找不到出口。第二只蚂蚁也爬上了石阶,它看见第一只蚂蚁在圈内循环爬行  相似文献   

2.
三只蚂蚁     
三只蚂蚁外出寻找食物,一只蚂蚁爬到了石阶上,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樟脑丸,对着它画了一个圈,蚂蚁就在圈内循环爬行,徒劳了很长的时间也找不到出口。第二只蚂蚁也爬上了石阶,它看见第一只蚂蚁在圈内循环爬行,不由嗤之以鼻道:"愚笨到极点了,无能到极点了,像你这样,  相似文献   

3.
立体几何中的"蚂蚁爬行最短路线"是个经典问题,该课件的制作方法多样,但是纵观各种方法,皆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解决问题,这样制作的图形缺乏立体感,教师不易操作,学生不易观看,而且方法原理复杂,学生不易理解。运用3D几何画板优化蚂蚁爬行最短路线的课件制作,操作便捷,原理简单,立体视觉化效果好。本文将通过蚂蚁爬行圆锥体这个案例来说明运用3D几何画板优化蚂蚁爬行最短路线课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在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蚂蚁怎么走最近》中,我们已经知道,当一只蚂蚁在一个圆柱、棱柱等几何体上爬行时,要计算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通常都会将这样的几何体展开,然后在一个平面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最短路程。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6,(8):59-60
八年级生物学"动物的运动"中,对蚂蚁三角式步行的描写比较抽象,学生从文字层面上不容易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围绕蚂蚁爬行的特点进行引入、观察、分析、模拟、演示与总结,让学生不仅从理论上学习了蚂蚁爬行的规律,还能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演示蚂蚁爬行的过程。充满动感的课堂展示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体现了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道与蚂蚁有关的令数学家兴奋的妙题. 有100只蚂蚁分布在一把1米长的尺子上,尺子不仅离开地面有相当距离,而且尺子很窄,不能让两只蚂蚁并排前进或交叉通过.已知这些蚂蚁都在尺子上或向左或向右沿直线爬行,始终保持每分钟1米的爬行速度.比较奇特的是,任何两只蚂蚁只要碰头,就会立刻掉头向相反的方向爬行.当然,这些个性固执的蚂蚁结局相同——爬到尺子的尽头时一只只相继掉落.现在的问题是:最多经过多长时间,所有100只蚂蚁都会从尺子的尽头落下去?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为壁虎能在墙壁上爬行不掉下来,是靠脚上一种叫“吸盘”的小东西。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壁虎之所以能在墙壁上爬行不掉下来,是靠脚趾下皮肤横褶上的“细毛”。  相似文献   

8.
蚂蚁在物体的表面爬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研究它爬行的最短距离却涉及到数学中重要的勾股定理.蚂蚁爬行问题也就成了中考的热点.现略举两例,浅析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100只蚂蚁分布在一把1米长的尺子上,尺子不仅离开地面有相当距离,而且尺子很窄不能让两只蚂蚁并排前进或错过.已知这些蚂蚁都在尺子上或向左或向右沿直线爬行,并且都始终保持每分钟1米的速度.比较奇特的是,任何两只蚂蚁只要互相碰头,就会立刻掉头向相反的方向爬行(掉头时间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
[题目]有甲、乙两只蚂蚁从相距600米的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爬行,经过15分钟相遇。如果两只蚂蚁的速度每分钟都提高5米,那么这两只蚂蚁就会在距前一次相遇点15米的地方相遇。已知甲蚂蚁的爬行速度比乙蚂蚁快。求甲、乙两只蚂蚁原来每分钟分别爬行多少米?  相似文献   

11.
在各地的初中数学竞赛和中考试题中,经常遇到有关蚂蚁从几何体的某点出发,沿几何体表面,爬行到图形的另一点或某直线上,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是把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等性质,找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然后再通过计算求得结果.下面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爱很累     
蚂蚁在爬行,来来回回,累得满头大汗,只因它们爱上了食物。为了得到食物,蚂蚁疯狂地行走。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钟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它们每爬行1秒、3秒、5秒、……(连续的奇数)就都调头爬行,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蚂蚁哲学     
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角,一步步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著顽  相似文献   

15.
蚂蚁爬行问题是勾股定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特例.一般来说解决蚂蚁爬行问题需利用“两点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来解决.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结构特点,通常是从平面到空间,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来设计问题,但教学中有个别教师违背这一规律,设计难度较大的空间蚂蚁爬行问题,学生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形成了“教师演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  相似文献   

16.
1.善于发现,绝不浪费的"常规功".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常规工作"的主阵地,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只要留心总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素材.【案例1】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所谓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是讨论在规则立体图形表面上蚂蚁从一点爬到另外一点如何选择路径所走路程最短的问题.此问题背景简单、生动、活泼,而解决此问题中需要运用几何学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基础知识,并  相似文献   

17.
[题目]在今年的江苏省数学科普知识电视抢答赛五年级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地球仪上的赤道大圆与过南北极的一个大圆相交于A、B两点(如下图),有黑、红两只蚂蚁从A点同时出发,分别沿着这两个大圆爬行,黑蚂蚁沿赤道爬行一周要14秒,红蚂蚁沿过南北极的大圆爬行一周要24秒,那么1小时内黑、红两只蚂蚁在B点相遇了多少次?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8.
[题目]在今年的江苏省数学科普知识电视抢答赛五年级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地球仪上的赤道大圆与过南北极的一个大圆相交于A、B两点(如下图),有黑、红两只蚂蚁从A点同时出发,分别沿着这两个大圆爬行,黑蚂蚁沿赤道爬行一周要14秒,红蚂蚁沿过南北极的大圆爬行一周要24秒,那么1小时内黑、红两只蚂蚁在B点相遇了多少次?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转化为立体几何模型的应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将立体几何图形展开,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类与“蚂蚁走捷径”相关的问题.一、两点在同一个侧面上,求捷径.例题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为4cm,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试求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三数学《圆》中圆锥展开图的教学活动中,我给学生出了2005年河北一道中考题:如图,已知圆锥的母线长 OA=8,底面圆的半径 r=2,若一只蚂蚁从 A 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 A 点则蚂蚁爬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